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素质观念的重要工具。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其实并没有一套标准的教科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据封建王朝主流思想以来,以《五经》《四书》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也就成为了古代儒生的必修教材。

而针对幼年儿童,直接学习《五经》《四书》难免有些晦涩难懂,因此,幼儿在此之前,都要求熟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以达到“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的目的。

人教版怪异插图从哪一年开始的(漫谈教科书中猥琐怪异的插图)(1)

清代出版,带插图的《三字经》

据史料记载,1897年由南洋公学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写的《蒙学课本》开创中国近现代教科书的先河。1904年由张元济组织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蕞新初小国文教科书》是中国第 一套国家统一发行的小学国文教科书,它对教材的适用对象、学习进度、语言难易、内容选材、版式设置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逐渐形成了其后其他教科书的编纂模式。

人教版怪异插图从哪一年开始的(漫谈教科书中猥琐怪异的插图)(2)

1911年出版的国文教科书中的插图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幼年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常常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幻想和好奇心,却往往又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力。与其靠老师的戒尺和家长的责骂来约束幼年儿童的行为举止,不如靠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来吸引幼年儿童主动亲近书本。因此,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就成为了强化学生认知的主要途径之一。

知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在为鲁迅小说作插图时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因此,教科书中的插图不仅要形象、直观、生动地强化课文中的知识点,再现章节内容,深化中 心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提升 学习兴趣。而针对幼年儿童,还应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借助恰当的色彩、造型等图形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的审美感。

多年以来,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单位本着为社会负责、为学生负责的治学态度,不管是散文中搭配的水彩画,还是古诗词中搭配的水墨画、现实题材作品中搭配的油画,都给我们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月光下拿着钢叉的闰土、负荆请罪的廉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以及李白、杜甫、李 时珍的形象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的脑海里。

人教版怪异插图从哪一年开始的(漫谈教科书中猥琐怪异的插图)(3)

闰土

也许这些人物的画像未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是,却符合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想象:廉颇作为武将,他就应该是膀大腰圆、满脸络腮胡的样子;而杜甫一生坎坷、漂泊无所,他就应该是满脸忧患与沧桑。

原本以为,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单位借助电脑绘图,应该给大众奉献出更加优 质的插图作品,让孩子感受到更加逼真的视觉感受。然而,人教版新推出的小学教学课本,因为插图问题而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吐槽。裸 露隐私部位的小男孩、小腿纹身的小女孩、穿着星条服饰的小男孩、兔女郎形象的小学生......

人教版怪异插图从哪一年开始的(漫谈教科书中猥琐怪异的插图)(4)

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插图

我们上文说过,幼年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常常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幻想和好奇心,因此,他们常常会模仿经常接触的人和动作,甚至会给自己或者他人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作为教科书,出现如此表情猥琐怪异、“儿童不宜”的插图,能给表情堂堂正正,心思阳光向上的孩子们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吗?

谁该为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人教社回应“教材插画难看”:重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