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1)

而生活当中更有一种独特的语言,它就是俗语。它以通俗易懂的言语描述着社会现象,并且深谙大事大非的道理。时至今日,这些俗语依旧适用于当代生活,并且具有指导意义。就比如这句俗语“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这句话描述的是古代社会中的一些生活现象,那么这句话中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别是什么时辰呢?打更的更夫是怎么来的呢?且听我一道来。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2)

更夫的职责与由来

古时候,没有所谓的“时钟”,知晓时间的方式大多都是“日落而息,日出而作”,至于电影电视剧中所使用的那种计算时间的“刻漏”,一般人家没有条件拥有。因此民间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巡夜报时的职业:更夫。更夫为两人搭档,一人持梆子,一人持铜锣,其每隔一更,便会敲打梆子、锣来提醒人们几时几刻,以此来警醒人们做到防火、防道。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3)

至于更夫这一职业出现于何时何代,没有定论,但是也算有迹可循,《周礼》记载曰:“夕击柝以比之”,夕是指晚上,柝是指木制的方形物体,类似梆子。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夜晚行走敲打的梆子。战国时期也有记载,曾出现过一种被士兵击打的“刁斗”,在《旧汉仪》记载曰:“夜漏起,宫门之外,卫士击刁斗,以传五夜、城皇之内,击木柝,呼备水火”,所以这更夫的职业推测应该是在周代最早出现。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4)

古代时辰划分

古时候,把白昼(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23点0分0秒至凌晨0点59分59秒)、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末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以子时为例,以此类推,所以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5)

而打更人,整夜每隔一更都会敲打铜锣梆子提醒人们,而一夜又被分为五更,从日落之后的第一更,每隔一个时辰就要报时一次,一直到天亮时候的五更,两个打更人的一天工作才算结束,因此俗语“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就是这五个时间阶段所展现的形态,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更人

古人把一更定在了戌时,也就是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古时候并不像当今社会,各种娱乐设施丰富齐全,大多都是白天耕种除草管理庄稼,根本也没有多的时间玩耍,所以他们大多作息时间稳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当太阳下山,不再适宜耕种,人们便会收了耕具,回家中休息,这时候边做饭,那边还呼喊着在村边玩耍的孩童莫要跑远,所以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生气十足,氛围浓烈,且饭后洗漱完毕后,家中妇女还会点着油灯,为家中丈夫子女缝补添置衣物,所以这个点,人们活动频繁,所以叫做“一更人”。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6)

二更火

二更被定为亥时,是晚上的九点至十一点。这个时间段已经很晚了,家中丈夫和孩子可能已经入睡,但是家中妇女还在点着油灯,熬夜缝制衣物,毕竟油灯虽然也亮,但是针线可是无眼的,所以缝制的比较慢,但是时间也差不多了,打更之人会敲打梆子铜锣,在这个时候提醒人们该熄灯入睡了,但是要小心家中的火烛,如若烧了房屋,出了人命也不好啊,而且第二天还需要耕田劳作。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7)

三更鬼

三更被定位子时,是晚上的十一点至凌晨一点钟。风水学中认为,子时三更是阴气最重之时,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午夜十二点整,人们认为这个时候是,阴间鬼门大开之时,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在外吓逛的话,极有可能会碰到不干净的东西。

而且这个时候比较忌讳“卜算”,《彭祖百忌》中曰:“子不问卜,祸殃自惹”。意思是说子时不能求神问卦,否则会遭来噩运和灾祸。

四更贼

四更被定为是丑时,是夜间凌晨一点至三点钟。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已经熟睡,而且月黑风高,正是各路贼子入室盗窃的最佳时刻,这个时候天时、地利都已经具备,所以很多时候这个阶段发生盗窃,所以这个时候打更人的铜锣声和梆子生会提醒入睡的人们加以防范。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8)

五更鸡

五更被定为寅时,时间是凌晨三点钟至五点钟。而寅时古又名平旦、黎明、日旦等。这个时辰恰逢夜幕初明,天开始慢慢的明亮起来了,司晨报晓的公鸡要开始打鸣了,一声声嘹亮亢奋的声音,慢慢传进了人们的耳中,村民开始慢慢的从熟睡中醒来,洗漱吃饭,然后赶往田中继续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这个阶段公鸡打鸣,也算是名副其实、按时按点的好员工了,因此也就有了“五更鸡”的说法了。

农村谚语五更鸡有什么说法(俗语一更人二更火)(9)

在作者看来,这句话描述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且描述出了底层老百姓的艰辛与不易,一辈子都与田地打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庄稼收成的好坏,全靠自己每天的打理,庄稼一天一个样,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如果不能及时的除草除虫,那必然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古时候庄稼好坏就是一家人的命脉,坏了一家人更要过得清贫,好收成才能有多余的钱财为家中添置物料,才能让孩子接受教育。至于打更这一职业,最近可能在民国时期或者自己老太爷那一辈才有吧,现在科技发达,家家户户都能安装摄像头、防盗灵等电子产品,都能看清外来是否为盗贼。就算被盗窃,报案后,也能很快的追回。

以上就是自己对于这句俗语的理解,大家对于这句俗语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讨论,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分享!收藏!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