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淡竹叶汤助张飞战张郃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1)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独揽大权,在朝中威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讨伐曹操。先锋即是张飞与马超。兵分二路,张飞一路兵马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郃相遇。张郃智勇双全,筑寨拒敌。猛张飞急攻不下后,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五十瓮“佳酿”,并嘱咐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把瓮大饮。有细作报上山寨,张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恶狠狠地骂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诸葛亮遣人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郃上当,又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渴除烦。

淡竹叶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2)

淡竹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淡竹叶,在植物学上是指一种植物。中医药学中的淡竹叶饮片,是指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淡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淡竹叶是相关部门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之一,近年来多有制成淡竹叶茶等茶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晒干。

异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竹叶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适用人群:心火盛、胃火盛所致的热病伤津、心烦口渴者以及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及牙龈肿痛者。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者。

注意事项:无实火者及脾胃虚寒、尿频者不宜。孕妇不宜。

用法用量:可煎汁、泡茶或煮粥,不宜久煎,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煎服用量在6~10克,大剂量可用至15~30克。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3)

淡竹叶饮片

淡竹叶单用有效,与芦根、麦冬、黄芩、灯心草、生地黄、白茅根等其他清热药同用,效果会更好。用于治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等,常与生地黄、木通等同用;用治小儿心热夜啼,常与钩藤、薄荷、蝉蜕、灯心草等同用;用于口糜舌疮,或因劳心太过、五志过极、心火上炎发生口疮,常与生地黄、黄连、灯心草同用。

淡竹叶以色青绿、叶大、梗少、无根及花穗者为佳。干品常用于配药,入食以鲜品为佳,鲜品可自行采摘,以嫩叶为好。

淡竹和一般竹子也好区分,竹子是一节一节很挺拔的,淡竹却是比较矮的一株,如果不仔细看到它有竹子的叶子都可能注意不到它。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4)

淡竹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群经见智

功效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主风痓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本草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

《本草备要》:凉心暖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中风失音,小儿惊痫。竹生一年以上者,嫩而有力。

《本草便读》:淡竹叶甘淡性寒,轻浮上达之品,解散上焦风热,清心肺炎蒸,导小肠膀胱湿热下降,清上导下,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

《本草乘雅半偈》:叶主去烦热,利小便。根能堕胎,催生。对待急疾如火,肺热叶焦,为烦热,为癃闭,叶可走之,利之。根能堕胎催生,太阴肺主开,阖者辟之,急方泄剂也。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5)

淡竹叶(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配伍

《本草易读》:竹叶汤,竹叶、桔梗、生姜、附子、葛根、桂枝、甘草、防风、人参、大枣,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得配本草》:得芍药,清肝胆之火。得橘皮,治上气发热。佐小麦、石膏,治时行发黄。苦竹不入药。

禁忌

《本草从新》:有走无守,孕妇禁服。

《得配本草》:畏皂刺、油麻。

淡竹叶、竹茹、竹沥功效的区别

《本草新编》:

淡竹叶,味甘、淡,气平寒,阴中微阳,无毒,入心、脾、肺、胃。逐上气咳喘,散阳明之邪热,亦退虚热烦燥不眠,专凉心经,尤祛风痉。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6)

竹茹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尤止心烦。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7)

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却阴虚发热,理中风噤口。小儿天吊惊痫,入口便定。妇人胎产闷晕,下喉即苏。止惊怪却痰。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达;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却。世俗以大寒置之。不知竹沥系火烧出沥,佐之姜汁,水火相宜,又何寒哉。以上三味,总皆清痰泻火之药,因其气味寒,不伤元气,可多用,以佐参、苓、 芪、术健脾开胃也。

或疑竹叶、竹茹、竹沥,同一物也,何必强分其功效?不知有不可不分者在也。竹叶轻于竹茹,虽凉心而清肺;竹茹轻于竹沥,虽清心而清胃;若竹沥则重于竹叶、竹茹,虽清心而兼补阴也。

或问古人以竹沥治中风,似于中风皆痰也,痰生于风乎?曰∶中风未有不成于痰者也,非痰成之于风也。使果成于风,似外邪之中矣,古人何以复用此甘寒滑利之竹沥,以化消其痰哉。

或问淡竹叶世疑是草本,是耶非耶?曰∶即竹叶耳,但不可用苗竹、紫竹之叶。盖二叶之味多苦,不堪入药,其余诸竹之叶,味皆淡者也,故以淡名之,非草本之叶也。若草本之叶,非是竹叶,乃俗名畅脚者也,其性虽寒,能止咳嗽,然而终不能入心以消痰也。

淡竹叶食疗

芦根竹叶茶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8)

食疗功效:退热除烦。淡竹叶可利尿、除烦,清心胃之热,芦根可生津止渴,清肺胃之热,合用能增强退热除烦的功效。

材料:芦根、淡竹叶各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芦根、淡竹叶与冰糖一起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盖闷15分钟后饮用。每日1剂,代茶频饮。

适合人群:适合上焦风邪烦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者。适合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者。春、夏季饮用尤佳。

特别注意:无实火者及脾胃虚寒尿频者不宜。孕妇不宜。

竹叶绿豆粥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9)

食疗功效:清泻心火、消暑退热。此粥有清泻心火、解毒敛疮、消暑退热的功效,最宜心火亢盛者日常调养。

材料:淡竹叶10克,甘草5克,绿豆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淡竹叶、甘草装入调料袋,与绿豆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绿豆皮裂开,取出调料袋,倒入粳米和冰糖,续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适合人群:适合心胃火盛、湿热内蕴所致的心烦口渴、口腔溃疡、疮疡疖肿、小便短赤、热淋涩痛者。夏季食用尤佳。

特别注意:脾胃虚寒、尿频者及孕妇不宜。■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微信公众号、养生正道微信公众号、中国药典】

淡竹叶可以降火(夏季易烦躁上火)(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