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日本动画片(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这么中二)(1)

日本是“中二”之源,“中二”这个词就是日本的流行文化中诞生而来,意思大概指的是中学二年级独有的,在价值观,世界观的成型和成长阶段产生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幼稚,但又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和行动的处世观念。日本的动画片经常会以初中或者高中生作为主人公,发生的故事大都脱不开这个年龄段。

但是实际上,和那些老的国产动画相比,即便是大学生毕业后,或者工作后,甚至成家,要肩负养家糊口的重任,也依然愿意每周抽时间补番,为什么日本动画明明看起来这么“中二”,但却有这么多国人喜欢日本动画呢?日本动画不会让人觉得这么幼稚和违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故事从一开始就是成年人的思维

近两年的日本动画片(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这么中二)(2)

日本动画大都改编自漫画,轻小说,漫画的门槛较高,不仅需要编织漂亮的故事,更要注重故事的逻辑性,还要有足够的“画力”来表现自己的内容;而轻小说相对来说门槛要低,但是优秀的轻改作品会更加注重思想上的,一些漫画上不适合表现的内容。而且撰写这些轻小说的成年人,从一开始就是以成年人的思维在写故事,而不是像一些过去的国漫,从一开始就是以小孩子能理解的水平开始讲故事。

例如渡航的《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中,男主角比企谷八幡,尽管能很顺利的在几句话,几个行动上就看穿一个人的本质甚至是一个事件的本质,但是依然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而在不断的碰壁中,才获得了成长;故事本身,就过来人来看,可能“很中二”,但是从过来人的经历来看,又不会显得幼稚。像这样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是从已经“过来人”的思维,重新审视成长阶段遇到的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而确实有着作者对这些青春期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因此,即便是已经成为大人的你,再重温过去自己遇到的那些经历,往往不再是觉得幼稚,而是感慨自己的成长。

中二本身就不是幼稚

近两年的日本动画片(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这么中二)(3)

中二本身就和幼稚不同,幼稚指的是思维简单,思想天真,而中二是一种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虽然和幼稚一样,都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但是中二有着自己的思维,甚至结构可以很复杂,可以把人和世界都看得很复杂,“成熟”了的自己可以觉得和世界格格不入,可以说中二是幼稚的进阶阶段,虽然都还没有成熟,但是成熟了也一样可以“中二”。

动画的教育意义不是喊口号,而是故事的内涵

近两年的日本动画片(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这么中二)(4)

这是过去的国漫最致命的地方,动画片一定要有教育意义?不在动画片中加入教育意义的主题,就不是一部好动画?这样做必然会达到正面积极的目的,但是会让作品显得很违和,关于单纯的主题,反而会显得很幼稚。

把“正义”啊,“勇敢”之类的做成口号喊出来,无论如何都要体现主人公的这些品质,来教育观众的话,故事和人物就会变得很生硬。

日本的早期特摄作品,和早期机器人动画就喜欢把这些,爱啊,正义的口号喊出来,那个时代,日本需要这样夸张的积极信号,于是6-70年代的日本机器人动画,大都是热血主题的,将这些主题贯彻作品,现在来看,就非常生硬,违和。

近两年的日本动画片(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这么中二)(5)

而如今,日本迎来了和平繁荣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如此的将积极正能量的事情放在口边来激发这些精神要素,于是即便是比较晦涩,黑暗,负能量的作品,只要最终能够漂亮的转回正能量的主题,一样会大受欢迎,所以虚渊玄这样写黑暗风的剧本的剧本家,也能获得大众的认可。所以像《魔法少女小圆》啊,《Fate zero》这样的作品,即便故事风格沉重,但依然颇受欢迎。

日本人从小培养“中二”

近两年的日本动画片(为什么日本动画片这么中二)(6)

日本人的“中二”是骨子里的,所谓在骨子里,是指有老有小,那些写出非常中二的剧本的剧本家,可能已经一把年纪,那些为中二动漫配音的配音员,也可能已经老态龙钟,(比如池田秀一的香克斯),想想一把年纪说出友情啊、热血的台词,国内感觉无法想象。

不仅如此,日本人从小就培养“中二”。笔者曾经路过池袋的某个商场,在那里上演《奥特曼》的现场舞台秀。听着就很幼稚是吧,毕竟《奥特曼》的定位是给小孩子看的,不少小小观众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让后给现场演出的,穿着皮套的奥特曼们加油呐喊。驻足观看的“大人”观众也不少。

笔者楞是被惊到了,没有想到日本的小朋友能如此中二,居然能给那些明知道是在演戏的皮套加油助威,孩子单纯到如此地步,可以把那些词汇毫无羞耻感的说在口中;中国的早熟孩子,肯定觉得“奥特曼骗小孩的,哪来的怪兽”吧。日本的大人能带着小孩去看这样的舞台秀,中国的孩子被教育了一些什么?好好读书,将来赚大钱,或者当大官,不然就要吃苦?

当日本的孩子在为子虚乌有的奥特曼加油助威的时候,嗯,中国的孩子,正在苦逼的做作业,中国的孩子面对的现实,实在太残酷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