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承德县一中人
沿着承德县下板城镇北环路一直走,
你会看到承德县第一中学恢弘的大门。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上课前、课间操前、活动前
那从不离手的小本本儿
一笔一划记下的
不只是一个个知识点
更是高中时代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拼搏的梦想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老师在课上写下的一篇篇板书
细碎的粉笔灰合着朗朗书声
交织了高中时代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篮板下肆意奔跑的身影
挥洒的汗水、加油的呐喊
是其他年纪都无法企及的活力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学校里那宝藏般的图书馆和阅读室
文字的魅力自不必说
更有点缀了漫长学习生活的阵阵书香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在体育馆墙上筑巢的喜鹊
看着一点点逐渐搭起的喜鹊窝
就像是一点点被逐渐填满的三年的回忆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清晨铺洒在操场上的金色的阳光
在清晨的阵阵背书声中
这是难得的静谧时光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课间操结束后的匆忙脚步
不愿落后,敢争人先
三年的学习时光就在彼此的暗自较劲中悄悄溜走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百日誓师大会老师们的殷切期盼
和自己在心中默许下的誓言
放手一搏吧,骄傲的少年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食堂里那无所不能夹的烧饼
那烧饼里面夹住的
何止是美味的食物
更是一切与青春有关的点点滴滴
如果你曾经是一中人,
你一定记得……
校门口的孔夫子雕像
万世师表
让一届又一届学生深刻体会恩师的教诲
写在历史里的承德县一中
一回首,已华年
60多年的时光里, 这所学校几经变迁:
1953年,“热河省承德县初级中学”
1954年,由上板城迁至下板城
1956年,“河北省下板城初级中学”
1959年,“河北省下板城中学”
1966年,“承德县五·七中学”
1974年,“承德县第一中学”自始定名
十年前的承德县一中
高考纯文化课一本上线只有32人
二本不过百人
600分以上者只有寥寥7人
大量优秀生源外流
高考成绩在全市被戏称为“八九不离十”
大量优秀师资外流,教师职业倦怠,人心思动
沉重的债务压身,欠外债2千余万元
2013年,承德县一中迁入新校区
这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一次重大更新
更是教育水平的一次重大更新
2014年夏天,承德县发生了一则“大新闻”:
承德县一中二本以上上线759人,其中文化课学生上线501人,艺体学生上线258人,600分以上学生60人,一本文化课上线159人;有四名学生进入全市理科前十名,丁建平同学以676分的成绩位居全市第二;有一名学生进入全市文科前十名。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2014年承德县一中600分以上60人,二本以上上线率全市第一,本科上线率95%。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奇迹。
此后高考状元对于承德县一中来说再也不是稀罕物。
如今,承德县一中不仅有“三清一北”四位状元,甚至还有一个承德教育史上都极其罕见的数学满分获得者。
(数学满分获得者何婉馨)
如今提到承德县一中,再也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县城高中,而是一所在承德乃至河北都有着强大竞争力的省级示范高中。
这全面丰收的成绩,使一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目标,为一中创造了奇迹与辉煌。所有人都在思考:作为一所公认的生源质量较差的学校,承德县一中究竟是如何“突围”、实现嬗变的?
一位被“群嘲”的校长当众起誓:
“如做不到,我主动辞职!”
时间回到2014年的高考前夕。
在考场外,有一个人很紧张,却又没法表现出来。
因为他背后,是更加紧张的老师们。
“三年的‘卧薪尝胆’,努力是否能获得回报?”
他就是承德县一中校长王占民。
2002年到2011年期间,学校管理出现混乱;
年年招生下滑,两千多名学生,年高考上线人数不足百人;
老师人心浮动,社会反响不好,上级头疼。
2011年,承德县委、县政府开始调整学校领导班子,时任该县教育局副局长的王占民临危受命,被空降到承德县第一中学任校长。
鉴于办学质量差的社会声誉,单枪匹马过来的王占民带领成立的新一届学校领导集体提出了“卧薪尝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一中精神。并制定了“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腾飞”及“再突破、再辉煌、再超越”两个三年目标。
用王校长自己的话来说,他用几个词来形容他定下的这两个目标:“破天荒”、“史无前例”、“吃了熊心豹子胆”、“瞠目结舌又满腹狐疑”——有惊奇、赞叹,也有怀疑嘲笑。甚至有个别人当众质疑:“你王占民,吹什么牛皮?”
