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北小城“舒兰”频频上热搜,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小城的人,一夜之间,都知道了这个地方。小旮今天跟您说,舒兰,其实是满语。我们每天说的话里呢,还有“豪多”的满语。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1)

舒兰:产果子的地方

咱不说疫情,小旮不懂,也说不明白,只想从“舒兰”这个名字说起。舒兰,这个名字,其实是满语,意思是“果实”的意思,舒兰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是因为,这个归属吉林市的小城盛产大山楂,于是这个跟“果实”相关的舒兰,才以得名。那么,东北文化里,到底还有多少满语呢?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满语,基本是一门失传的语言,因为,满清入关后,渐渐被汉文化同化,而失去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其实,满语,不但没有消失,而相反地,进入到了东北的语言系统。更甚至,进入到了汉语的语言系统里了。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2)

你比如,在东北,不止“舒兰”这一个地名源自满语,就是跟舒兰在一起的吉林市,这个“吉林”二字,其实也是满语,意为“边、沿”的意思。前一阵跑上热搜的绥芬河,“绥芬”也是满语,意为“锥子”。还有个地名,前一阵儿也是上了热搜,牡丹江,这里的“牡丹”其实跟那个国色天香的国花没有半毛钱关系,“牡丹”其实也是满语,意为“弯曲”,那么牡丹江,就是“弯曲的江”的意思。除了舒兰之外,黑龙江还有一个地名叫“呼兰”的,呼兰在满语里的意思是“烟筒”。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3)

除了地名之外,东北很多江河的名字其实也都是满语,最著名的“鸭绿江”,您一直以为是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么?并不是。这个“鸭绿”在满语里是“边界”的意思,鸭绿江,意思就是“界河”。还有图们江里的“图们”,意思是“万”。松花江的名字也跟松花蛋没关系,“松花”满语意思是“天河、银河”的意思。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4)

阿哥格格:其实就是“小哥哥”“小姐姐”

满语里头,对人的称谓,我们听到最多的,无非是皇阿玛、娥娘、阿哥、格格了。但我敢说,你未必知道这些称呼的真正意义。皇阿玛就不用说了,阿玛是父亲的意思,这个词比较正式。娥娘,这个词,满族人一般不用,这种称呼一般都是贵族皇族使用,更常用的,是“讷讷(ne四声)”。如果说,娥娘是“母上大人”,那讷讷,就大概是“老妈,娘亲”的意思了。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5)

还有,可能之前“还珠格格”太深入人心了,大家一直对五阿哥和小燕子比较熟悉。很多人会以为,“阿哥”就是皇子的意思吧?“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吧?其实这么说是不对的。“阿哥”,其实是平辈人里,对年长一些的男性的称呼,而“格格”,其实就是“姐姐”的意思。没想到吧?阿哥,其实就是“欧巴”格格,就是“小姐姐”的意思。这么说你们就懂了吧?

满语:几乎“霸占”了东北话的动词和副词

汉语的动词,一般也就一到两个音节,但满语不同,有些会达到三到四个音节。你比如“嘁嘁嚓嚓”,例:你们这些人,在那儿嘁嘁嚓嚓的干啥呢?意为“小声嘀咕”。当然,有些动词,你仔细一听就会感觉是满语,但你平时也说,只是这些满语,你并不知道。你比如“撒么”,例:你都到了还在外边撒么啥呢不进屋?意为“看,瞅,寻找”。还有“央给(ji轻声)”,例:你要不再央给央给他,看看行不?央给,就是“哀求”的意思。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6)

恨得”,例:你这人,别老恨得孩子。“恨得”,意思“骂、损”;“咔嚓”,例:你快把那个土豆帮我咔嚓了,我等着做菜用呢。意为“”。“达撒”,例:你快把那饭达撒了,就剩这一口了。意为“收拾,收尾”

还有一种,是用来形容动词的副词,很多也很生动形象。你比如:敞开儿。举例:你可别跟我装假,到我这儿你就敞开儿造吧。这个“敞开儿”就是,恣意随意的意思。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7)

满语,不仅仅是进入了东北话的语言系统里,更有些,还进入了普通话里。最典型的就是“犄角旮旯”,犄角,就是立体几何里,“三条互相垂直的边组成的凸出来的那部份”就叫“犄角”。相反,凹进去的那部分就叫作“旮旯”。还有,“邋遢”,其实是源于满语里的“勒特”,就是“不干净、很散乱”的意思。还有“真格”,例:这回咱就动点儿真格儿的吧!意为“正经的、真正的、千真万确的”。

东北神兽“大马猴儿”:这可是满语里的“大boss”

无论普通话里还是东北话里,经常会听到会有人用“大马猴儿”来吓唬小孩儿。但这个所谓的大马猴儿,可根本不是我们想像的,“可能是一种比较大的猴子吧”,不是!大马猴儿,其实是来源于满语中的“mahu”(玛护)这个词。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8)

所谓玛护,其实是满族人萨满的一种面具,面具上多会画上一些图案,而图案又多以鬼神的恐怖形象居多,看到之后会让人非常害怕。之后就演变成为一种想象中的一种可怕的动物了。

满族人说的满语对话(我们嘴里每天说的)(9)

除此之外,汉语里的“屯”“把式”等等普通话也都来源于满语,而东北话里,普遍公认的、还在日常使用的满语词汇,有45个之多。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说满语,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