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发帖称,安踏一产品海报疑似打色情擦边球,该海报还被用在天猫平台安踏官方网店的首页位置。
网友称,海报里,模特将鞋底对准镜头,镜头角度微微上扬,鞋底缝隙正对女性大腿根部。
“学过设计的都知道什么叫排版视觉中心点,这张图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学摄影的我觉得有点像井字构图,但不该是这个视角,有擦边的嫌疑。”
有相关专业领域的网友评论道。
该海报为安踏当季女鞋新品“喵喵鞋2.0”。
目前,该海报已下架。
安踏官方网店客服表示,“模特照我们在发布当天已经下架,未做好宣传物料管理是我们的失误,后续会避免此类问题。”
安踏广告营销支出逐年增高
正值天猫618预售时期,安踏这次的营销“翻车”,无疑会给品牌形象造成损失,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事实上,安踏近年来在广告营销上的支出逐年增高。2021年,安踏体育的广告及宣传开支比率(占收益百分比)为12.40%,较上年增加1.8%,支出金额高达61.17亿元,创近五年新高。
2021年的“国货热”带动了安踏等国产运动品牌的营收大增。
根据安踏公布的2021年财报,去年安踏营收493亿,同比增长38.9%,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至61.6%,首度超越阿迪达斯,坐稳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第二位。事实上,不只是安踏,另一国产运动服饰巨头李宁也在加码广告营销。
2021年,李宁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猛增近四成至17.8亿元。去年3月,李宁官宣肖战成为运动潮流产品全球代言人,又与传奇滑板选手Erik Ellington合作,试图以“流量”战略破圈。
但相较高调的营销,国产运动品牌的研发占比却不是很“够看”。2021年安踏研发成本为11.35亿元,收入占比仅达2.3%,是近五年的最低值。李宁2021年财报显示,其研究及产品开发开支占营收比率由上一年的2.2%降低至1.8%。
虽然研发费用仍呈增长趋势,但相较广告及市场推广支出占比的大幅增长,国产运动品牌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和重视稍显不足,想要在国际市场上与耐克、阿迪等品牌进行较量,仍需寻找持续增长的方法。
悄悄崛起的“安踏帝国”
图 / 图虫
公开资料显示,安踏集团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设计、生产、销售运动鞋服、配饰等运动装备的综合性、多品牌的体育用品集团。2018年安踏集团销售流水超过4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44.4%。2019年上半年,安踏实现营收148亿,同比增长40%。安踏集团市值在2019年8月超过了1700亿港币,位列全球体育用品行业第三位。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排名289。
早在12年前,安踏就开始了海外并购扩张的多品牌战略之路。
从业务结构上看,安踏体育实施多元化的品牌组合战略。目前,除了主品牌安踏外,旗下还包括FILA(斐乐)、DESCENTE(迪桑特)及KOLON SPORT(可隆运动)等知名品牌。
2009年,安踏从百丽手中收购了意大利品牌FILA的中国业务,并将其重新定义为高端运动时尚服饰品牌。2019年,FILA分部业绩首次在年报中显示。这一年,FILA录得收益、经营溢利为147.70亿元、40.23亿元,同比增长73.9%、87.1%,增速均高出主品牌安踏。
2015年,安踏继续完成对英国户外休闲、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的收购。2016年,安踏斥资1.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在中国经营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业务。2017年,安踏收购Kingkow(著名童装品牌小笑牛)100%股权及有关商标拥有权。同年,安踏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经营户外品牌KolonSport(可隆)业务。
2019年,安踏协同相关财团实现了对高端运动龙头集团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的收购。截至2020年末,安踏体育持有合营公司AS Holding(Amer Sports为其全资子公司)52.7%的股权。Amer旗下知名品牌包括Arcteryx(始祖鸟)、Wilson(威尔森)和Salomon(萨洛蒙),在户外运动与球类运动方面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2019年中期,安踏首次在财报中提出三大品牌群的说法——以安踏、安踏儿童、Sprandi和AntapluS为主的专业运动品牌群,以FILA、FILA FUSION、FILA KIDS和Kingkow为主的时尚运动品牌群,和以亚玛芬体育、DESCENTE、KOLON SPORT为代表的户外运动品牌群。这三大品牌群也构成了安踏集团的三条增长曲线。
在“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发展战略下,安踏成为一个拥有多品牌的体育用品集团。
核心技术竞争不容忽视
品牌价值最终仍要回归到产品创新本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认为,“品牌的概念能否持续,很重要的是设计和质量是否过关,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安踏、李宁来说,核心技术的竞争也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研发投入上看,李宁2020年达3.2亿元,研发投入比为2.23%,安踏为8.71亿,研发投入比为2.45%。而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研发投入比一般维持在7%以上,国产品牌在研发创新方面仍有较大的追赶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刘美琳,实习生谢之迎)、九派新闻、潇湘晨报、界面新闻、北京商报
本期编辑 刘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