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在夏秋之际反常的枯水表现,让武昌徐家棚码头附近长约一公里的江滩,变身为一个巨大的“展览”现场。“展览”的主题内容是: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一至五号泊位旧址全景。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

平常年份的夏天,一般只能见到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五号泊位栈桥,是唯一被植被覆盖的泊位

普通年份的夏季时段,长江武汉段一般处于高水位,在武昌江滩多数情况只能看到该码头最高的五号泊位栈桥桥墩等设施。但在今年,长江上中游全流域降水减少,长江武汉段水位不涨反枯。汉口水文站水位记录已于9月10日跌破14米,9月13日继续下探,该码头最低的一号泊位栈桥桥墩基座露出长江江面。至此,今年夏秋之交意外成了观赏该码头全景的绝佳时段。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2)

2022年9月13日,码头一号泊位栈桥基座露出长江水面。80多年前的设施与两岸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本期话题,老楚来聊聊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的那些事。听,码头泊位上冰冷的水泥桥墩和钢结构设施仿佛会说话,因为它们背后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利用这个周末,去武昌江边看一看这些铁路老物件,走近这些可触摸的历史。

生逢战时,建成即为全民族抗战出力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3)

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二号泊位的栈桥桥墩群。远处是二七长江大桥

说起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不得不说徐家棚火车站。

1912年,粤汉铁路北段武昌到长沙段开工。据说当时对武昌站选址有两个选项,一是徐家棚,二是鲇鱼套。当时的湘鄂线总工程师、英国人格林森在考察后认为,徐家棚“地面开阔,极敷布置,外有武丰堤作为保障,水流不急,江面平阔”,由此考虑“水陆联运,以徐家棚为宜”。此外,詹天佑在督办粤汉铁路时,也公开表示要考虑卢汉铁路(即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对接。因此,徐家棚作为靠近对岸江岸火车站的车站选址,再无异议。

1918年9月16日,武昌到长沙铁路建成通车,距今整整104年。18年后的1936年8月,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姗姗来迟。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4)

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三号泊位的栈桥桥墩群。武昌江滩特有的“巨石阵”守卫着一方安澜

1937年3月10日,汉口江岸火车站火车轮渡码头、武昌徐家棚火车站火车轮渡码头建成投入运营,京汉铁路、粤汉铁路首次实现对接。当年,乘火车过长江成了有钱人的“时髦”,民间则流传武汉一大怪——“火车要靠轮渡载”。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5)

三号泊位的栈桥桥墩群,铁路路基水毁严重。前方江边是武铁战备码头

初期,武汉火车轮渡学习的英国技术,效率并不高。以广州到北平的旅客列车为例,列车停靠徐家棚站后,先要分解成几部分,然后由火车头将各部分列车车厢,一一顶推到铺有铁轨的轮渡上;轮渡开到汉口后,再由火车头分几个部分,将车厢拉上岸重新编组,再北向行驶。每列火车过江前后耗时5个多小时。有媒体统计,当时每天只能接转几对列车,每列货车牵引重量约600吨,一年发送货物10余万吨,载运旅客六七万人。

这些数据依然改写了历史,中国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实现连通运输,在战时其意义更不一般。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6)

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四号泊位的栈桥桥墩群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武汉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数据统计,中国75%的输华军火、粮食、汽油等物资由香港经广九、粤汉铁路输入内陆,粤汉铁路被称为“抗战之命脉”。武汉会战期间,粤汉铁路开行军车2000多列,运送部队200多万人、军用品54万吨,使武汉抗战局面能持续坚持一年以上。另外,为坚持后续抗战,武汉近代工业几乎全部家底,以及外省迁入企业,于1938年陆续向南、向西内迁,同样涉及铁路运输。可以肯定,这些数据中有一部分涉及武昌到汉口的火车轮渡运输。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7)

徐家棚火车站机车库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8)

1938年徐家棚火车站遭日军轰炸的场景

1938年10月22日、23日,日军飞机疯狂轰炸武昌徐家棚,徐家棚火车站损失惨重,其中车场、车站、车房、水塔以及员工宿舍悉被炸毁,存站待行车辆也被炸数十次。武汉火车轮渡被迫中断。

