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核心动力在于社会道德教育和乡村法制教育。基于这一思路,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近年来在农村大力开展普法入户和道德内化工作,实现法律的强制作用和道德的自我约束作用同频共振,以德护法,以法润德,促使文明、和谐的种子在红色塬区植根发芽,花开满地。

镇村联动,普法进村入户。以“八五”普法工作为契机,以打造“平安高塘”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加快推进法制化建设。高塘镇利用综治宣传月,“6.26”禁毒宣传日、“政法一线工作日”、“平安建设百日宣传日”活动以及农村集会。通过设置宣传点,悬挂横幅,逐村巡回宣传,播放宣传(音)视频等方式,宣传综治,扫黑除恶斗争,防邪、反恐,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政策知识。设立举报箱和接待处,多渠道收集群众举报信息,听民声、集民情。村(社区)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教育,每名党员联系5-20户联众,在抓好自身学习基础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采取”进家入户、面对面”的方式,到所联系的各户群众家中发放法律法规材料,一起学习和交流。妇女组织开展了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男女平等” 等为主题的活动,使每个家庭珍惜生命,相互关爱。镇村联动,有力提升了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软化社会对抗意识,避免盲目冲动;通过零距离的接触,零障碍的对话,听民声,解民忧,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道德感化,文明耳濡目染。一是倡导健康科学生活。 为了让广大村民远离黄赌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五一”“春节” 等重大节日,以文艺汇演,茶话会等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引导群众建立科学、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二是通过建立“一约四会”制度,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教育村民摒弃虚荣攀比、奢靡浪费等旧俗陋习。充分发挥德高望重老人、退休教师的余热道德感人、教育化人解决村民纠纷、发掘培育壮大农村特色文化。凝结村民向心力,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共建自治促进农村环境改善;三是开展模范评选活动。把弘扬社会新风作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落实到道德建设的实践中,体现于村规民约的要求中。村(社区)每年以孝敬老人、夫妻互敬、邻里和睦、遵纪守法为主题,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家庭成员” 、“ 十佳好媳妇”的等评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树立文明新风尚。(窦小峰)

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思路(德法并济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