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最好的戏剧,也不过是人生的缩影。

这话简单直接,但又充满幻灭感,让人心有不甘。我们的生活都是假的?我们是假装在生活,实际是在演戏?

为什么许多观众,会跟着舞台上的演员,时而落泪,时而欢笑?那不过是在舞台上感受到了自己熟悉的情景、触发了自己内心深处某根心弦。

热泪沾巾;

前仰后合;

不过是哭自己,笑他人,嬉笑怒骂,在戏中,也在现实中。

白居易听琵琶女一段“大珠小珠落玉盘”,愁思幽恨的弹奏,“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他的流泪,有一部分是同情演奏者,更多的是为自己的贬官遭际、仕途坎坷而落泪,琵琶女拨动的不止是琵琶,还有江州司马的心弦。

人生如戏每个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1)

人生如戏,曲终人散,舞台上百十年,也不过是一个演绎过程。

既要活得糊涂,也要过得清醒。

人们常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人生舞台上,悲多喜少, 看不破是进退维谷,看破是柳暗花明。

我们是哭着来 这个世界,是因为注定在这个舞台上,所能品尝到的苦多甜少;

散场的时候,人们是笑着走下台的,从此身无羁绊,天高地阔,星辰大海。

《红楼梦》中,使宝玉幡然顿悟的一支《寄生草》:

漫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  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人生如戏每个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2)

人生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戏剧的主角,又是别人舞台上的配角。

哲学家塞涅卡曾说:

人生的悲喜离合,不管演绎出怎样的结局,都是自己的生命色彩。

嬉笑或怒骂,主动或被动,都是一场无法拒绝的表演。

人生如戏,浓淡由人,悲喜己定。

愿每个人在这场剧目中,演出自己的精彩,过好独一无二的梦幻人生。

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你表演多差, 总会有个人在喜欢你;不管你表演得多好, 也总有人不喜欢你。

自己尽力就好,无需过多顾虑旁人的评价。

乞丐在旁人眼中,是悲剧的人生,但是他将自己赋予丐帮帮主的色彩,在自己的舞台上,他就是国王。

刘姥姥在富丽堂皇的大观园,面对锦衣玉食富贵安详的贾母,自我嘲笑由他人取消,却不卑不亢,不艳羡,不自惭,对自己贫贱的一生安之若命,笑对风雨。

在刘姥姥眼中,贾母是舞台上的富贵诰命,而她刘姥姥自己是自己的女王。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位,但是可以选择倾情出演,成为最亮眼的龙套。

人生如戏每个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3)

人生如戏,但是将戏当人生,注定悲剧。

清咸丰帝和慈禧夫妇都是超级戏迷。咸丰患有肺结核,是不能劳累的,但是为了看戏,他完全不顾自己的健康。逃到承德后,他请了两百多名乐师和民间艺人到行宫,北京城烽烟四起,承德行宫却歌舞升平。在他去世前两天,他连续观看了五个多小时的戏。为了看戏,生命不重要,江山社稷不重要。

此后垂帘听政的慈禧,也是爱戏如命,不仅是个“日必观戏”的戏迷,而且还是个精通曲律、善解文词, 甚至能够粉墨登场。但是国运衰败一日千里,列强虎视眈眈,百姓生死一线,都不如一出《玉堂春》在她心目中那么重要。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后主李煜,失去了江山,才后悔游戏人生。

人生如戏每个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4)

悲剧人物,最悲伤时无泪,长歌当哭 :

在《容斋随笔》中,有一则题为“长歌之哀”的掌故:

带着嬉皮笑脸的愤怒,超过吹胡子瞪眼;用流行歌曲来表达悲伤,超过呼天抢地号啕痛哭。这话一点也不错。

元稹在江陵时,那天正生病卧床不起,听到白居易被朝廷贬到江州,撑起病体写了一首七绝:“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读后认为:“这些诗句,别人听到都受不了,何况我呢!”

元稹在文集中作:“垂死病中仍怅望。”

“如果是用“仍怅望”这三个字,那就既不好,又不说是在生病的时候写的诗句,也就失去本意了。

还是感觉有点绕,不如本人的实际感悟。

比如我们的河北梆子《窦娥冤》,有一句三个字的拖腔:冤~枉~啊

就如同呼啦啦的北风穿胸而过,心肺辣辣地,热热地,三个字拖唱三分钟,三个字浓缩了三百字、三千字的内涵…….所有的泪,所有的悲,所有的剧痛,统统从全身汗毛孔蒸腾而去,化入九霄云烟。

人生如戏每个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5)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我们都在戏中,只是许多人看不穿。

#众说康养·团圆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