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点绛唇·蹴罢秋千》 文/陆生作

记得记叙文的六要素吗?

荡过秋千吗?

好!开始讲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分析词句

第一句“蹴罢秋千”。蹴是踏的意思,罢就是完了。这里讲的秋千,跟我们现在坐着荡的秋千不一样。我们看古代荡秋千的那些画,荡秋千的人是站在上面的,不是像我们现在是坐在上面的。她两只手扶着左右两根绳子,下面一块板,人站在板上,前后摇摆。一个人也可以荡,用腰肢的力量荡起来。但一般都是几个人一起荡,游戏么,人多热闹好玩,有人推,有人荡,荡得高高的。在古代,荡秋千主要是女生玩,长大了的女生在节日里也会荡秋千,它并不只是孩子们的游戏。如果你们有机会去云南的话,那边有很高很高的秋千,绳子挂在高高的大树上。那边还有荡秋千的比赛,荡秋千的人是没有翅膀的鹰。

月下赏溪图作文(作文训练点绛唇)(1)

这首词里讲,蹴罢秋千,就是说秋千已经荡好了,从秋千架上下来了。虽然李清照没有写怎么荡秋千,但我们可以想象她们是怎么当秋千的,对不对?——请回忆你们在公园里荡秋千的情形,用自己的经历与经验,想象一下她们是怎么荡秋千的——荡秋千的时候,有没有聊天,聊些什么呢?有没有伙伴一起来玩,是不是偷偷来荡秋千的?爸爸妈妈允许她们来荡秋千吗?如果允许,后面干吗要逃走呢?

第二句“起来慵整纤纤手”。荡完秋千了,怎么不接着荡呀?累了。站着荡秋千也是一个体力活,手必须抓得很牢,脚踏在板子上肯定也是用劲的,所以下来之后人是比较累了。当你累的时候,你还想动吗?对,不想动了,你就想坐在那里或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所以,从秋千上下来之后,懒得动,人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看看旁边的花草树木,聊几句闲话,可能抓绳子的时候手上染了一点脏,也懒得去弄,就坐在那里放松放松。会聊点什么闲话呢?比如:“你刚才荡真高啊!”或者,“你看,这花真漂亮!”什么的。我们可以借助环境、经历、心理去推断她们会聊点什么,可以做到合情合理。

还要讲一下“纤纤手”,从“纤纤手”就可以知道荡秋千的是女孩子,而且年纪不大,差不多上中学的年纪。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年纪也小,十六七岁。

我们不会讲一个男孩子的手是纤纤手,对不对?我们看古代的很多的作品,怎么形容一个女孩子的手?说她的手像笋,玉笋纤纤,纤纤玉手。手指头是不是一节一节的,笋是不是也是一节节的,所以用玉笋来形容女孩子的手。比喻句总是在相似性上下功夫。

月下赏溪图作文(作文训练点绛唇)(2)

接下来是“露浓花瘦”。

“露浓花瘦”这四个字讲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露浓”,一个是“花瘦”。露浓就是露珠很多。露珠在哪里呢?在花枝上,可能开了花,也可能没开花,但是,我想应该是开花了,春天嘛,可能花开得还不够旺。“露浓花瘦”,我们可以联想到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花瘦,红瘦,一个理,可以相互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露浓花瘦”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知道荡秋千的时间是早晨,如果说季节的话,是在春天。一个春天的早晨,女孩在荡秋千……

请你想一想,春天的一大早,露珠都还没干呢,女孩就出来荡秋千了。这个时间是不是选得急了点?有没有见缝插针的感觉?就像你们,趁爸爸妈妈出去了,没人看管,赶紧玩一会儿。这大概也是后边“袜刬金钗溜”的一个原因。因为爸爸妈妈不允许,所以玩得也是担惊受怕的呀。

