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墨汁君」微信公众号!这是墨汁君为你推送的趣读

1、“烂醉如泥”原来不是“泥”

在汉语中,人们经常用成语“烂醉如泥”来形容一个人因饮酒过量瘫成一团的样子。

许多人也往往望文生义,以为该成语中所说的“泥”是指泥巴,甚至许多词典中也都将其直接解释为“烂泥、稀泥”。

但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指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没有骨头,离不开水,一到陆地上就会“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样子相似。

“醉如泥”这几个字在古典中非常常见,“泥”指的都是这种“泥虫”,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泥巴。

中华乌龙有什么特点(乌龙其实是条狗)(1)

2、“乌龙”其实是一条狗

在体育赛事的报道中,“乌龙”指球员将球打进自家球门,后又延伸到报道失实,资料错误,播音口误等。

其实,最早的“乌龙”是中国古代一条忠心耿耿的“卫士犬”。

据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记载,晋朝时,会稽人张然家里养了一条狗,名叫“乌龙”,它对张然忠心耿耿。

张然因工外出,一年多没回家。其妻与家中仆人私通。后来,张然回到家中,仆人担心“外遇”之事泄露,便与张妻合谋想害死张然。

某日,趁张然酒后熟睡之机,那仆人持刀进入卧室欲行刺。岂料,“乌龙”突然闯了进来,一生狂吠,并旋风般扑了上去,一通狂咬。

被惊醒的张然目睹人犬相搏的情景,心中已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他怒气冲冲地捡起仆人扔在地上的刀,将其杀死。

3、“扯皮”原来是门手艺

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而“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

旧时制鼓,鼓要结实耐用,得有好的框架;要使鼓声响亮,就要用好的皮张。

“钉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环节,需要先将泡软的皮张紧紧蒙在框架上,再由徒弟负责用力下拽,以便师傅打钉子。

每钉一钉,师傅就要喊一声“扯”,提醒扯紧皮张,增强张力。如此下去,直到周边全部钉完为止。

因徒弟们扯的是皮,所以也称这道工序为“扯皮”钉钉子。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4、“小鸟依人”最早是形容男人的吗?

有一次,唐太宗和长孙无忌品评当朝人物,评论道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时,唐太宗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恋爱。”意思是说,褚遂良是太宗的老师,他也像小鸟一样栖息在皇帝的身边。

褚遂良当然要像小鸟似的依在皇帝身边啦,尽管褚遂良比李世民大两岁,两者还是师生关系,但这就是等级制度造成的“视觉效果”。

如今女生都想找身材高大的男朋友,因此“小鸟依人”变成用来形容性别和身高造成的视觉效果了。

中华乌龙有什么特点(乌龙其实是条狗)(2)

5、鸳鸯最早是指兄弟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鸳鸯”用来比喻夫妻,却不知“鸳鸯”最早竟用来比喻兄弟。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鸳鸯的特性,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

“鸳好内思”,说的就是鸳鸯不能落单,否则就会相思而死。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的苏武与李陵诗中吟咏道:“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苏武比喻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鸳鸯一样的好兄弟,如今却如同参星与晨星,一颗在西,一颗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能再相见。

曹植的《释思赋》是赠给弟弟的,“以兄弟之爱,心有恋然,作此赋以赠之”,其中写道:“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也是用鸳鸯比喻兄弟。

6、“小偷登堂入室”这种说法对吗?

用成语显得自己有文化,可是,如果用错了就尴尬了,有的成语几乎99%的人都会用错。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小偷登堂入室”这一用法,其实“登堂入室”是个褒义词,还和孔子有关。

孔子有一个弟子名叫仲由,仲由本身多才多艺,喜欢弹瑟。

有一次,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不符合平和中正温柔之气,也不符合儒家对礼乐的追求,于是对他说道:“仲由喜欢弹瑟,却为何在我家弹呢?”

其他弟子听到孔子的评价后就开始不尊重仲由。孔子本来仅对仲由的音乐技巧进行评价,并没有完全否定仲由的意思,

于是孔子纠正自己的评价说:“仲由弹瑟的技艺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赞扬他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还没到精微之奥的最高境界。

后来“登堂入室”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到达了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而现在我们往往把这个词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或是进入人们家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华乌龙有什么特点(乌龙其实是条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