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南门的门楼颇高,双层,褐红色,上层中间有一黑色牌匾,书金黄色三字,为“千佛山”。下层中间也有一匾,同样为黑底金字,曰“冈峦雄秀”。进门步行一会儿,可见一石墙,墙前塑了三尊佛像,为圆雕状,皆端坐。正中为释迦牟尼,左侧为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后是千余尊小佛,也为端坐状,密布石面。佛像均为白色,统称为千佛图,石墙为花岗岩质,据说长30米,高7米,2007年落成。

继续前行,右拐,路系柏油路,微坡,可跑车。路两旁多为松柏,间夹其它树种,红黄颜色不时掠过眼前。路旁有草丛,有金黄色野菊花,花冠很小,晒干可以泡茶,清目去火。行至一牌坊前。牌坊面西背东,灰白色,以佛慧山为背景,整体石质,不算高大,上书“千佛山”三字。

沿缓坡前行约一里余,见一方亭,亭楣上写有“卿云轩”三个绿字,门柱上有一副绿色对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定晴细看,一长须老者正低首抚琴,乃舜帝也。舜帝旁有琴童执壶侍立。传说舜帝生于音乐世家,精通音乐,他改良了五弦琴,创制了《思亲操》、《卿云歌》等著名乐曲,开创了三代礼乐文明,充分体现了追求国泰民安的崇高境界和政治理想。

千佛山夏天游玩攻略(秋游千佛山)(1)

继续前行,见路边石为层岩状,显现造山运动之遗韵,层层叠叠,可比树之年轮。开始上石阶,愈上愈陡,至一平台。凭栏北望,济南南部栉次鳞比的楼群,高高低低,疏密相间,尽在眼前,有“一览众山小”之超越感。

过“历山院”大门,进入一广场,左为揽月阁,右有一殿,共二层,下层为茶亭,有匾曰“慧昭日月”,上层正中黄匾上有金黄“重华”二字。殿旁另有一亭,为“一览亭”,在亭前稍驻,拍几张照片以示留念。

广场南面有一石墙,颇长,墙上刻有篆体“舜典”一篇。一小树,约碗口粗,穿墙而出,与墙相交40度角,颇为奇特。从广场南端,沿较窄石阶拾级而上,穿过写有“历山院”的圆月型小门,再过“三重殿”,便行至“舜祠”门前。此殿不大,有联一对,书曰:古帝含深情记得潇湘斑竹泪,娥皇钟隽秀常怀历下千山泉。进了门,见舜帝双手握版端坐正中,娥皇、女英分坐两旁,殿内东西两侧各有四位大臣,持笏板泰然而立,君臣端庄和谐之气洋溢其间。

看罢舜祠,又至广场,欲去大兴国寺,听说寺内有大雄宝殿、达摩殿、黔娄洞、对话厅等,都有典故传说。后又改变主意:一是同行者此前都看过,二是所有寺院建筑,其布局大同小异,山门、大殿、僧房、佛塔等,在别处数次见过。考虑一番,决定不去寺内,便向左拐,继续朝山顶攀登。

千佛山夏天游玩攻略(秋游千佛山)(2)

脚下的石阶已有些年月,表面颇滑,又有些陡,只好小心慢上。来到一平台后,抬头一望,只见绿树掩映间,几列巨石如刀削斧劈般呈现在树顶之上,便加快脚步往前赶去。走过一段平路,再经过一排小摊点,渐渐来到巨石前。

凝神细看,方型的巨石参差错落,叠成小山,山体分为两层,下层石顶较平阔。仰首而望,无限风光在上头,于是攀岩壁,穿石缝,往最高处行进,感觉有些费力。路面窄而陡、有些险,只好手脚并用,侧着脚摸索攀爬,因此带来不少乐趣。

攀到最高层,视觉豁然开朗。这块高台不太大,也不算平,有一种起伏美。站在山顶上环顾四周,西面、南面、东面皆为小山,山势较缓,有连绵之态,包括千佛山在内,都是泰山余脉,山石间自然有泰山风韵。

离此山顶不远处有望岱亭,一条石路与之相接。亭前有“飞来石”,留影两张后,便沿山路、石阶来到亭内。亭旁是一方型平台,栏杆为石质。凭栏四望,视野开阔,胸舒气爽。往东看,万绿丛中一点黄,凝神细看,是金黄色弥勒佛像,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去那里看看。

千佛山夏天游玩攻略(秋游千佛山)(3)

