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三十八

大汉时代堪称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其广袤的疆域奠定了泱泱中华的版图之基,汉族之得名也由此而来。这样的盛世风华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一种灯塔般的意义,在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被项羽付之一炬之后,兴起的汉朝为昭示皇权威仪,萧规曹随地掀起了修筑皇家宫殿的热潮,而汉宫由此成为一种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并由于历史上汉武帝与西王母的传说,更增添了某种超自然的神秘风采,在朝代的更迭变迁中越发彰显出其超凡拔萃的傲然姿态。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

元 李容瑾 《汉苑图》

这种皇权文化的情结在根深蒂固地影响了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在艺术层面上形而上地表达出来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而最直接的就是汉宫图这一题材绘画作品的出现和发展,据《宣和画谱》记载,唐代尹继昭曾经创作过汉宫图、阿房宫图、姑苏台图等宫室图,这是最早见于画史记载的汉宫图,可惜至今已不可见。在画史上描绘宫苑亭阁以建筑物为画面主题的这类作品一般都运用到界尺这一辅助工具,故这类作品被称之为界画,而汉宫图就是界画的一个最重要的母体。宋代这类汉宫题材的作品是至今可见的最早作品,南宋赵伯驹和赵伯骕兄弟俩在汉宫图这一绘画题材上创作过多幅精彩之作,除了《汉宫图》《汉宫春晓图》之外,赵伯驹还有《汉宫游乐图》等流传于世。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2)

宋 赵伯驹 《汉宫春晓图卷》

赵伯驹扇面形式画《汉宫图》尺幅不大,但刻划精巧、敷彩古艳,画面中描绘着一群宫娥簇拥着一妇人缓缓向高台走去,而宫苑高墙之外还有一群卫士之类的人物在等候着,这幅作品画面构成上匠心独运,远山、楼阁、人物、车马、树木、奇石等构成要素远近相宜、疏密得当,浑然一体中将宫廷内的雍容华美的气质诠释的淋漓尽致。这幅作品被明代董其昌定为赵伯驹真迹,而乾隆皇帝在画上御笔题诗一首:“刘郎七夕集灵台,阿母青鸾送信来。金马是谁得陪乘,独称方朔善谐诙”,认为这幅作品主题是表达汉武帝七夕会西王母之事,但从画面来看更像是七夕乞巧的场景,如果对照宋代李嵩的《汉宫乞巧图页》来看,尽管画面风格不同,但似乎反映乞巧的主题更符合画面所描绘的场景。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3)

宋 赵伯驹 《汉宫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4)

宋 李嵩 《汉宫乞巧图页》

而其弟赵伯骕的《汉宫图》在画面生呈现出不一样的场景,画面中巍峨的宫殿直接通过飞桥和山连接在一起,桥上面一辆鹿车,车前二宫女持幡前行,这幅画给人看上去有一股仙气飘飘的感觉。这样的场景应该就是汉武帝七夕会西王母的场景。传说中汉武帝十分热衷访道求仙,西王母被他的诚心感动后赐了几个仙桃给汉武帝吃了,从此汉武帝一路开疆扩土成就了不世功勋,但后来由于欲望膨胀,连连征战不止,弄得民不聊生,于是西王母得知后就开始惩罚汉武帝,接下来汉武帝手上的骁勇战将一个个地死去了。汉武帝于是方知是西王母在惩罚他,便多次到泰山封禅,并且在泰山下修建了行宫,同时找到一处水质甘冽的泉眼在此基础上扩建成传说中王母瑶池的样子,并修了宫殿与山下的行宫隔池相望,最后汉武帝虽然再也没有见到西王母,但却找到了一直玉钗,于是才心安下来。从这个传说来看,这幅《汉宫图》当时按照这个传说而成画的,画面左边的宫殿当是汉武帝的行宫,而画面右上方当是汉武帝专门为西王母修的人间宫殿和瑶池。而这一主题也是汉宫图这一题材的一个经典,比如宋代佚名的《汉宫秋图》也是如此。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5)

宋 赵伯骕《汉宫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6)

宋 佚名 《汉宫秋图》

除了这两种具有神话色彩的汉宫图之外,还有一种汉宫春晓图就更像是一种对宫廷生活的写实性的的描绘,这类作品大多以长卷的形制而出现,除了赵伯驹的《汉宫春晓图》之外,最经典的就是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了,仇英一生创作过多幅《汉宫春晓图》,其中一幅更是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图中通过华丽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初春时间宫廷内的宫娥婴童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图中人物共计一百多人,这幅长卷通过宫殿建筑巧妙地移步换景的构图而连贯一体,中间树木奇石等穿插其间,在给人视觉上震撼的同时又不显凌乱,而且每个场景的细节都刻画的十分传神,甚至连鸟儿的羽毛、树上的花朵都纤毫毕现,这种精工细描的功力被前人称为“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这样的场景更具有一种写实性的特点,这种人间繁华的景象昭示着一个王朝的兴盛,对历代帝国的统治者而言更具有一种可望又可及的意味,于是这种图式成了汉宫图中最主流的一种画面内容表达,长卷居多,但立轴等的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制。这类作品在历代流传下来的画作中均可以看到,比如元代任仁发、王振鹏;明代尤求和清代丁观鹏、袁耀等都留下了这样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有的注重刻画巍然壮观的宫殿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有的以宫殿中的人物为主,但其主旨都是表达一种奢华壮观的皇家宫中气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7)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宫中的华美背后,也隐藏着一种哀怨惆怅的情绪。特别是汉宫秋月图当是反映这种情绪的代表之作,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妇孺皆知,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就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剧目,十大名曲《汉宫秋月》中流淌的哀怨悲愁的情绪和寂寥清冷的意境与之可称为一脉相承,于是各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汉宫秋月图》几乎都带有一种这样的凄清格调。明代仇英的《汉宫秋月图》华美的画面背后,略显空荡的宫殿显得一丝寂寥,似乎也难以隐藏这样的一种情绪。而清代袁江、袁耀叔侄二人所创作的《汉宫秋月图》这样的意境更为明显,冷月无声,高挂天际,空旷的楼阁中弥漫这一股挥之不去的寂寥和冷清,似乎在倾述着那种深入骨髓的落寞。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8)

明 仇英 《汉宫秋月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9)

清 袁江 《汉宫秋月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0)

清 袁耀 《汉宫秋月图》

汉宫与宫中之人的命运跌宕,在光荣与梦想、繁华与惆怅、传奇与现实的交织中,形成了一幕幕五味杂陈的画卷,构成了汉宫图这一题材的内在气质表达。而在历史的起起伏伏的风云变幻中,这样的场景总是被不断的刷新和重演,于是郁结成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缅怀情结,或梦想着昨日重现,或幻想着鸳梦重温,只不过是历史深处一声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悠远回声而已。

附录:历代各类《汉宫秋月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1)

宋 佚名 《汉宫春晓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2)

元 任仁发 《汉宫春晓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3)

元 王振鹏 《汉宫春晓》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4)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卷》 美国克利夫兰馆藏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5)

传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6)

明 尤求 《汉宫春晓图卷(汉宫双燕)》 24.5×801.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7)

清 丁观鹏 《 仿仇英汉宫春晓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8)

清 冷枚 《仿仇英汉宫春晓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19)

清 吕焕成 汉宫春晓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20)

清院本 《汉宫春晓图》

古代宫城图和明代图(盛世的繁华与惆怅)(21)

清院本 孙祜 周锟 丁观鹏合绘 《汉宫春晓图》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