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箫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国内的各种科研人才,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又或者,拥有什么样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科研人才?
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更具体一些:走上科研之路,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具体怎么样才能培养这些能力?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整理了知乎《一个博士生接受怎样的训练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问题下、来自各个领域博主的一些回答。
在长期的学业生涯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科研方面的经验。
不仅是博士,这篇文章里面涉及到的学习能力,同样适合有志于科研、或是想要提升自我的同学。
作为过来人,这些答主的观点,也许能给大家的求学路带来一些参考。
搞科研,需要什么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首先,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乎答主@浩浩耗 表示,自己曾经也以为自己的逻辑思维足够严密,然而读博期间,才知道逻辑依旧可以被不断训练提升。
其实曾经的我也不知天高地厚的以逻辑鬼才自居,直到进了我老板的组,第一次做组会汇报的时候,逻辑被锤了个稀巴烂……
我们组会日常的一个训练叫做hypothesis talk, 其实就是像全组展示,你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假设,然后大家围绕你的假设以及实验设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这个很重要,因为基本上如果你要基于这个假设来开展你的项目,那么这个假设的好坏可以说就基本决定了你这个项目的上限,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能发什么等级的paper。
我博士四年,印象中听到老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只有当不管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hypothesis,你都能基于这个结果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时,这才是一个好的hypothesis(用人话说,不管结果好坏,paper都能发)。
就为了这句话,我的逻辑被摧残了四年,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发现逻辑这东西是没有上限的,只要持续摧残,它依然能有所提高。
△ hypothesis talk PPT内容,图源@知乎 浩浩耗快速锁定关键信息的能力
此外,@浩浩耗 也表示,这里面同样需要用到快速锁定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个能力,主要用在读文献上,有助于对行业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自己感觉到读文献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差不多是在一次大概一个月看了100篇文献之后吧。也是被我老板逼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发怵……
所以没办法,只有逼着自己开启浪读模式,记得当时给自己规定的是,一篇paper不能超过20min,并且之后要自己闭卷用英文把这篇文章的key point写出来。
当然一开始非常痛苦,但越到后面发现速度越快,当然一个月后的项目讨论也比较顺利,并且我发现从此以后看文献的技能好像进入了下一个等级。
现在的工作中,其实我每天也要阅读大量的信息,行业的,专业的,投资领域的,噢对,还有写知乎文章需要看的材料。发现从这个能力中受益颇深。
心理承受能力除了上述有关论文与阅读文献的能力以外,@浩浩耗 也提到,抗压(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最关键的在于,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去接受。
如今他度过博士生涯回看,调侃“博士期间如果没被锤过,那一定是不完整的,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抗压能力,其实这个大家应该一个都跑不脱吧,只不过按在指压板上摩擦还是按在水泥地上摩擦的区别而已。实验失败,实验结果一拖屎,投稿被秒拒……这些无不是在锻炼我们的抗压能力。
当然,我自己也曾被锤奔溃过,但自从工作以来,目前还没有觉得扛不住的时候,有几次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想想之前受过的压力,锤子,这个算个球。
另一位答主@刀客特李,也提到了心态训练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讲明了原因。
对于科研来说,我们都是在和大自然(自然科学)或者复杂的社会(社会科学)打交道,挑战自己的极限。有成功更有失败,甚至失败的概率会更高些。这样,在博士前面几年,会不断的经历失败,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
同时,也有很大可能,承受着好几年过去了还有文章的精神压力,比不了业的压力,别人都工作了我还在读书的压力……可以说,读博是一种人生最高层次的历练,因为是在挑战人类的认知。
对此,@刀客特李 表示,经历过这些以后,也能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其他苦难。
当经历了这些以后,每一位成功毕业的博士都是值得尊敬的战士。我相信,人生后面遇到任何苦难,一位博士都可以坦然面对了。
总结能力此外,在搞科研的过程中,@刀客特李 表示,总结能力对于写论文、作报告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不仅有助于保证你处在行业最前沿,而且还会给你带来新的想法。
平时读文献,看新闻,听报告,或是自己的灵感,遇到好的点子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保证自己处于本领域或本行业的最前沿。同时业保证自己在做手头项目的同时,还有新的想法和工作可以展开。
那么,这些能力有具体的培养途径吗?
