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与创新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多元需求,上海市行知中学积极探索指向“五育并举”的学习支持平台建构路径,借助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建设陶行知“生活教育”实验基地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


“双新”背景下,“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一直以来是实验基地课程开发和日常教学的宗旨,天文天象地理创新实验室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学校不断完善天象馆的设施设备,高度重视课程开发,为学生搭建了一流的天文学习平台。

学校通过“行·知·真·创”四维课程体系“创”系列课程《点亮星空梦想》校本课程的开发,架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课堂中,借助先进的光学天象仪穹幕影像等技术、设备,为学生们呈现出身临其境的宇宙星空,带领他们遨游星海,探索宇宙奥秘;通过组织DIY“mini”太阳系、制作星空电路、天文观测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天文探索热情,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11月19日,日落时分,一场“超长待机”的月偏食天象震撼登场。在上海市行知中学天文天象地理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苏凤、廖海婷的组织下,傍晚,师生们在行知校园操场上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天文观测活动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2)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3)


在《点亮星空梦想》天文选修课上,苏凤、廖海婷对日食、月食的产生原因、观测方法等做了天文知识的铺垫,并带领学生们到操场上开展了一节沉浸式PBL天文课堂,启发学生对星空的热爱!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4)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5)


17:03,一轮“红月亮”从东海之滨的地平线缓缓升起,“带食月升”的奇观如约而至。师生们将两台望远镜在操场上架起,开始了“追月”之旅。经过多次校准和焦距调整,那一轮黄色剪影终于完整地呈现在望远镜的镜头里,月球表面上明亮的和阴暗的月海清晰可见。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6)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7)


月偏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大致位于一直线,月球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此次月偏食,地球本影大约覆盖整个月亮的97%,是迄今为止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偏食现象。据印第安纳州巴特勒大学霍尔科姆天文观测站介绍,本次月偏食也将是580年内时间最长的一次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8)

望远镜镜头下的月偏食现象


观测到月偏食后,学生自发开始了当晚夜空中亮星的观测。“金星、牛郎星、天津四…”一一呈现在了望远镜的视野当中。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9)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0)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1)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2)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3)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4)

陶行知江苏宝山师范学校(宝山陶行知34)(1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各地月食景观(引自人民日报)


学生感想

高二4班 王锦嵘:

这次天文夜间观测活动令人十分激动,苏老师让我组装了一台星特朗80DX的望远镜,由于没有自动寻星镜,我要手动追星。我更喜欢狙击月亮,在树林遮挡下捕捉移动的月亮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更何况是我第一次操作,还是有些费精力的。


高二5班 陈帆:

星特朗6SE望远镜的高大支撑架能让我们获得较宽阔的视野。它能够让我们很轻松的越过视野中低矮的灌木或者树林,并观察到更清晰明澈的夜空,让人惊叹。


高二7班 凌启:

实际观测的欣喜程度要比光看照片的时候高得多,完全就是两个感受,月球表面明暗相间的斑点都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真的很振奋人心。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短短数小时,月亮的阴晴圆缺轮番上映。宇宙星辰中蕴含着无限的浪漫。行知中学将一如既往地重视陶行知生活教育实验基地与科创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行知学子的科学素养,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中坚力量。


来源:上海宝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