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说的建立,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美洲和非洲大西洋沿岸的弯曲形状及相互能镶嵌的特点,提出大陆漂移说。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聚在一起的,这个大陆由北极延伸至南极,地质学上学名为泛大陆,周围被海洋包围。

此后,泛大陆开始解体北部的劳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特提斯洋(1.8亿年 前)。此后,大陆继续分裂,印度洋陆块脱离澳大利亚-南极陆块,南美陆块与非洲陆块分裂;此时的印度洋、大西洋扩张开始。到了6千万年前,已经出现现代大 陆和大洋的格局雏形。以后,澳大利亚裂离南极北上,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亚丁湾张开,形成现代大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局,以后,澳大利亚裂离南极北上,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亚丁湾张开,形成现代大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为了印证大陆漂移说,地质学家对各地的地质、地磁、生物层堆积、古生物分布等进行研究考察,初步证明了大陆漂移说;那是什么力量导致板块运动的呢,板块漂浮在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上,由于地幔上部温度较低,下部温度较高,所以会产生热对流现象。虽然这种流动非常缓慢,一年大概还不到5厘米,但它产生的力量却是惊天动地的。地幔物质流当它受到了岩层的阻碍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让地表都出现这种断裂的情况。当两股相向的地幔物质流相遇之后,在强大挤压作用之下,也可以形成海沟或形成山脉的隆起。地幔物质流它接近岩石层这部分被人们称之为是软流层。软流层本身看起来就好像是我们在这个炼钢炉里见到的铁水之前的那个部分。就是已经熔融状态的铁块,这种铁块它本身就是可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说软流层是承载着所有的板块漂来荡去的。板块间可以渐行渐远,但是也可以想到在一起。渐行渐远就会形成大洋地壳的这种海底扩张,当它们遇到一块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造山运动。也印证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理论形成后,人们知道了大陆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缓慢运动的;当两个板块碰撞在一起,大洋板块向下运动,大陆板块向上隆起,青藏高原就是这样形成的;两个板块相互分离,中间形成新的地壳,大西洋形成原因就是这样的,并且还在不断扩大,最终超过太平洋、东非大裂谷、红海等都是这样慢慢形成扩大。

地震是板块运动还是地壳运动(地震的源头-断裂带-大陆漂移-地壳运动)(1)

世界地震火山分布

要知道,所以物体都有一定的韧性和曲张值得超过了就会断裂,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弯曲,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时,地壳就会断裂或者破裂,形成断裂带,在此过程中释放地壳运动累计的巨大能量,于是,地震就发生了。而地震是有等级的,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中国受到三大板块的挤压从而形成了众多地震断裂带,它们分别是: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燕山带、山西带、渭河平原带、银川带、六盘山带、滇东带、西藏察隅带、东南沿海带、河北平原带、河西走廊带、天水至兰州带、武都至马边带、康定至甘孜带、安宁河谷带、腾冲至澜沧带、台湾西部带、台湾东部带、滇西带、塔里木南缘带、南天山带、北天山带。而2008年汶川地震就是武都枣马边带的龙门断裂带引起的,该断裂带是因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向下运动,亚欧板块向上隆起,形成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向右挤压,遇到四川盆地这个比较稳定的地质结构,在川西高原边缘地带形成了龙门山断裂带。

历史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1960年智利大地震,又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是观测史上记录到规模最大的地震,其震级为9.5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