新中国成立,曾创日渡数百辆列车纪录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9)

2022年5月24日,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3号泊位还浸没在江水中

抗战胜利后,战后物流需求强烈,在武汉一地尤其明显,这里成为全国铁路、船运、公路之间相互转运的大型集散之地。1946年7月,徐家棚火车站客运室重建,铁路轮渡修复通航。1947年的《粤汉铁路半月刊》曾记录:徐家棚至广州全年开行票车(即客车)1426列,混合列车(即客货混合列车)2463列。

这些数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0)

1970年图片显示,假如在战时武汉长江大桥遭到破坏,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将担负确保京广线南北交通畅通的重任

1949年5月16日,武汉迎来解放。不到半年,粤汉铁路全线修复通车。1950年8月1日,徐家棚火车站更名为武昌火车站。1953年1月又更名为武昌北站,后一直沿用。

新中国成立点燃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工作激情,也激发了人们改进和提升工作效率的无限潜能。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1)

这张图片由网友上传于汉网。显示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泊位的栈桥前端还建有工作间

武昌至汉口的火车轮渡转运数据不断登峰造极,日均渡车500辆-600辆,1954年3月18日创造了日摆渡858辆的历史最高纪录。据老职工回忆,当时有多艘摆渡船,24小时不停转运,转运的大多数是货车车厢。

为提高转运效率,北京方向来的、南下过江的客运列车,乘客在大智门车站下车,然后走到粤汉码头乘坐客运轮渡专线过江,到武昌北火车站等待重新上车。而列车开进江岸火车站拆开为几部分,由火车头顶推上船,摆渡过江后配上火车头,接走早已在站等候的乘客。因此,与武昌北站毗邻的徐家棚至汉口粤汉码头轮渡航线也被带动着火热运营。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2)

因枯水便利得以近距离观察一号泊位栈桥前两侧的钢结构外部,其接触火车轮渡船靠泊的部分,均装有两层方形枕木厚度的防撞保护结构

为方便列车过江,江岸火车站和武昌北站都建设了多轨道的宽大的存车场,让到站列车(主要是货运列车)有暂时的停靠场所。

徐家棚成为当时武汉的交通枢纽之地,也是新中国国家建设需求的时代投射。

徐家棚附近街道成为武昌的“汉正街”,各种商业、生活配套网点密布。交通带来的便利,让全国各地的人来此寻找工作机会。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3)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武汉火车轮渡营运仍坚持了10个月

1957年,公铁两用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广铁路全线贯通。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初期,武汉火车轮渡每天依然渡运少量列车。

火车通行大桥和在长江转运并存的现象,一直持续到1958年8月,这时武汉长江大桥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列车通行需求,武昌与汉口之间的火车轮渡正式退出营运的历史舞台。

火车过江坐轮渡,对车厢数量有要求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4)

长江水位下降,为火车轮渡码头修建的防浪堤也显露出来

火车过江坐轮渡,对火车车厢数量有要求吗?答案也在武昌江边。

今天,当你走进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旧址,除了可以看到一至五号泊位栈桥桥墩,泊位附近的靠泊防撞的钢结构,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到江边的武铁战备码头。码头上停泊着两艘大船,靠岸的一艘名为“武汉号”,靠江的一艘名为“武昌号”。

一至五号泊位分布在武铁战备码头两侧,一号、二号泊位在该码头下游,三号、四号和五号泊位在该码头上游。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5)

因水位下降,武铁战备码头连接“武汉号”火车轮渡船的浮桥大多搁浅在岸上

老楚有幸获准登上“武汉号”和“武昌号”,并有幸得到武铁作家陆明祥的讲解。距离战备码头不远,有一个院子,门口挂着“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桥工段武汉轮渡车间”的牌子,陆老师曾经在此工作。

