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董加固 实习生 王炜焕 文/图

俗话说:“白露吃一宝,秋冬无烦恼。”这当中的“一宝”,指的就是龙眼。白露节气过后,龙眼越发成熟、甘甜。眼下,虽已临近秋分,但仍是龙眼丰收季节。泉州市区北滨江公园笋浯园内有一片龙眼林,挂满枝头的龙眼,很是诱人,但屡遭人“惦记”偷摘。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1)

成片的龙眼林

19日上午9点多,市民黄先生向“智慧海都”APP报料称,每天傍晚时分,就会有人去采摘北滨江公园笋浯园内的龙眼,把折断的树枝随处丢弃,地面上还有不少龙眼皮、龙眼核,很没素质。不仅如此,有的甚至爬到树上采摘龙眼,“龙眼树枝韧劲不足,比较脆弱,较容易折断,很不安全。人攀爬上去,可能发生意外,让人捏一把汗”。

随后,海都记者连续两天前往现场调查了解,确实存在黄先生所说的情况。记者获悉,笋浯园的龙眼树属于国有资产,未经允许不得随意采摘,一些市民爬树摘龙眼的行为,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公园管理方表示,将加强巡查和劝阻,并呼吁广大市民文明游园。

现场:龙眼挂满枝头 惹人随意采摘

19日下午,海都记者来到北滨江公园笋浯园发现,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内,现场共有9名市民在4个地方偷摘龙眼,其中不乏年轻小伙、中年妇女还有老年大妈。

记者走进笋浯园,只见成片的龙眼林,长势很好,郁郁葱葱的,很茂密,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串串的龙眼挂满了树枝,很是诱人。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2)

成熟龙眼挂枝头,很是诱人

记者注意到,公园内每隔几十米,就有“禁止攀爬”字眼的警示提醒牌。记者在两旁绿化草坪上,发现不少龙眼树的断枝残叶,枯黄的枝叶与绿油油的草坪形成强烈对比。

“哇哇!这几颗很大、不错……”在龙眼林的一个角落,三名年轻小伙的讲话声吸引了记者。记者随后看到,一名男子攀爬在树枝上,奋力将挂有龙眼的树枝折断扔下,树下的两人负责采摘,边摘边吃。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3)

几个年轻小伙采摘龙眼

离此不远处,记者见到一名穿黄色上衣的中年女子戴着头盔,拿着一根长竹竿在采摘龙眼,地上放着白色塑料袋,里面装了一些龙眼,女子采摘后立即吃起来。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4)

黄衣女子采摘龙眼

骑行在龙眼林的自行车道上,记者见到两名拿着长竹竿采摘龙眼的女子。其中,一个穿花格子深红衣服的女子,身旁的黑色大袋子里头已装了好多的龙眼,正惬意地吃着龙眼;另一个穿橙色衣服的女子,一手拿竿一手拿着一串龙眼,从龙眼林里头走出来。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5)

在另一边,一名阿婆用长竿伸到枝头弄龙眼,身旁站着一名小男孩,以及一名中年男子。龙眼落下,小男孩忙上前捡起,放到两个白色大袋子里。记者见两个袋子里已装了不少的龙眼。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6)

一家子出动采摘龙眼

记者在塑胶道随处都能看到枯枝枯叶,有的龙眼树枝干直接被折断垂落在地,地面上也随处可见丢弃的龙眼皮和龙眼核。

泉州龙眼滞销(泉州一公园龙眼丰收)(7)

龙眼皮和龙眼核被丢弃在塑胶跑道上

“白天天气热,公园人流较少,一到傍晚,天气凉爽,采摘的市民就较多。”在笋浯园内运动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时常会在笋浯园跑步,这段时间龙眼丰收,来摘龙眼的市民越来越多,“曾见到园区内的保安制止,但是有的不听”。

单位:加强巡查和劝阻 呼吁市民文明游园

20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公园的管养单位——泉州市滨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运营部经理蔡清渝介绍道,笋浯园改造前,园区就有成片的龙眼树。为便于今后管理,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中心市区原生态龙眼林景观,结合园区规划,政府出资全部回收了这片龙眼林,保留并重新梳理,“目前,这片龙眼树已是国有资产,未经允许,任何人都不得随意采摘龙眼”。

据介绍,笋浯园原生态保护区约300亩,龙眼果树占约90%,但由于本土龙眼果肉小、果核大,经济价值较低,采摘成本高,项目前期对园区原生果林进行评估挂牌,但无人问津。

近段时间龙眼结果情况较好,周边社区部分居民和入园游客随意攀爬采摘龙眼,还破坏了植被。“园区的保安每天都会对私自采摘人员进行劝导,绿化工人也会定时清运折枝断木,有时候一天要清理好几车。”蔡清渝说道,接下来园区方面将加强巡查,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加强保洁清理,绿化班组对折枝和枯枝进行修剪、清理。

“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能够爱护园区里的植物,不要随意采摘龙眼,更不要攀爬,以免发生意外,做到文明游园,共同守护园区。”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陈陈

实习生:廖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