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0日讯给实体印章插上数字“翅膀”,每次使用都能留痕追溯;为珍贵瓷器打上防伪标签,普通消费者也能成为“鉴定专家”;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全程上链,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长江日报记者9日从江汉区获悉,今年上半年以来,江汉区围绕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进行前瞻性布局,在创新平台搭建、吸引产业、发展空间载体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看瓷器图案识别瓷器年代(珍贵瓷器打上这个标签)(1)

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珍贵瓷器打上防伪标签。记者乔驰 摄

前不久,在江汉区圈外创智中心,华中区块链智慧公证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湖北省公证协会、华中区块链融合创新中心联合成立,利用“区块链 公证”模式,推动传统公证从线下向线上公证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发展,提升了公证工作质效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

据介绍,“区块链 公证”技术,是华中区块链融合创新中心的应用创新研究之一。2020年8月,在江汉区支持下,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工信部电子五所联合创建华中区块链融合创新中心。2年多来,该中心完成探索、研发、落地区块链 产业应用解决方案达16个,涉及智慧水务、智慧体育、政务服务、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江汉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除了华中区块链融合创新中心外,江汉区已经集聚了国家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武汉节点、智度汉链、中国通服湖北公司区块链研究院、武汉市区块链协会、黎曼科技、大陆云盾等一批区块链企业与组织。“产业集群释放磁石效应,马上又有一批区块链行业相关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企业即将落户。”

在培育壮大“存量”、积极引进“增量”的同时,江汉区还不断拓展新的区块链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在江汉经济开发区内,项目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武汉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计划打造优必选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中国电子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促进区块链企业集聚发展。

围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江汉区正联合武汉市区块链协会、武汉大学、区块链头部企业筹备组建区块链产业研究院,研究院将参考新型研发机构类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基础研究,同时兼顾区块链应用研发、测评、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孵化等综合性服务。

江汉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江汉区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优先在金融、医疗、教育、消费、物流等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征集活动,支持一批区块链项目。同时,积极培育区块链孵化器,为中小微型区块链创业公司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为区块链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开放、共生、创新、发展的环境。(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通讯员朱素芳 段道聚)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