“武汉号”长度有100多米,是上海江南造船厂1966年出厂的火车轮渡船。船上甲板铺有铁轨,铁轨铺设分为两段,靠船头部分的前甲板,铺有两排平行铁轨,可分别停靠6节车厢;靠船尾的后甲板铺有单排铁轨,也可停靠一节车厢;单排铁轨到双排铁路通过道岔连接,总计可停靠13节车厢。实际运行时,船尾靠岸,对接好铁轨后,由火车头顶推(或拉着)分离好的车厢上船(或下船)。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6)

“武汉号”火车轮渡船

陆明祥介绍,武汉火车轮渡营运期间,一列火车的车厢一般都不会多于13节,而且客运、货运都一样。火车轮渡停运后,在武汉长江大桥穿行的、人们常见的绿皮客运列车增长到18节车厢。

而“武昌号”和不远处的“战甲一号驳”则属于后期设计的平战结合船,和平时期可参与运输,战时铺上铁轨就能摆渡火车。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7)

“武汉号”上驾驶楼朝向船头的前甲板铺设了并排的两排铁轨,可装载12节火车车厢。背景是长江二桥

陆明祥说,“武汉号”1966年来汉,这时武汉火车轮渡早已停航,此后主要是每年进行战备演习。从徐家棚铁路轮渡码头泊位开一辆火车头上船,到异地上岸。近些年这类演习减少,但战备机构仍然存在。

他还说,其实汉口江边从江岸火车站到粤汉码头目前依然还有类似的战备铁路线,受江水常年携带的泥沙掩埋,目前尚处于地下……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8)

“武汉号”甲板尾部的单排轨道上还可装载一节火车车厢

战备,这个词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立马用对台湾岛封锁式演训予以回应,这就是战备。而战略产业的战备意识,华为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当美国展开芯片等技术封锁,军人出身的任正非马上启用准备了多年的“备胎”——海思公司,推出鸿蒙系统、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

有美国这样“搅屎棍”一般的国家存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战备。

从战备角度起始,老楚提出本期话题的建议:

1.建议将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一至五号泊位旧址,纳入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在旧址一至五号泊位设施对应的武昌江滩公园道路边,设计设置不遮挡视线的系列展板,形成长约1公里的宣传长廊,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图表完整呈现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汽车码头运行方式、运行数据、典型事例等历史贡献,同时向公众宣传战备意识。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19)

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旧址上有众多百年历史的钢结构和老钢轨,需要鉴别保护

2.目前已经有细心的专家(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原馆长顾必阶、武汉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向元芬)注意到,旧址中有部分钢轨是汉阳铁厂按“部定八十五磅轨制”标准制造的钢轨,生产时间是“民国二年九月”(1913年9月),这种钢轨比较少见,由此建议申报国家二级以上文物。老楚附和这个建议,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旧址中钢轨、钢结构,进行一次清查,找出有价值的文物进行编号登记造册,并进行现场标识,开展警示语提示的文物保护,并接入江滩公园视频探头开展监控保护。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20)

专家发现按“部定八十五磅轨制”标准制造的百年老钢轨(图源:低调王者)

就在老楚准备发稿之际,有朋友告知上面专家提到的、带有铭文的、有着百年历史的多处老钢轨,被人盗割。目前有关单位已采取不间断巡逻,实时监看等措施,加强旧址设施保护。

武昌江滩火车拍照(武昌罕见再现85岁火车轮渡码头)(21)

武汉媒体披露,近日,部分带铭文老钢轨被不法分子盗割(图源:九派新闻)

对此,老楚进一步建议,一方面加快老钢轨文物申报,一方面督请公安部门及时破案。以文物申报确定的高级别,从重处罚盗窃者的犯罪行为。同时,加快开展铁路与地方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拿出妥善的现场监控管理办法。

3.目前武昌江滩的旧址铁路岸基水毁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进行适度的修复,修旧如旧。另外,钢结构长期受江水侵蚀和太阳暴晒,其寿命可以预期不会太长久,建议研究钢轨和钢结构的防锈蚀方式,尽可能延长其寿命。

徐家棚火车轮渡码头旧址,是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历史血肉联系的一部分,它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走来,在战火中凤凰涅槃;它曾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用自立奋斗改写纪录;今天,它依然驻守着战备码头,不离不弃护佑安澜。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份荣光重新闪亮,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