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杨 虹□吴婉莹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妤的“语文单元卷第制评价报告单”上,除了“答题情况”维度下的“作文”拿了个B外,其他几项评估均为A紧接着在报告单“试卷所反映该生薄弱点”部分,作文的“立意”一项被老师画了个圈在报告单的自评中小妤写道:“我的作文表达通畅,条理也比较清晰,就是写作主题的确立上有些偏差” 去年9月起上海在小学阶段推行全学段全学科等第制,“等第制”评价也逐渐成为“热点”闵行教育在推进和探索“等第制”评价过程中收到明显成效:2016年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便是在原有的等第制评价基础上开发出等第制评价的工具——“学习报告单”,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可视化,既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又给学生带来更立体、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听骨干教师的报告的感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听骨干教师的报告的感想(学习报告单为学生与教师精准)

听骨干教师的报告的感想

晨报记者 杨 虹□吴婉莹

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妤的“语文单元卷第制评价报告单”上,除了“答题情况”维度下的“作文”拿了个B外,其他几项评估均为A。紧接着在报告单“试卷所反映该生薄弱点”部分,作文的“立意”一项被老师画了个圈。在报告单的自评中小妤写道:“我的作文表达通畅,条理也比较清晰,就是写作主题的确立上有些偏差。” 去年9月起上海在小学阶段推行全学段全学科等第制,“等第制”评价也逐渐成为“热点”。闵行教育在推进和探索“等第制”评价过程中收到明显成效:2016年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便是在原有的等第制评价基础上开发出等第制评价的工具——“学习报告单”,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可视化,既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又给学生带来更立体、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新生态·设计篇】

评价融于日常,评价不再“纸上谈兵”

“我们学校认真推行‘等第制’评价。从2011年推出《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简称“绿色指标”)》开始,我们就坚持把评价改革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项目去做。闵行区教育学院开展了‘表现性评价’ 研究,我们就借着这个‘东风’,探索创新,细致落实,现在将等第制评价工作视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着力点。”华东师大学附属紫竹小学校长张计蕾谈起等第制评价的推行如是说。

在创建新校的五年里,紫竹小学以低年级表现性评价探索为突破口,着重关注了多元化评价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每一个学期结束前夕,学校都会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期末表现性评价,或“综合性任务主题活动”,或“单一学科任务活动,内容涉及听、说、读、写、算、演等学习表现,以考察出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沟通和表达能力等高阶思维。“表现性评价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能力水平,考察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张校长表示。

此外,为了更好地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学校还创设了成长关键期的“始业季课程、幼学季课程、毕业季课程”,并以表现性评价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了幼小、中高、小初的良好衔接。据了解,始业课程是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与华师大附属紫竹幼儿园的“幼儿阅读”特色对接起来,以图画书阅读贯穿于入学适应期的分科教学中。在这2个星期的适应阶段,老师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设计并实施始业季课程,让孩子们尽快交上新朋友、大朋友,适应学校新环境,早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当表现性评价工作日趋成熟,老师们自然就开始主动地思考:中高年级的纸笔性测试中,该如何推进等第制评价呢?

不再“分分计较”,学习报告单诊断孩子“病因”

通过反复研读“绿色指标”,解读课程标准,分析学情,学校老师们的作业命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大家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既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又在通过评价改革来检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学习报告单”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最初,等第制评价呈现的是等第,但这并非只是为了尽可能模糊孩子成绩,减轻分分计较的压力。”张校长解释,单纯的等第并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好,没掌握的原因又是什么,可以如何改进。因此,学校老师用心设计了学科检测的报告单。以语文的报告单为例:基础、阅读、写作、写字等内容对应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业成果”三维等第。孩子基础、写字是A,阅读、写作是B,它们有何不同?A也不代表全部正确,错因清楚吗?报告单里会清晰地列出检测内容可能的错点以及错误原因。老师在批阅中做出标记,学生对应找到错因所对应的错题号,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缺失在哪里,要如何“补”,报告单是需要家长反馈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报告单,判断孩子的自评是否正确。如此,“报告单在规避了高竞争的分数比较之外,既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清晰呈现、诊断孩子的薄弱点,告知家长孩子在该阶段出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共同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张校长坦言,“报告单虽然已经开始使用,但还在不断细化调整,而正是精细化的评价才能全面衡量和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长。”

