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西迁之谜大全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1)

以养马为基业的秦国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产——一个统一帝国的大一统框架。这个大一统框架,到了今天依然支撑中国。

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秦人的先祖是来自东方的东夷人,信奉白帝少皞。《史记 秦本纪》中记载,秦襄公在被周平王封为伯爵位、成为诸侯后,立即修建西畤,祭拜白帝少皞。白帝少皞是东夷的崇拜神和公认的先祖。但也有人认为秦人先祖来自西方本地的羌族。

根据考证,秦人始祖大费(伯益)所居住的费,就是今天山东济宁市鱼台县。也有说法是,嬴国是在山东莱芜市。


蜚廉一族是战败被逼西迁 还是为保西陲自愿西迁?

赢氏之国在东方的分布

另外一个疑点是:蜚廉的两个儿子:季胜是在西方投降西周的,因为如果是在东方投降西周的,就不会和秦的先祖恶来一族出现在西方。

既然季胜是在西方投降西周的,就说明蜚廉一族早已在西方居住,而非在西周初年才迁移过去。骊戎女嫁给戎胥轩、生子中潏保西陲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

从商周关系的角度去验证,秦人先祖为保西陲而自愿西迁,也是有依据的。商帝武乙派遣周季历攻打鬼方,三年后获胜而封赏。商帝太丁即位后,把季历拘禁一段时间后处死。自此之后,商周关系恶化。戎胥轩应该是商周恶化后,商帝太丁为预防周和鬼方而派遣戎胥轩到西方的。

戎胥轩到了西方后,立即和在西戎中和各部落关系最好的骊戎联姻,于是殷商在西方的防卫形势就如下:

秦人西迁之谜大全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2)

戎胥轩和骊戎联姻后商朝西部防卫形势

是战败被逼西迁,还是为殷商保西陲而自愿西迁,这两种不同说法,都很难得到证实。

总结下,说秦人先祖是战败被逼西迁的证据有:《孟子》、《清华战国简》、《史记 赵世家》等资料。

说秦人先祖是为保西陲而自愿西迁的证据:《史记 秦本纪》、申侯所陈述的历史、战败后的嬴氏后裔都在东方没有理由只逼迁蜚廉一族、蜚廉儿子季胜是在西方投降西周而非东方、商帝太丁时商周交恶等。战败被逼西迁的说法,支持的史籍资料较多。保西陲而西迁的说法,既有史籍的支持,也符合常理逻辑推理。


秦人先祖西迁路线

既然为什么西迁,有战败被逼的说法,也有为保西陲自愿西迁的说法,西迁路线也因此有不同。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说法的西迁路线:

费(伯益所居地,今山东济宁市鱼台县)——霍太山(蜚廉死于此地)——赵城——犬丘——妍邑——秦邑(非子封地)——西犬丘(大骆嫡子居住地)

见图:

秦人西迁之谜大全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3)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说法的西迁路线

战败被逼西迁说法的西迁路线:

费(伯益所居地,今山东济宁市鱼台县)——商奄国(蜚廉死于此地)——霍太山——赵城——犬丘——妍邑——秦邑(非子封地)——西犬丘(大骆嫡子居住地)

见图:

秦人西迁之谜大全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4)

战败被逼西迁说法的西迁路线

两条路线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蜚廉是死在商奄国(东方),还是死于霍太山(西方)。

还有一个需要讨论的地方是:赢氏所在地,到底是济宁市鱼台,还是山东莱芜市。从《孟子》的“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和《清华战国简》的“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这两处的记载,足以表明蜚廉一族是被周成王击败后向东逃走(《孟子》虽然没有明确说是向东,但海隅就说明了向东的方向)。也就是说,蜚廉一族是在商奄国以西,而费(今济宁鱼台)在商奄国的西边,莱芜市则在商奄国的东边。因此,蜚廉一族居住在费的可能性比在莱芜高,除非蜚廉一族不是赢氏的嫡系代表。

费(鱼台)、商奄国、莱芜位置见下图

秦人西迁之谜大全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5)

费(鱼台)、商奄国、莱芜位置

西迁后的秦人先祖有三次为西周立功的事件:一、造父跟随周穆王征战淮水流域的徐奄王,立功而被封赵城,恶来的后裔也和造父一支居住在赵城,秦、赵均为赢姓赵氏的来由便是这里;二、非子为周孝王养马立功,被封秦邑,同时作为恶来一支正统的嫡子成也西迁居住在西犬丘;三是秦襄公兵送周平王去洛阳,因此被周平王封为伯爵,成为诸侯。这三件事奠定了秦、赵两国在西方的基业。尤其是非子被封秦邑,代表了秦人先祖在西周取得了一席之位,正式进入了西周封建体系。

从战败(无论是在东方被击败,还是在西方被击败)投降西周,蜚廉一族的季胜最先投降西周,但也要经历四代人才被封于赵城;蜚廉一族的另外一枝恶来后裔,则经历六代人才被封于秦邑。

不辞万里,筚路蓝缕。秦人先祖辗转流离,从山东到山西,再到甘肃,在西戎中自强,奠定了大秦帝国的基业!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这也是不辞辛劳、异地建国的秦人先祖用血汗所铸成的秦国精神!

秦人西迁之谜大全 为保西陲自愿西迁(6)

大秦帝国 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