沿石阶下行,左为栏杆,右为丛树,脚下是排列不太规则的条石。石路的坡度时缓时陡。我们或独行或牵引,鱼贯而下,不时停下来拍照几张。行至一拐弯处,见一白石,高约3米,上书一首绿色古诗:翠微秋色里,著履上层峰,黄叶落无数,白云深几重;寒烟笼涧菊,返景入岩松;渺渺凭高目,临风倚短筇。——说的正是秋日的情景。

又拐一弯,下山的路突然变得宽敞起来,中间是三米多的石阶,两边是高约一米的石墙,沿墙脚分别有一行盆栽小黄菊。沿石阶而下,既安稳又惬意。来到平台上,稍事休息,便去寻镀金大弥勒佛。东行、北行、再东行,约十几分钟后,来到一尊观音菩萨像前。菩萨高约二十米,汉白玉身,披一件黄袍,双目微闭,神态安然,右手半举,食指与拇指相触,稳立于山谷之中,似在传经说道。从菩萨身后转过,东行数十米,来到弥勒佛塑像后,塑像背部底座上刻有黄色《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偈言》,曰“既怀此大圣,满足于十月,于是慈母尊,往趣妙花园”云云。

转至正面看弥勒,两耳垂肩,笑容可掬,双手抚膝,大腹雍容,便想起“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有一中年男子,主动过来介绍佛像修建来历,大意是:一位日本人,因其先人曾在中国作恶,觉得心中不安,于是捐巨款修此佛像。佛像全身为铜质,高达二十六米,后因铜质易锈,又捐款为佛身镀金,花费多达几百万。他的讲述是否真实,没必要去辨别,算作一趣,姑妄听之。我对佛学并无研究,在青山绿树间建此巨像,到底有多大意义,我也说不好。但佛门弟子在自己行善的同时,也劝众人向善,总还是值得肯定的。

告别了弥勒佛像,继续结伴西行。路过万佛洞大门口,门西边各有一个石像,看似古代武士,各持一剑,把关守口。朝院子里看,不远处有全身佛像一尊,十数米高,形似乐山大佛,因时间有限,未进去观看。

千佛山夏天游玩攻略(秋游千佛山)(4)

继续西行,不知不觉间来到一个小广场上。广场南侧,一尊石雕卧佛呈现在眼前。佛头向东,佛脚朝西,右手托头,面北侧卧,头下垫一石枕,赤脚,身披黄袍,眉目修长,双眼似合非合,只留两条细缝,垂耳阔肩,表情端庄、刚正、精纯,又透出几分温柔,乃释迦牟尼佛。见此情景,不禁想起一位专家所言:佛就是自我,拜佛就是认识自己,是觉悟,认识了佛就成了佛,是内在的超越。

凝视良久后,继续北行。此处下山的石阶不陡,踏阶而下毫不费力。路两边商家摊位一个挨一个,摊位后面是形态各异的罗汉像,石质圆雕,两两之间南北相隔约十几米。这些雕像或坐或站,有的神态严肃、凛然,有的反倒率然、随性,十分生动,多了几分烟火味儿,更显亲切,更具魅力。

走不多久,朝东面看,有一戏台,已坐许多人,便凑过去。演戏时间已过,只在长凳上闲坐一会儿,看到戏台上方有三个大字:“闻韶台”,是源于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吧?两边有一副对联,颇有味道:琴瑟友之钟鼓乐,凤凰归矣潇湘吟。稍坐后,继续北行。途中又见两殿,也不大,为“财神殿”和“三清观”。随后便来到千佛山北门。

北门是个石质牌坊,白色,十几米高,门楣正中有三个金黄色楷体字“千佛山”。我们渐渐聚拢,立在台阶上拍了几张合影,便相约下山。听说还有“齐烟九点”等景色可看,这次已无缘享受,留待“下回分解”吧。

本期编辑:李淑青

小编“掌灯,熬油,费脑,伤神”,

请点“在看”支持一下!

作者简介

千佛山夏天游玩攻略(秋游千佛山)(5)

陈德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禹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望月文学》特约作家,禹城市教体局教科所所长,山东省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业余时间从事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鲁北文学》《当代散文》《西部散文选刊》《望月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等报刊中,先后有13篇散文在全国、省、市、县文学大赛中获奖,《难忘那片眼泪》等3篇散文分别入选全国和山东省散文年选中,系《望月文学》2018年度十佳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享受阳光》一部。

壹点号史志花开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