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声威撼谷坡,恢弘气势大风歌。提到腰鼓,想必脑海中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陕西的安塞腰鼓,而在海宁斜桥镇,有一个村默默地坚守着腰鼓这项表演技艺,它就是黄墩村。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1)

2010年参加海宁市元旦文艺晚会

黄墩村的腰鼓最早要从新中国成立讲起,当时腰鼓的表演技艺随着土改工作的南下传到了这里。慢慢地,腰鼓成为黄墩村村民娱乐的一种方式,一代代传承人将表演技艺传了下来。腰鼓表演常常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

今年6月,黄墩腰鼓正式被列入海宁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也意味着,黄墩腰鼓的传承路翻开了新篇章。

六七十年前结缘

20多名男青年成黄墩腰鼓首代人

近日,记者走进黄墩村文化礼堂位于3楼的黄墩腰鼓展馆,这里展示着演出服、腰鼓、演出照片……就像是一个个脚印,展示着黄墩腰鼓的在村里生根发芽。

照片中,黄墩腰鼓的舞者跨着稳健的步伐,挥舞着手中鼓槌,有力地敲打着系在腰间的鼓,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展现出气势磅礴的态势。

87岁的葛凤清是第一代学习黄墩腰鼓的村民。“当时南下指导土改工作的同志想要租用场地,但没有经费,又不好意思免费使用场地,这才想了一个折中的想法,用腰鼓来抵用租金。”说起当时黄墩腰鼓的源起,虽然已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但葛凤清依旧记得清楚,“当时他们一共送了8个腰鼓。”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2)

葛凤清

有了腰鼓,没人会,这腰鼓也没用。于是,当时的村里向青年民兵发起号召,最后有24人参加,葛凤清就是其中一个,那年他十七八岁。

“腰鼓要打出气势,因此,当时学打腰鼓的都是男性。”葛凤清说,白天大家要务农,所以常常只有晚上才一起学习。

如此机缘巧合之下,葛凤清和其他伙伴开始了自己的腰鼓学习路。这对于在这之前从未见过腰鼓的他们来说,是件不轻松的事。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3)

腰鼓大赛

敲、打、拨……所有人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当时只有一个老师教,而且速度很快,这很考验大家的悟性。”葛凤清说,黄墩腰鼓有乱点、路点、跑跳、单骑马等将近30套动作,从技法上看,相较于普通腰鼓,黄墩腰鼓打法灵活多样,表演更加生动丰满。

对于葛凤清,一接触腰鼓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新鲜事物,而他的学习也是异常努力。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4)

参加婚庆演出

怎么打发出的声音更有力度?脚步该怎么移舞台效果更好看?每次在学习好新动作后,他都会细细地琢磨一番,还会把动作练上几百次,扣每个动作,直到他觉得满意为止。

“最后,大概只有10来个人真正学成了。”葛凤清说道。

20世纪90年代再发光

村小师生接起“接力棒”

从那时开始,黄墩村拥有了一批会表演腰鼓的队员,他们经常会给父老乡亲表演。五六年之后,黄墩腰鼓便小有名气。

“腰鼓队队员们除了在斜桥各地演出,还去过郭店、盐官等地。每次知道要去表演,我们都劲头十足。”10多人步行至表演地,有时候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5)

“除了海宁,当时还去桐乡、杭州等地进行了表演。”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葛凤清依旧十分激动,“当时所有的表演都是免费的,大家都是冲着对腰鼓的热情在坚持做这件事,能把喜庆的氛围带给大家,队员们内心也觉得特别开心。”

从那以后,葛凤清这批队员开始“传帮带”,但人数不多。黄墩村曾经有所大树小学,在该校任教的老师沈志文就是葛凤清的第一任弟子。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6)

原大树小学学腰鼓

20世纪90年代,原大树小学的校长邀请葛凤清“重拾”黄墩腰鼓,共选拔出28名学生,在这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现今的“黄墩腰鼓队”。

“当年,想进黄墩腰鼓队有‘高门槛’,对身高、体型有一定要求。”葛凤清笑着回忆,有个小姑娘追着央求他要进腰鼓队,因为她的个子比较小巧,在面试过程中被刷下来了,葛凤清看小姑娘如此执着,被打动了。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7)

从此,每周日,葛凤清就会来到学校教学。提起这批学员,葛凤清满满地自豪感,她们参加过全市的一系列文艺演出,在全市名气不小。但遗憾的是,如今这批学员,因为结婚、工作等各方面原因,已经分散在四处。

如今列入海宁非遗名录

两代腰鼓人为传承同努力

大树小学撤并掉之后,开始到斜桥镇中心小学任教的沈志文,也将腰鼓带到了学校,并成为斜桥镇中心小学的一门特色教学课。而已经成为黄墩腰鼓“鼻祖”的葛凤清也受邀去斜桥镇中心小学进行腰鼓授课。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8)

腰鼓学员

据介绍,斜桥镇中心小学的这支腰鼓队经常受邀参加各地的演出,包括2007年参加浙江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2010年参加海宁市元旦文艺晚会等。

除了沈志文,葛凤清的另一名弟子、在斜桥镇邮政部门工作的葛晓莲也在为黄墩腰鼓的传承发扬努力着。

葛晓莲利用业余时间教授一批腰鼓爱好者学习腰鼓,2016年,这批爱好者成立了一支腰鼓队。近年来,这支腰鼓队受邀到各地交流演出,包括桐乡市,为当地居民带去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9)

送新兵(现在)

古代腰鼓节目(咚咚腰鼓声海宁黄墩)(10)

送新兵(以前)

如今,黄墩腰鼓正式被列入海宁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发扬传承也开启了新篇章。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黄墩腰鼓将重点培养发展男性学员,同时,通过演出的方式,将它推广至周边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