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慈母情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提纲(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抓住关键词“鼻子一酸”,感受作者真情的流露,感受慈母的善良慈祥。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主题,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抽生回答:你怎样理解题目的意思?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4、思考:本文写一件什么事?

5、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

(1)从文中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作者家境的贫寒?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这么多钱。”

“那是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买了,被我和弟弟美俄米们吃到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那些描写母亲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那些关于对作者自己的描写让你感同身受?

二、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勾画出本文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读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陷入 忙碌 攥

4、注意“攥、龟”的读音。理解“龟裂”,问:你见过龟裂的手吗?谁的手是龟裂的?理解“攥”的意思。

5、书空“攥”。

6、自学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7、给多音字“龟”“挣”组词。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

1、提问:母亲的情到底有多深?

2、母亲给钱买书了,为什么还会“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3、母亲在怎样的环境里工作?找出母亲工作环境的句子并读一读。

(1)体会“震耳欲聋”的意思。

(2)一次次地问和喊能少写或不写吗?

4、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有什么感受?

5、“我的母亲”出现了几次?你读出了什么滋味?

6、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背、脸和眼睛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

7、母亲是怎样将钱塞在“我”手里的?

8、体会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朗读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再次感受慈母情深。

四、总结拓展

1、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爱你们的,请把你想对你母亲说的话写出来,表达出你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意。

2、给母亲做一张爱心卡片,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上面。

3、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摘抄有关歌颂母爱的诗歌。

18 父爱之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提纲(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和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和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那么父爱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课题:父爱之舟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4、观察字形,你打算怎样记住它们?和同桌一起记一记。

5、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抽生认读,正音。

6、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7、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席——度 疼——痛 糖——塘 钉——盯 陪——培

8、学习带生字的词语。

9、反复朗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从这些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话你的理解。

“父爱之舟”表面上是写姑爹的小船,实际上是写父亲的爱。以小舟比喻父爱,非常贴切。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父亲载着它度过艰难的岁月,达到理想的彼岸。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又见证了“我”的成长。

5、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齐读生字词语。

2、抽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首尾呼应 倒叙)

2、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1)父母深夜喂蚕;

(2)父亲带“我”住旅店;

(3)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

(4)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

(5)鹅山高小为“我”铺床;

(6)父亲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

(7)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3、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4、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5、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小船”?与课文题目有关吗?

三、学习写作方法

1、如何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呢?

(1) 选材要真实;

(2) 要以小见大;

(3) 要运用一些写作手法;

(4) 要有细节描写。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复习字词,观察字形。

2、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拓展

1、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梦境的形式,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父亲关爱“我”的几个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2、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3、回忆一个父亲关爱你的场景,并写下来。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提纲(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

2、学习童年故事部分.

(1)默读。思考: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母亲和父亲对我评价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3)听到父母不同评价后“我”有怎样的表现?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认真体会。

(4)抓住关键词“腼腆”“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湿润”“沉重”“失声痛哭”来体会“我”听到不同评价后的不同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在你的眼里,这是怎样的母亲和父亲?

5、想一想:面对同一首诗,母亲和父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呢?

6、这两种不同的爱,对“我”以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7、学习后来的认识部分

(1)读文,思考:后来对父母不同评价,巴迪是怎样认识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长大后,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母亲一直在鼓励我。)

(2)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细细体会“我”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8、体会“两种声音”“两种力量”“两股风”的含义。

“两种声音”:“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两种力量”:母爱——鼓励 父爱——警告

“两股风”:母亲鼓励的风,父亲批评的风。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拓展

1、母亲的评价是慈祥的,是鼓励和赞扬,给了“我”写作的兴趣和信心;父亲的评价是严厉的,是一种警告和批评,让“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这是两种不同的爱。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要听动听的赞美,也要听警告和批评,才能把握好生活的小舟,茁壮成长。

2、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认识父母、长辈的赞赏和批评呢?

3、小练笔:写一件你与父母之间充满爱的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