殊不知,在上任校长之前,王占民曾经在承德县一中工作过16年。
对于这所学校,他既有感情,又有思考。
“面对如此窘境,我卷刃不行,退却更不可以。好马不吃回头草,眼前路只有一条:迎难而上。此时此刻,只能想: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王校长回忆到上任伊始的情形,感慨良多。
他曾经当众起誓:“我本来就是一中人,现在回来就是想干点事,想振兴一中。今天我把话撂在这:三年后我要让承德县的学生心甘情愿留在县一中上学,让其他县的学生也抢着来一中上学。如做不到,我主动辞职!”
在”突围“中“赶考”
在”嬗变“中”圆梦“
“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在承德县一中,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一副对联:
勇气、志气、豪气,三气并存,气贯长虹;
信心、决心、恒心,三心同在,心想事成。
这是王占民校长对承德县一中的师生们发出的“最强号召”。
在目标的鼓舞下,全校斗志昂扬,奋勇争先,无论谁都不甘落后。于是所有的教师、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定下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且目标上墙,人人知晓、人人明确、人人鞭策、人人监督。
师生喊出了:“一中必胜,我们必胜;一中第一,我们第一” 的震天口号”
年级喊出了:“一本翻番,全面称王;跻身清北,再创辉煌”的豪言壮语”
学科组吹响了:“横扫联校,全市第一”的决战号角。
现在看来,这些口号像极了虚无的“精神胜利法”,可是,正是在“卧薪尝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这十二个字的“承德县一中精神”的鼓舞下,他们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首先,县一中把严细管理作为切入口。
一方面,严格管理教师:学校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严重违反师德问题的教职工视情况调整岗位直至调出。而学生管理则从制度入手:规范课堂、课间、跑操、就寝、就餐等秩序、力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仅半年时间,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秩序井然,社会反响逐渐好转。
校风、学风转变好了,学校开始狠抓教学。打造“激情教育,高效课堂,低进优出”的办学理念。
承德县一中积极接受教育科研前沿成果,吸纳外地优质教育资源,牢牢把握“生本教育”这一抓手,一举占领了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在2012年冬天,承德县一中就邀请到“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来校讲座指导、把脉诊断,在全市率先引进“生本教育”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行“生本教育”课堂。
为了解决“生本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他们围绕“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激发学生主体性等本质规律,结合校情和学情实际,逐渐摸索提炼出“低起点、小步伐、快节奏”、“两案八环节”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努力终究是有回报的。
从2012年完成起步,二本上线超百;2014年高考就实现了腾飞;重点本科纯文化课上线501人,突破了500名大关,刷新了一中高考记录。
第一个目标实现后,全校师生受到莫大鼓舞,2015年一中又提出了第二个“三年奋斗目标”:再突破,再辉煌,再超越。
这三年真的超越并创造了奇迹,填补了一中34年高考没有清华北大,国家顶尖学校的空白。
(陈红梅 北京大学)
(谢文奇 清华大学)
(赵天仪 清华大学)
于是承德县一中又再接再厉,2018年又提出了第三个“三年奋斗目标”:再塑辉煌,再攀新高,再写传奇。今年2020年高考,承德县一中实现了本科上线几乎100%的傲人成绩,600分以上147人。尤其值得庆贺的是,周骏同学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696分,考入清华大学。
(周骏 清华大学)
满屏的荣誉,是承德县一中师生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亮眼的成绩,才是彰显承德县一中真正实力的王牌。
2016全市理科状元、2017全市文科状元、2018全市文科状元、2019全市理科状元……在2014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后,承德县一中连续摘取四个沉甸甸的状元。“一年起步、两年突破、三年腾飞”再也不是梦想和空话!
在全体一中人的努力下,口号变成了现实,嘲笑变成了羡慕!
“县里的高中”,终成“超级中学”!
这里有全天下最负责的老师
更有最可爱的学生
承德县一中管理严不严?当然。
毕业多年的学生都心有余悸,甚至觉得学校“变态辣鸡”——
然而在这句话的背后,却紧跟着一句:“一中是我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而现实往往很残酷:
只有毕业了,离开了,失去了,才会觉得曾经拥有的是多么美好:
一中的老师真的很负责。
“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承包,包学习、包品质、包思想、包生活。形成吃饭、跑操,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老师的身影。”承德县第一中学老师徐玉书这样说。“班主任每天早晨五点半陪学生到操场跑操;任课老师晚上十点半以后才能回家;老师每周都找弱科学生补弱,恳谈;当学生成绩出现波动,老师们宁可不吃饭,不休息,也要聚在一起找出问题所在。”
这就是承德县一中。
当你从一中毕业,是否还记得这个画面:
一个冬日的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你和同学们一起迈着坚定的脚步,喊出整齐的口号,向前奔跑……
多年后,你会知道:
你们是在奔向那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