后面一句是“薄汗轻衣透”。

这是讲女孩穿的衣服并不多,也可能是因为荡秋千热了,就脱了一件外套。而且女孩穿的衣服还是蚕丝做的,是一个“遍身罗绮者”。薄汗,就说明她出汗了,对吗?我们做运动时候也是要出汗的,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一动就出汗,汗把白衬衫黏在皮肤上,对不对?——现在,请你把“露浓花瘦”和“薄汗轻衣透”这两句连起来,比一比。有没有发现?其实,“露浓花瘦”跟“薄汗轻衣透”是一样的。——花枝上有很多的露珠,这个女孩子身上有汗珠,是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里把女孩子比喻为一朵花,这叫以物写人,虽然写的是花,其实还是在写人,以花喻人。我们知道有句话是这样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一朵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就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这是英国的王尔德讲的。你看,李清照,北宋人,这是她年纪很小时写一的首词,就把女孩子比喻为一朵花了。如花似玉,说明女孩漂亮、年轻,对不对?——从中,我们也知道了“露浓花瘦”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点出时间,二是以花喻人。

再往下,第三句是“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什么是袜刬呢?就是,只穿着袜子,没有穿鞋子,在地上走。说明这个女孩子走得很着急,鞋子也没穿。也说明她刚才玩得很开心,自在,没有束缚。似乎还可以说明刚才花园里没有其他人,玩秋千的都是一伙的。只有是一伙的,才放得开嘛。

女孩为什么走得很着急呢?这里写的原因是“见客入来”。有客人来了,客人就是外人,来的应该还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个男人。以前的大家闺秀,待在深闺,不抛头露面的。也可能是她的父亲陪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秋千架摆在哪里?应该是在一个院子里面,或者说是后花园里面。那时候的秋千,不是绑在树上,它是一个大木架子,挂两根绳,吊一块板子,有点像我们公园里属于健身器材的秋千。只是古代那种更秋千更高一点,而且做得也精致。

月下赏溪图作文(作文训练点绛唇)(3)

前面讲,她已经“慵整纤纤手”了。但是,现在有人来了,来得突然,来得意料之外,所以她得赶紧走。因为走得很急,所以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袜刬”,她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就跑了。她的鞋子不要了吗?肯定不会,如果留下鞋子不就留下证据了,对不对?所以呢,她一定是把鞋子拎在手里跑的。第二件事情“金钗溜”,她跑的时候金钗溜了。古时候,女孩头发上会插个钗子。荡秋千的时候,可能头发已经有点松了、散了,加上突然一跑,钗子从头发上滑落,有没有掉到地上?掉到地上捡不捡?如果不捡的话,爸爸走过来一看,怎么女儿的钗子掉在这里啊?是不是今天溜出来玩过了?——她们是偷偷出来玩的,所以你可以想象那个画面——有人进来了,可能是爸爸来了,可能旁边还有个小伙子,一见这情形,赶紧溜吧,提着鞋子,又跑掉了金钗,真是状况不断。想一想,如果花园里铺着石子路,不穿鞋子跑着硌不硌脚?——总之,因为诗词的字很少,所以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大。

接下来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女孩跑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呢?三个字,“和羞走”。请你想想,她现在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很害羞又很害怕,害怕是因为可能是他父亲来了,对吧?害羞呢,是因为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万一是她将来的丈夫呢?我只是打个比方啊,但都是有可能的。一个“羞”字,把青春少女的心思写出来了。

和羞走,跑到了花园外,安全了,好奇心又上来了!刚才走得太急了,那小伙子都没有看清楚呢,看一看吧,所以“倚门回首”,躲在门背后,扭头偷看。这一看,不得了,原来那个人正在看她!或者爸爸也正看着她!目光交汇,这时候该怎么办?就像你上课的时候,你的目光遇上了老师的目光,就怕老师喊你回答问题,怎么办呢?马上避开老师的目光,对不对?——所以她就假装去把青梅嗅,“却把青梅嗅”。在门边有一棵青梅。对了,青梅是什么时候熟的?“秋天!”那我刚才说“露浓花瘦”是春天,合适吗?“不合适。”那刚才从“露浓”推出时间是早晨,没问题吧?“没问题。”好的。

现在整首词的意思应该理解了吧?

