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成语,因为秦桧而起,但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的成语有很多,几乎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比如围魏救赵、霸王别姬、郑人买履、愚公移山等等,或有智谋,或有悲情,或有讽刺,或有赞扬。
有些成语,我们从表面看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比如围魏救赵,就是通过围攻魏国,迫使魏国回援,从而解除赵国的威胁,常比喻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有些成语,我们经常用,也知道它的意思,但却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树倒猢狲散"便是如此,它最早指的是秦桧。
树倒猢狲散,是典型的五字成语,经常用来比喻有权有势的人倒台了,原来跟随这些有权势的人便自动离开了。这像极了在自然界中,一棵大树倒下,栖息于此的猴子们便也离开,去寻找新的目标。
在南宋的时候,秦桧可是个权势如日中天的家伙。话说秦桧从小家里就穷,刻苦读书,方读得功名。北宋末年,秦桧还是对金国态度强硬的忠臣形象,主打和金国干仗,不屈服于金国。
然而秦桧的本性决定了他日后的投降之路。被金国掳去的秦桧,很快便认了"新妈",死心塌地跟着金国,享受金国的荣华富贵,并且帮助金国攻占了很多大宋的城池。这等民族败类,无怪乎秦桧被称为抗战时汉奸的"鼻祖"。
后来秦桧回到南宋,彻底沦为金国在南宋的内奸。他想方设法地维护新主子的利益,以损害自己祖先的利益换取新主子的欢心。在朝廷内部,秦桧勾结张俊、曹咏等一帮心术不正的家伙,专门对付主战派的韩世忠、岳飞等人,并且最终成功地除掉岳飞、逼走韩世忠。
在对金国上,秦桧自然怎么好怎么来。在秦桧的促成下,堂堂大宋居然要向金国称臣。光称臣还不算,还得每年把国库的钱上交很大一部分给新主子金国。百姓原来只交宋朝的钱,但是现在还要交金国的钱,负担自然更重了。
当然,在陷害岳飞一事上,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秦桧是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进行的。就像后来明朝的蓝玉,在陷害刘伯温一事上,背后似乎也有朱元璋的授意。
秦桧本来就是个谄媚小人,很会揣摩领导心思。岳飞在前线接连取胜,眼看就要直捣黄龙,干翻金国,但这个时候赵构最担心的事要发生了,就是岳飞迎回徽钦二帝后,自己这个皇帝怎么办?
聪明的秦桧早就想到这一点了,而且他还发现,除掉岳飞是两家主子都非常希望看到的。干掉一个岳飞,能让两个主子都欢喜,这样一举两得的事还不得好好谋划一番?最终,秦桧向岳飞下了毒手,除掉了自己汉奸路上最大的障碍。
后来秦桧去世,宋宁宗夺去秦桧的封号。随着这个大奸臣的去世,原先依附于秦桧的曹咏等人也纷纷被贬。秦桧少时落魄,曾经给一帮孩子当老师,但这帮孩子真不好管,秦桧也自嘲自己是猢狲王,"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便是由秦桧所写。所以在秦桧一派倒台之后,当年一直和秦桧对着干的正直大臣厉德新拍手称快,专门写下《树倒猢狲散》的赋,表达自己对于秦桧作恶多端的仇恨和秦桧势力倒台的欢喜。从此,树倒猢狲散便流传开来。
参考资料:《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