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通讯员曾攀图/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通讯员甘明强

近日,来自崇阳的83岁老人程正华实现了他的愿望。

他在崇阳县文博工作者的陪同下,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见到了41年前由自己亲手挖出的一件商代铜鼓。

老人深山守护国宝(耄耋老人探望国宝)(1)

见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老朋友”,回到家中,老人格外开心

1977年,程正华所在的村子,名字为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四队。

当年6月14日上午,42岁的他同组里的社员一起外出劳动。因之前下了暴雨,村里大小河流塘堰的水位均暴涨。中午时,他准备到田里洗手,意外看到被河水冲刷的河岸上,有一个碗口大的“疙瘩”。

老人深山守护国宝(耄耋老人探望国宝)(2)

一进入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一眼就能看到一面铜鼓雕塑竖立在路口

当时,他以为这个“疙瘩”是个木蔸,上前用手摇它,但摇不动。只好用手指将粘在“疙瘩”上的土一点点剥掉,终于发现它是一面铜鼓。

程正华挖出“宝贝”的事情,在村里引起了轰动。村民找来了一杆秤,称出这面鼓有85斤重。需要几个壮年男子一起才抬得动。

程正华的父亲程文生当时在村里担任村民小组的党支部书记。他觉得这事不一般,必须向上级报告。于是,他一路小跑赶往公社。

经文物专家反复鉴定后,确认这是面铜鼓,属于重要文物,后考证是商代铜鼓,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成为该馆16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老人深山守护国宝(耄耋老人探望国宝)(3)

程正华(右)百感交集地轻抚着41年前亲手挖出的铜鼓

为表彰程正华意外发现文物并上交国家的义举,当年国家奖励了他20元钱,奖励给他所在的村集体一套锣鼓、一辆拖拉机和一部电影放映机,成为他一生的荣光。

41年过去,程正华从健壮的中年汉子,变成了走路颤颤巍巍的耄耋老人。他常想起往事,说“我还有一个未了心愿,就是看看我挖的那个铜鼓。”

日前,在崇阳文化馆和省博物馆的协调下,程正华终于在省博物馆库房见到了铜鼓。

老人深山守护国宝(耄耋老人探望国宝)(4)

跨越41年的凝视

“跟原来一模一样”,程正华吃力地蹲下身,经馆方特批,他轻抚着铜鼓,眼里湿润了。但细看了几遍之后,他伸出手指比划说,铜鼓顶部像“羊角”一样的部分,比原来高出很多。省博保管部主任蔡路武告诉他,“这个地方原来破损了,后来进行了修复。”

据蔡路武介绍,这件铜鼓,是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铜鼓。这样的商代铜鼓,目前为止全世界仅存2件。一件在上世纪40年代流落日本,另一件就是程正华发现的这一件。“它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蔡路武说,“在我的心目中,它仅次于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可以位列省博馆藏前5名。”

据悉,湖北省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音乐文物博物馆,馆藏丰富的先秦音乐文物,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之全部门类。除意外在崇阳挖出的商代铜鼓、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音乐文物之外,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铃、发现于湖北江陵纪南城遗址的楚国彩绘石编磬、江陵出土的虎座鸟架鼓、枣阳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乐器,都十分重要,见证了湖北这片土地在先秦时代的礼乐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