答主们针对这个问题,同样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具体该怎么培养能力?搞科研,离不开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这三点,此外,也同样需要时间规划和自我提升。
那么下面,就具体从这五点,来总结一下科研能力应该怎么培养。
文献怎么看?首先,是阅读文献的能力。
@刀客特李 表示,这里面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和“方法”。
如果不能保证每天都看,也要保证每周有看一定数量。读文献讲究方法。了解本领域最近进展,只看文章的标题和Abstract,遇到感兴趣的和重要的留下来重点关照。
几年博士生涯下来,读过的文章超过几千篇,精读文章超过几百篇。
实验怎么做?搞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实验,在这里,@刀客特李 认为,最重要的是有条理性,实验记录最好能分门别类,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尽快找出来。
做实验记录的训练。做到必有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还有实验结果。有产品ID,测试结果,对应的页码。
实验记录本中的名字-代号-ID,和测试仪器以及个人电脑中的文件夹名字可以对应,方便随时查找。好好的打理实验记录本,有助于从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失败的结果中分析出可能的原因,也方便日后写文章时查找。
△ 图源@知乎 刀客特李
除了实验记录以外,画图的训练也是不可少的。
我觉得博士下来,除了科研,还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美工了,哈哈。专业画图软件,(包括)PS, AI, CAD, 3D软件等。
除了这些以外,数据分析也会是很重要的一环(全能全才)。
当然了,也少不了各种数据分析的训练。如理工科常会用到orgin,有些学科用matlab,python或者统计学绘图软件比较多。
学术论文怎么写/投?投到顶会的学术论文,多为英文论文,对此,@刀客特李 也有自己的经验想要分享。
关于科技论文英文写作,我的方法是积累,积累,再积累。你总结和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成为你日后写作任何英文论文的捷径。那么具体操作办法就是多读你本身领域的顶尖期刊。
什么叫顶尖,在我的材料领域顶尖就是Nature系列,Advanced Materials系列, Nano Letters, ACS Nano,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
然后我发现Abstract,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Supporting Information的写法都是不太相通的,所以我在每个板块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积累,具体是关于词汇,句子,段落和最重要的逻辑。
但是这些不同板块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多词汇,句子其实都是可以用在各处的。
你会在这些部分都发现有很多在你本领域内高频出现的词汇,短句,句子,这些都是你从实际的高水平论文种多次筛选出来的,意味着曾被你领域内的大牛,大师,同行们多次使用,所以肯定是万无一失的。同时还有作用就是让你熟习了同义转换,以免某一文章里某个词出现太多次。
此外,对于论文投稿,@刀客特李 同样也有自己的建议。
既然提到写作和期刊,那么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就是投稿、拒稿和修改稿件的训练,和与不同期刊小编or同行大牛们的斡旋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把握不同期刊的风格、文书风格、发表周期、对创新性的要求。这样,当你下一个工作完成之时,基本上也就知道大概可以投到哪里了。
时间规划那么,科研具体应该怎么搞呢?
事实上,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遇到的第一个门槛都是,既要做科研,又要抽空充实自己(或是完成学分等其他事情)。
这也是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
所以,知乎@刀客特李 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选择足够有代表性的专业课。
选择足够有代表性的专业课,课程的成绩大部分为优秀。在博士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时候。每个学期要至少选2门专业课(指的是海外博士,国内的话,可能是4门以上),同时做科研工作。
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其实光是上课、完成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就不容易了。国外的研究生课程通还要组队做project、做presentation,一个学期3门课已经苦不堪言,4门课还能同时做TA或RA的已经是到了极限。
但这是博士头两年的必经过程,必须要训练这个,同时handle多门课程 项目,且不耽误自己科研的能力。
如果能跨过第一个“平衡时间”的门槛,那么就可以接着往下走了,@刀客特李表示,演讲、参会和了解行情,其实也是做科研需要锻炼的能力。
自我提升这里面,其实需要的是一个“主动性”:只有多主动去寻找科研机会、提升自己,更好的机会才会眷顾上门。
首先,试着多参加学术会议。
博士期间,多参加学术或行业会议。尝试在会议中做报告(最好是英文的国际报告)或poster,争取拿一些奖(如:XX会议最佳展示奖,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通过在会议上作报告,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
演讲训练,如做presentation的能力。作为博士,势必要在系里、学校里登台演讲;在国际会议如MRS、ACS、IEEE等大场合登台演讲;qualify、预答辩、答辩。
不利用这些机会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演说家,真的不算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啊。
此外,通过参与会议、或者其他途径,多接触领域内著名的教授、团队或课题组,因为他们对这个领域肯定有自己更深的看法。
而如果现实一点的话,建立自己在科研圈的人脉也是需要的。
尝试了解本领域全世界的著名课题组、教授或团队,各自的风格和长处是什么。尝试与这些人包括论文中的大牛见面,聊天,甚至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这是对科研人脉圈的训练,未来在博士以后去找pos-doc,教职,工业界工作甚至申请国外绿卡都会帮到大忙。
不过,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没时间”、坚持不下来。
所以无论观点如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参照上面的建议、有计划地对自己进行提升,才是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
所以,上面的能力与培养的方向,都是前人留下的意见,但采纳与否、是否需要去做,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路。
知乎@刀客特李 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512106/answer/1131397675
知乎@浩浩耗 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512106/answer/1143297111
参考链接:如何开始写英文论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76543423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