寻找六要素

现在,我们要根据它来写一篇作文,对不对?怎么办呢?还是按照“六要素”来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我们把它定位在秋天的某个早晨。

早晨出来荡秋千,说明她想玩秋千很久了,一直没机会,这天终于逮到机会了,可能爸爸是出去了,对不对?

地点呢,在家里的后花园。

人物,可能就一个女孩,也可能是姐妹两个;后来来了父亲,他很可能还带来了一个陌生人,一个年轻的男子,对吧?不然女孩没必要害羞啊。

事件是什么呢?事件就是荡秋千,然后客人来了,和羞走,倚门回首。

现在整个事情清楚没有?比如说,秋天的一个早晨,姐妹两个去荡秋千,荡得开心吗?很开心,都“起来慵整纤纤手”了,很享受。休息的时候,总要看看鲜花,谈谈闲话,——你写的时候,需要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这时,客人来了,拎着鞋子赶紧跑,还跑掉了金钗,当然得捡起来了,终于跑到门外,安全距离了,女孩的好奇心出来了,倚门回首,四目相对,假装嗅青梅……后来,怎么样呢?留给你想象了,能自圆其说就好。

还要考虑一个问题——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写?如果我来写的话,我会这样写:

“姐姐,我们快走吧,爹应该快回来了。”

“别那么担心,我们再玩一会儿好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了开门的声音,爹回来了。

……

然后就很自然地把事情写下来了,对吧?

我就讲到这里,作文题目你们自己取,注意作文里需要环境、心理、动作、语言,等等。

补个插曲

我讲“露浓花瘦”的时候,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时间是早晨,季节是春天。有个同学一直在喊“青梅青梅”,他想到了用青梅去推断时间,这很好,但他想错了——他的意思是,说春天是不对的,果子成熟的时候,不应该是春天啊,应该是秋天。所以,我在讲“却把青梅嗅”时,特意问了:“青梅是什么时候熟的?”没听到杂音,除了不开口的,就是齐刷刷的“秋天”。

开始写作文了。我转了一圈,发现大家都写成了秋天。我就问:“青梅真是秋天结的吗?曹操煮酒论英雄的青梅,是在秋天?”然后,又跟他们讲了,青梅是12月到次年1月的花期,4月至5月初熟。春天呢,是3月到5月。——所以,《点绛唇》里荡秋千适合在春天。

从这样一个插曲当中可以看出几点:第一点,大多数人觉得对的,他们就相信,甚至连常识也会放弃掉,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青梅这个生活常识。

第二点,当我讲出“却把青梅嗅”还应是春天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反应很简单,把“秋天”改成“春天”不就行了吗?改了一个字而已。也就是说,他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春天、秋天这样的季节,对他们的作文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这相当于写一只小猫的故事,把小猫改成小狗也是可以的。他们没有抓住季节的特点,没有在字里行间把特点表现出来。所以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套路上的作文、形式上的作文、浮在表面的作文、没有抓住特点的作文,为作文而作文。

第三点,我觉得,写几句话,就能把秋天这个错误圆回来。在作文当中自圆其说,是很重要的。我说,“姐妹两个假装在嗅青梅,可是现在是秋天啊,梅花是冬天才开的,她们这样做不等于是不打自招吗?”——安慰的是,我看到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处理了。

在作文教学中,安排个小插曲,也挺有意思,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谈过,老虎秒变回猫——老虎脱下了虎皮,原来它是只猫啊,现在,它又穿上狼皮了。详情看链接:期末考作文,老师说“写得很精彩”,却扣了12分,一半分数扣掉了

习作2篇

陆生作:读古诗词,写作文,目标、方法、构思、例文都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