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艺术各放异彩,因文化差异、地域差异、政权差异多元化因素催化,形成了各种独特的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尤其在雕塑艺术上,差异更具强烈。透过时光的眼辗转多年,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在历史的沉淀下总显得格外迷人。
西方古代雕塑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真实性。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前面说到西方雕塑初期是为皇权和宗教服务。外加上西方喜欢雕刻神话中的人物,而他们又把神人格化。这无疑使得西方雕塑写实的道路愈发宽阔。
在空间表现上,西方人体雕塑是严格意义上的空间艺术,借助光影的变化来表现形式的空间现实性。非常注意各种细节,透视,明暗,协调,毫不夸张的说,就相把自己脑中或眼前的人物复制下来。我们能自然而然的欣赏到雕塑上面带有的本色情感,因为他们完全就通过极度写实的表面浮露出。我们能欣赏到雕塑上表现出的优雅,性感,端庄等。
东方雕塑艺术虽然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但是高度的写意性衍生出的艺术作品,得到了世界的普遍承认和尊重。尤其以中国雕塑为主,中国传统雕塑延续着诗意、浪漫、朦胧的美感,注重“神”的表达,对形体的要求比较模糊,对细节比较重视。东方雕塑往往不是作为孤立的实体出现,而是尽量使用"虚拟"、"虚拟"等,以融入自然景观。雕塑中“空”的表达内容,延展物外之境,更加充满想象的空灵。比如中国唐代帝国陵墓所建立的"以山为陵"的制度,巧妙地将陵墓、陵墓前的雕塑和山上的自然起伏很好地结合起来。
虽然在大众的观念里一直有个说法,认为欧洲雕塑比我们更擅长写实,以及现在美术教育都默认以西方的雕塑作为写生对象,但凡这种绝对的说法都可以找到漏洞。首先,很多我们看来写实的欧洲雕塑,其实并不写实,就拿被人熟知的维纳斯和兵马俑比较,兵马俑要远比维纳斯更真实。
有学者用AI技术复原了兵马俑的长相,他们的脸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后人相比非常相似。每人的长相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甚至是小缺点,这些构成了我们认识中真实可信的人。但如果同样去复原维纳斯,就会有一个问题,这种通天笔是怎么来的,还有如同刀削一般的眼眶复原出来的人,山根戳破脑门,发际线也低得吓人。
这与我们真实世界看到的白人有明显的区别,而且我们把他和同时期的欧洲雕塑比较,比如《掷铁饼者》还有神话人物的雕像放在一起,可以看到他们的面部特征基本相似。除去头发和衣物辨识度很低,这种雕塑其实是一种圆形,和我们的佛像是一个类型,属于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如果想理想化的形象,会习惯先找一个模特拍照,修图去掉瑕疵精修五官,把腿拉长调整头身比。但古人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是先塑造一个他们认为完美的人物原型,再通过添加人类的细节来模仿真人,让他看上去更真实。
古希腊的雕塑直接来源于古埃及,几乎全盘继承了古埃及的正面等身法,这种踏出一只脚的形态和古埃及的壁画强烈相关,是非常城市化的造型。而后希腊人才慢慢开发出自己的特色,希望给古老的完美人性一点人的气息。他们调整了面部,创造出一种机械式的鼓风式微笑,他不会破坏理想人物的高雅庄重对称,但很程式化,而后世加入头发眼眸肌肉和动态细节一,达到看上去逼真的效果,所以这些雕塑虽然有很好的细节和良行的比例关系,但并不写实。因为他们不是在表现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模仿人的状态而已。
至于真正的写实雕塑,完全不是某个地区的专利,希腊罗马人后来确实发展出了写实的肖像雕塑。但早于他们上千年古埃及就做出了非常写实的肖像雕塑,而我们商周时期就金属冶炼,的犀牛象,从形态到细节都栩栩如生,即使一般认知中落后的非洲南部和美洲地区也同样有各种风格的写实雕塑。
所以写不写实,看水平更看观念,相比起西方东方在写实雕塑上有更加鲜明的面部特色气质表现,比如夸张的表情,微妙的神态,这是因为东方并没有经历长时间城市化的创作时期,对人物的表达没有理想原型的束缚,同时东方,尤其是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做有颜色的雕塑,相比文艺复兴之后的纯白大理石雕塑,我们在色彩和材质的表达上更有优势。而且中国雕塑吸收了绘画中线条色彩的特点,并习惯于在雕塑上画线条。这种风景如画使中国雕塑在追求质量和体积上有别于西方雕塑:中国古代雕塑也喜欢在雕塑上作画,这与西方雕塑有很大不同。
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差异具体可以说是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地位差异、形式差异,总结来说,这个差异说到底层逻辑是信仰差异,其实就是东西方人在心理认知上的差异。#雕塑艺术#雕塑艺人邓留庆#东方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西方雕塑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