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儒雅,身上散发着浓浓的学者风范,这是张春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到山东蓝海酒店集团董事长,从最初的区政府招待所到如今三十多家在营酒店和餐饮店、员工万余人,二十多年来,张春良带领他的团队在酒店行业跑出了“蓝海速度”。
只身闯荡东营 他从厨师成长为集团董事长
1984年,18岁的张春良只身来到东营,成为一名厨师,凭借着对餐饮行业管理的悟性和努力,到1994年,他成功接下了西城宾馆,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路。
“当时宾馆的硬件设施不到位,夏天空调系统不行,到冬天暖气设备又不行了,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地毯清洗机都没有,总之就是什么都不行,所以营业额也是入不敷出,职工也发不出工资。”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种种,张春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即便在如此困窘的情况下,张春良依然没有灰心,他坚信,任何事情起步时都是艰难的,只要认真做,就一定行。凭借着这股子韧性,张春良四处凑了几万块钱买了一个二手的地毯清洗设备,带领职工用闲暇时间去装土,做绿化,又换了空调,把宾馆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了。
为了增加宾馆的特色,张春良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创新。“房间小,面积小,客人感觉不舒服,那我就改,改成大房间。房间改好了,我就创新特色的菜品,引进广厨。”慢慢的,宾馆生意开始火爆起来,张春良走出了经营上的困境。
挣到第一桶金后,张春良把宾馆前面的空地买了下来,建起了餐饮楼,新颖的模式,亲民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这也成为蓝海最初的雏形。2000年,张春良一手创建的东营蓝海大酒店正式对外营业,自此以后,这个生长在齐鲁大地、汲取儒家文化精髓的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创业是艰难的,当你有恒心,有恒念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张春良秉承着做人做事都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在他的创业之路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5年开店30余家 叫响“蓝海”品牌
当酒店实现了利益化的发展时,张春良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进一步扩大规模,开始了连锁化的经营模式,他下定决心要把蓝海干成一番事业。“我们提出了创百年品牌,做民族品牌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张春良从管理和经营上进行了调整。
“在管理上,我们首先完成了ISO9000的认证,成为了全国首家餐饮行业认证的企业,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体系。”在张春良看来,酒店是人员密集型企业,不仅需要靠规范、制度,同时还要靠员工个人的素质。“管理者、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都需要提高。”为此,张春良建立了培训学校,这一做法令很多人不解。“现在看来,是很有必要的。”学校的建立使得张春良确保了酒店人才的需求,几乎每年都会有2000左右的的学生输送到蓝海,特别是厨师,不用外招。
想要扩大企业,蓝海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定位,于是,张春良又想到了美食酒店,用餐饮带动住宿,住宿回馈餐饮,美食加美居,更吸引消费者。餐饮和客房实现互补。经营模式的独特,使得蓝海的全年入住率达到了72%。“做任何事情都是立体型的,直线型和平面型的一定有问题,所以干企业一定要立体,立体会产生互补。”此外,张春良还创建了蓝海农业—蓝海生态基地,从源头上确保了食材的质量及绿色生态。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蓝海创立了属于自己一体两翼的独特模式,一体即酒店为主体,两翼是指农业和学校。“一阴一阳之谓道,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基础,就像建房子一样,地基打好了,你上面盖多少楼层都可以,才不会塌。”
架构形成了之后,蓝海开始了蒸蒸日上的劲头,在2013年到2018年之间,蓝海连续开了30多家店,超过了2012年之前开的20家店。在全国酒店行业风起云涌,国际知名高档酒店如春雨出笋般来势汹汹,但作为山东唯一一家扎根于齐鲁大地,辐射全国的高端餐饮酒店,蓝海酒店集团一直屹立不倒,创造了自己的“蓝海”品牌。
“没有诚信的企业是做不长久的”
在企业文化塑造上,张春良认为企业文化一定要管住思想,而管住思想就要统一思想,推崇儒家思想的他巧妙地将国学精髓运用到企业文化中,“国学作为传统文化,很多精髓都在里面,特别是让我们好好做人,增长智慧,做人做事的时候把握住规律,国学都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就推崇儒家思想。”
在张春良看来,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讲信用,“没有诚信的企业是做不长久的,可能很多人都不肯吃眼前亏,觉得做企业就要盈利就要获得利润,这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伤害,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守法守规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有博大大的格局和胸怀,蓝海酒店集团在近几年快速爬坡的过程中,离不了张春良对形势的把握,对自己的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会换位思考,作为高层管理者,更要有一种无为而治的尺度。“对下面的人,你不能管多了,该你出现的时候你出现,不该你出现的时候要做到放手,学会中庸之道”。
谈及“蓝海”这个品牌,张春良说海是属于海洋文化,是三大文化之一,“海洋文化是开放的,创新的,我们又属于黄河入海口,所以我们就取了蓝海作为自己的品牌名称,也寓意着蓝海酒店集团是开放的,包容的,创新的。”(记者 于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