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胆的关系: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经络相络属,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属里,胆为表。胆为六腑之一。胆与肝解剖位置邻近,胆居“肝之短叶间”。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足厥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二脏关系密切,互为表里之脏。《灵枢·本脏》日:“肝合胆。”肝胆有密切的生理联系,肝胆之间的相照关系主要表现在共主疏泄、共主神志。

胆与其他五腑不同,它只储藏胆汁而不接受水谷糟粕,故又把它归属于“奇恒之腑”。若肝气郁滞,郁而化热,薰蒸胆汁,胆汁上逆或外溢,则出现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古语说“肝胆相照”,从科学上来看,这句话可是名副其实的。

肝胆相照的位置图(肝胆是如何相照的)(1)

那么肝胆是怎样相连的呢?

胆管是进出肝脏的一个重要交通通道。胆管,顾名思义,是与胆囊相连的管道,那么胆囊又在哪里呢?胆囊是依附于肝脏又独立于肝脏的,它好像是躺在肝上一样,通过胆管与肝脏相连。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解毒器官,对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功能,但它又是如何与胃肠道相通的呢?这个就需要胆管系统帮忙了。

胆管系统由胆囊和胆道组成,胆囊依附于肝,是胆汁的仓库,具有储存、浓缩、排放胆汁和直接参与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作用,胆道一般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它的作用就是把那些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正因为肝和胆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因而,一旦肝和胆管系统任何一方罹患了疾病,都可以累及对方。例如患了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等,就可能导致肝脏的感染。反之肝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胆囊,例如肝脏病变后,不能有效地分泌胆汁就会影响胆囊这个“胆汁仓库”。正所谓“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的位置图(肝胆是如何相照的)(2)

前面已经说过,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有主决断的功能。中医认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因而,某些惊恐、失眠、多梦、谋虑不决等精神情志症状,多认为是胆气虚所致、临床上也常常从胆人手治疗。胆有稳定情绪以助正确判断的功能。“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可见胆经的重要。中医的肝与胆是一对阴阳,因而此时我们可以理解为“胆是肝经之阳,肝是胆经之阴”。如用现代的医学知识作比喻,肝胆能把脾胃消化搬运的营养精微,催化成血。

如果肝胆之气不足,不能催化脾胃消化及搬运到身体各处的营养营养便积聚起来,小则肥胖,严重则累积酸化,形成没有包膜、生长不受授制的癌细胞团。现代城市人很少营养不良,更多的是营养过度,尤其是肉食太多蔬食太少者,所以饮食宜清淡,食无求饱,半饱最好,不可超过七分饱。饮食清淡者,要注意少吃生冷,尤其是年届四五十岁及以上的人。

人体的肝经与胆经,在晚上九时至凌晨三时最旺盛,如能在这6个小时酣睡休息,最能起到养生作用。如果这段时间不睡,短期问题不大,年轻气盛时问题也不明显,长期则伤肝胆之气,引起许多今天常见的文明病,如高血压、脑溢血、视网膜脱落、肥胖、流产、湿疹、精神亢奋、精神抑郁,甚至癌症等。今天儿童多近视,其中一个原因是先天性肝气不足,主要是父母(尤其是父亲)经常超过午夜十二时才上床。青少年的精神亢奋或抑郁,乃至精神分裂,大多是经常玩计算机至凌晨引发的,心理因素反为次要,用心理疗法,治标不能治本。成年人士,如果觉得火气大,常因小事无名火起,大发脾气,便得小心,这是胆不中正、肝阳火盛、肝胆亢奋的结果,要小心调养肝胆,不治理会积成大病。

肝胆失调所引起的各种文明病,病理复杂。而最简单的预防以及治疗文明病的办法,是能够在晚上九时到早上三时睡好。如果九时不睡,十时要睡,万不得已,十一时前一定要人睡。早睡必须加早起才会有效,最迟不能迟于早上七时起床,能够在早上四时至六时之间起床最好,视各人需要多少个小时的睡眠而定。上了床而不能即时入睡的,多是习惯问题,需耐心调整,一般能早起者多能早睡,倒是谢绝晚上应酬最为不易。我们要过文明的生活,就不能和太阳对着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