我们看到,紫竹小学整体建构了“334校本等第制评价体系”,从“品行正、知能真、身心健”三个维度,关注“日常、单元、中期、期末”四个环节和“始业、幼学、毕业”三季关键期,以表现性评价和等第制 学习报告单等综合方式来呈现学生评价。

【新生态·教师篇】

教学与评价相融,为教师发展“指路”

“等第制评价给学校带来哪些变化?”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发展部主任蒋方叶回答:“对教师们来说,工作变得更精细化、专业化了,在准备阶段花的心思也多了”。

为了做好等第制评价,“学校各教研组要基于课程标准,从学情和学生年龄特点出发,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授课目标以及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当学生与目标产生差距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实践中修改,有时连目标的描述性语言也有所改变,切实做到对孩子的评价真实、全面。”蒋方叶介绍。

随着等第制评价的推进,老师们的观念也开始悄然改变。在美术课上,金老师放了一段音乐。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她先示范如何描绘自己的感受:“我看到小朋友在操场上运动,阳光很好,小朋友笑得很开心。”“这段音乐让我很悲伤,我看到了地震的场面,有个小朋友站在废墟前哭。”敏敏发表了不同观点,并哭了起来,这感染了其他同学。“我当时很惊讶,二年级的小朋友竟对音乐感受如此敏感,而且思维清晰,但是他的笔头能力不强。如果在以往的单一结果评价中,显然不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可见这种评价并不能评价出孩子的全面表现。现在的等第制评价,帮助我们更多元地观测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在日常我们会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特殊表现记录下来,并对他做出有针对性的表现性评价。”美术老师金老师说出自己的感受。等第制评价“评”的是学生,更考验着学校和教师。它能够成为杠杆,撬动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进,引导教师强化课程意识与评价意识,在课程的视域下,思考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问题,促进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得到真正全面的落实。

而在英语备课组长殷老师看来,学习报告单有助于在整体上获悉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达标程度,进而了解优势和不足所在,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以前从表面上只能看到 A、B 各占多少人数,班级间的比较也不够清晰。”学习报告单上的分项评价出来后,就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老师的教学长处或者短板在哪里。在备课组中老师们根据报告单进行讨论,最终促进整体教学的提升。无怪乎她会感叹道:“等第制评价不仅对学生有诊断作用,对老师的教学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新生态·学生篇】

关注学生差异,从多维度看孩子成长

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自建校起就积极推行绿色评价,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当等第制评价全面铺开后,老师会根据课堂上的记录和评价,在学习报告单上对学生进行三个维度的评价,这些多元评价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喜人的改变。徐同学便是等第制评价下的受益人。作为一个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孩子,他是个完全零起点进入学校的孩子,家长在一年级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予更多的陪伴,因此在识字过程中感觉有些吃力,刚升上两年级的时候识字量相对比较薄弱,语文的学习成为了孩子最大的障碍,孩子自信心不够,让家长也很头疼。但是,实施分项等第制评价之后,虽然他在写句子、段落的练习中,总以拼音来书写,但他写得内容比其他孩子更显条理性,视角也很独特,于是,写话一项给了他跟高的等第评价。慢慢地,老师的评价给了徐同学信心,他开始主动识字、写字,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只要把字、词补上来就可以了,自己绝不比别人差!这实际上很好发挥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诊断和改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许在部分家长看来,等第制评价不像百分制评价那样把学生分层,自己也很难知道孩子所处的水平。其实,分项等第制评价拓宽了原有的评价维度,而学习报告单则改变了家长的评价观念,家长减少了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去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而是更多地关注老师给予孩子的鼓励和建议,并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效地改进。除了老师描述性的评价外,家长的评价、同伴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评等都会成为等第制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科学化、可视化的学习报告单,学生和家长能更为清晰地了解是否获得了进步,努力方向是什么。某天,瀚程着急央求妈妈多买一些报刊和图书,问他原因,才知道小家伙最近两次语文单元等第评价的作文都得了B。通过报告单他了解到,原来是自己作文在想象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老师给出可操作的建议,应该多读书读报。他这才发觉自己阅读少了,于是主动跟妈妈要求“补一补”,他还会去向老师请教应该阅读哪些方面的书籍。“孩子开始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了,我作为家长还是很惊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