夜幕降临,大秦铁路上依然行驶着一列列重载火车,铁路两侧的村庄不时有烟花燃起。驾驶室内,司机呼长宝聚精会神地盯着前方,驾驶近3公里长的列车一路向东。

“开了十几年重载列车,在家过年也就一两回,开着车就不能想别的,路况太复杂,不敢有一点走神。”呼长宝说。

司机呼长宝重载列车开出(司机呼长宝重载列车开出)(1)

呼长宝正在驾驶列车。(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摄)

呼长宝是全国仅有的600多名重载司机之一,全年不间断地驾驶着一列列重2万吨的重载列车,往来于大同和秦皇岛之间。2021年,大秦铁路共运输煤炭4.2亿吨,春节期间,一列列“2万吨”依然不知疲倦地在轨道上疾驰着。

呼长宝是最早的一批重载司机,也是许多重载司机学习的标杆:653公里路况已经印刻在脑子里,哪个地方应该加速、哪个地方应该刹车,身体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许多人说,看呼长宝开车是一种享受。

“坐在驾驶位上就要按照最高标准做,车要开得平稳,态度更要积极,至少要让自己满意。”呼长宝说。

“大秦铁路沿线有隧道52个,桥梁454座、超过800米长的特大桥梁15座,超过12‰的连续长大坡道近百公里。”在驾驶过程中,呼长宝需要不断地关注他的前车,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司机呼长宝重载列车开出(司机呼长宝重载列车开出)(2)

驾驶过程中需要不断与其他列车联系。(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摄)

“开得好不好全在刹车上。”呼长宝这样理解重载列车的驾驶技术。“重载列车每隔一刻钟就会发一列车,有时候你的车与前车或者后车的距离只有几公里,如何让2万吨重的车既能爬坡,又能在紧急情况下慢下来、能停住,这是对重载司机的最大考验。”呼长宝说。

每隔一段时间,坐在车头就会感觉到列车有颠簸感,呼长宝说,这种颠簸是由于列车车身的速度快过车头的速度,所以车身挤压车头,而要想化解这种“颠簸”,需要司机不断地操作车头与车尾的动力系统,保证列车的平稳。

司机呼长宝重载列车开出(司机呼长宝重载列车开出)(3)

一趟列车单程行驶需要跨越白天黑夜。(新华社记者 王劲玉 摄)

大秦铁路机车的供电系统采用分区供电,不同区段间有一段不带电的分相区。2万吨列车前部和中部机车过分相的速度和断电时机如果掌握不好,极易发生列车途停甚至失去供电请求救援的严重隐患,呼长宝和一些技术骨干不断摸索不同牵引模式下的操纵要领,把全线17个供电分相的操纵细化到每一把闸、精确到每一米,并总结出了《大秦铁路2万吨列车过分相十注意》,为提高重载列车安全操纵水平奠定了基础。

“大秦铁路承担着能源保供的任务,将来3万吨甚至更重的列车也将开行,重载司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呼长宝说。

文字记者:王劲玉

视频记者:柴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