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巴熊/文“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孙逸仙,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哪些省份来广东的比较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哪些省份来广东的比较多(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哪些省份来广东的比较多

大尾巴熊/文

“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孙逸仙

在近现代史上,广东是一个传奇的省份,很少有一个省份,如同广东这般特色鲜明。

一方面,广东人吃苦耐劳,敢想更敢做:“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说的就是广东人要”闷声发大财,识得唔识得“。

就在三十年前,在珠江三角洲这块土地上,无数赤脚下地干活的普普通通的广东人,赤手空拳,没有什么资源,没有什么原始积累,更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凭着一幅身骨,洗脚上厂,奉行朴实简单的“拿来主义”,对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高喊:“拿来!“

改革开发初期的深圳

当时的广东,是“拿来主义”的广东。那时流行的,是“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顺德一把扇(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毯),奉行的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

丰裕且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首先是”亚洲四小龙“的青睐,许多港台、新加坡、韩国的老板将生产线铺陈到广东珠三角,勤劳的广东人不满足于此,随即更多的欧美资本进入,开设了更多工厂。

事隔经年,如今的广东省,生产总值已经连年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八分之一,2016年就堪比欧洲发达国家西班牙的经济总量。当年那个赤脚上厂的穷小伙终于成为了今日的“中国工厂“。

一方面,广东人凶猛顽强,铁骨铮铮,遇到强敌,宁可“揽炒”(粤语:同归于尽),也绝不投降。

不提打响抵抗列强第一枪,三元里抗英的壮烈事迹。

在北伐战争中,粤军随孙中山从南至北,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创造了“铁军”的神话;在抗战中,广东罗定人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中击溃了当时日本的海军陆战队,逼的日本人数次更换司令;

有“伯陵将军“美称的广东韶关人薛岳,打出了著名的万家岭大捷和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缴获了土肥原的指挥刀,歼敌1万人,日本人被迫空降新的指挥官,冈村宁次曾哀叹:“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有战神美誉的乐昌人薛岳将军

死守四行仓库的广东梅州籍团副谢晋元,也是中央军的粤籍将领。在那个年代,小小的十里洋场化为断壁残垣,大大的神州却响起了高昂的歌声“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八百壮士守四行“。

时隔经年,我们仍能在南京的广东山庄,来到这些抗日粤军的烈士墓前,看到那略显斑驳的碑文“无以厚葬,是为国殇。”

笔者想了很久,是什么让广东特色鲜明的同时,又如此兴旺的?我想,是包容和平等。包容、平等的价值观成就了广东。

包容和开放为什么能成就一个地区的兴旺发达?

我想大家都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非美国人,他出生于德国,是个犹太人;著名的美籍发明家特斯拉,是个塞尔维亚裔人。这两个人的贡献,本身就是难以估量的。更别说千千万万漂洋过海辛勤建设的普通美国移民,是他们前仆后继的将这个国家建设的繁荣富强。

开放和包容未必能直接令地区兴旺,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广东明显有着这种包容性。广东在行政区划上是一个省,但在文化、地域上却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省: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分布图

在珠三角地区、粤中、粤西以及部分粤北地区,可以归类为广府文化,讲粤语,也是我们俗称的白话。

粤东以及大部分粤北地区可以归类为客家文化,讲客家话。

在粤东靠近福建省交界处,讲潮汕话,属于潮汕文化;在我国三大半岛的之一的雷州半岛,讲雷州话,则是雷州文化。这两种文化都发源于闽南文化

在这样一个省份,三种不同的母文化,多种文化下的子文化,你说没有矛盾?笔者不信,我相信大多数读者也不可能相信。

必须承认的是,广东省当然有过矛盾。但,历史上是主旋律吗?我想并不是。历史上,除了土客械斗,三个母文化的总体上呈现的是包容,融合的特点。

哪怕是以所谓“包容、多元“的美国,历史上也曾歧视过爱尔兰移民,尽管他们为美国发展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先移民本土的美国人依然高高在上的声称他们为”小偷“、”罪犯“,甚至在家门口挂牌子,“狗、爱尔兰人、黑人不得入内”。爱尔兰人,在那个时候,只能干苦活累活脏活。

美国内战

不仅如此,美国人也曾兄弟阋墙,甚至打响过”南北战争“这种热战。当时北方联邦的将军谢尔曼(二战美国有以其命名的坦克),声称要毁灭南方的乔治亚州,除非乔治亚州退出战争,他也确实如此做了。

只在这一点上,广东省确实比美国更包容,更开放。但如果只是如此说,我想还不够。我想,最能说明广东的开放,是深圳这个”一夜之城“。

最初的深圳,有三分之二是客家人,剩下的是广府人。还有少数是疍家人,属于广东省客家文化的一个子文化,他们都是深圳最初的原住民,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当时的深圳,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疍家人数量很少,深圳,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城市。

但深圳从80年八月二十六日以来,从蛇口工业区开发以来,从南巡讲话打气以来,开放、包容的精神就已经悄然诞生了。这是一种锐意进取、拼搏向上,是英雄不问出身,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

深圳的人才市场人涌如潮

无论北上广,都是曾有过岁月的城市,上海人、广州人、北京人总会多多少少有着属于本地的傲慢与偏见。

但深圳不一样,只要你敢闯,敢为这个城市谋求发展,你终究会被这个城市所接纳,在这里,无论你操着什么口音,打着什么样的主意,只要来到深圳,操一口普通话,有一双勤劳的手,足以被称为深圳人。

无论你是哪里人,只要你是操一口普通话,在这里你就可以将出身与更糟的苦难抛在身后。如今,我们都是一起奋斗的深圳人。“

去深圳,某种意义上象征了一种拼搏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深圳的一夜之城,靠的是日均新设企业超1200家,靠的是办理一项纳税业务只需八分钟,靠的是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家自己的公司,靠的是创新能力,拼搏精神。

如今,2019年的广东省,深湛高铁已经开始运营,梅汕高铁已于今年正式完工,与此同时还有穗莞深城际高铁。以广州为中心,一小时之内的路程内所有的城市,都正在逐渐融合为一个“大家庭”。

深圳速度

除却河源这一个地级市还没有通上高铁,但也非常快了,2021年赣深铁路的开通,河源也会正式加入“高铁大家庭”。相信有了高铁的帮助,广东省将真正“两翼腾飞”,继续做大做强。

深圳虽然只是广东省的一个缩影,但我想,这应该也是为何广东省能兴旺发达、和睦相处的原因。

恐怕,也只有如此包容多元的广东省,才能像中山先生所说一样,“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