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亭台楼榭......

苏州民居,作为中国水乡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由、灵活、朴实的建筑形式,因地制宜的房屋布局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充分展现了当地居民的建筑智慧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江南小镇民居的建筑特点(古韵江南苏州民居建筑文化)(1)

苏州民居多以天井形式围成小院,以“一进”院落作为民居的基本单元。普通民居虽然规模小,建筑层高也比较低,但十分注重实用性,而且布局更加自由灵活,平面造型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曲尺形等,也有三合院和四合院等形式。

其中,以长方形的三合院最常见,一般由天井、前大门、后正房、左右厢房合围而成。而大型民居建筑则多是由数个或数十个院落组合而成,这些院落一般按中轴线和左右轴线规整地排列。

江南小镇民居的建筑特点(古韵江南苏州民居建筑文化)(2)

房屋外墙多用白色,木构部分则用木料的本色,或将柱子涂成黑色,门窗涂成浅褐色或枣红色,与高低起伏的灰色屋顶相映成趣,形成朴素而富于生气的外观。

各种墙式的混合相连使用,形成了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这种轻巧简洁、色彩淡雅,又富于层次的建筑形态,正应了古诗文中那“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般意境。

江南小镇民居的建筑特点(古韵江南苏州民居建筑文化)(3)

苏州民居的建筑艺术中,普遍采用“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所谓“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三雕”已成为苏州民居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吴歌有“花墙头,百子格”,反映了苏州民居的地方特征。

苏州砖雕作为一种装修艺术,大多施于门楼、墙门、垛头、抛枋,照壁、空窗、洞门、花墙等处。这些砖雕技艺精湛,构思巧妙,线条纤细均匀,呈现出秀丽雅致、精巧细腻的特点。

江南小镇民居的建筑特点(古韵江南苏州民居建筑文化)(4)

苏州民居建筑的木雕装饰,一般施于梁、枋、棹木、抱梁云、琵琶撑、雀缩檐、飞罩、落地罩、夹堂板、各式门窗、裙板等。

木雕用料大多为杉木、银杏木、黄杨木及楠木等,运用镂空雕、圆雕、浮雕、阴刻等多种工艺手法,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精致纤巧,富有灵性。

苏州民居建筑的石雕相对较少,一般施于大门、柱础、磉板、栏杆、台阶、井圈等处,用料大多采用本地金山花岗石和西山青石。

江南小镇民居的建筑特点(古韵江南苏州民居建筑文化)(5)

历史上的苏州比较富庶,这里商业较为发达,很多当地的居民在各自的宅第里就可开展起商业活动或从事手工业生产,因此民居也就兼有了宅第和店铺或工坊的双重功能。

一般多为“前店后宅”和“下店上宅”的形式。临街房间做店铺,临河为厨房、厕所或仓库等,中间为起居室和卧室。

江南小镇民居的建筑特点(古韵江南苏州民居建筑文化)(6)

苏州民居不仅是一个宜居的住所,更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和艺术氛围的生活环境。其房屋建筑的设计、构造、装修和庭院空间布局等所表现的形象和内涵,折射了苏州民居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在苏州,目之所及,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 线下模式,建筑 互联网 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