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导言:王洛宾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西域音乐大规模传入内地的代表性音乐人,重要一点:是他把汉语言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美妙结合,有些作品可以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所以王洛宾首先是一位天才的人。他的如诗的歌词,抒情与叙事性完美结合,汉语歌词播上少数民族音乐的翅膀,倾倒海内外歌迷。

《在那遥远的地方》还被巴黎音乐学院作名东方音乐教材;在全球音乐会上,帕瓦罗蒂、多明戈都把这首歌作为华语演唱的保留节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向王洛宾颁发“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王洛宾在歌曲创作上,是一个神奇的“通灵者”,以汉语文学与少数民族音乐的多重魅力,感动了地球上不同民族的人。

王洛宾演唱的全部歌曲(王洛宾的歌为何风行天下)(1)

王洛宾在精神上追求远行与流浪。脱离设定的僵化的生活轨迹,循着灵魂深处的好奇心行走,时时都要面对无预设的未知,天天可能遭遇意外或惊喜,更有难料的生命考验、关乎生死安危,是什么力量、何种天赋、多大的精神贮备才能支撑和造就真诚的远行与流浪?

王洛宾家族里的人都有东奔西走不安分的习惯。祖父离开家去了300多里外的保定工作;大伯跑到三千多里外的朝鲜釜山去;二姐远嫁到了哈尔滨,二姐夫时任南满铁路翻译师,一家人好像都不愿过稳定安逸的生活,纷纷“逃离”京城。

其实王洛宾所生的家庭殷实有靠,但那时王洛宾的心目中对哈尔滨充满向往,曾瞒着家人独自跑去哈尔滨,在那里学会了弹吉它,性格变得热情开放,并异想天开地为朋友的诗写曲子。后来,还为徐志摩的诗《云游》谱曲。

2015年秋天,应上海电影家协会之邀,我去了趟上海,我的出生地,参加了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的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观摩研讨会。

王洛宾演唱的全部歌曲(王洛宾的歌为何风行天下)(2)

因为这年的北京民族电影展首创了一届“民族志电影展”,展映了百年间的中国民族志、人类学影片,当时没有征集到“民族万岁”,这次看了这部片子深受震撼,我说这是一部中国早期非常伟大的民族志电影,或说是一部意义非凡的人类学纪录片。

这部由郑君里编导的纪录片拍摄于1939年,1940年曾在重庆放映,迄今80年。它以丰富的素材首次纪录了蒙、藏、回、苗、彝等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感人事迹和风土人情,许多珍贵镜头可谓反法西斯战争纪录片中的“绝版”。

在介绍资料中,我偶然发现参加青海地区摄制人员中记有王洛宾的名字,那时的身份还是青海地方上的“文化官员”。正是在参加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王洛宾创作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当时郑君里带来放映机,在牧区挂上小银幕放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奔走相告,竟聚集了一千多人,银幕正背面都站满了人,远处的人只能骑在马上看。王洛宾就是与卓玛姑娘骑在一匹马上看的电影。

王洛宾演唱的全部歌曲(王洛宾的歌为何风行天下)(3)

姑娘是当地千户长的三女儿,她们家的羊最多,适合拍摄,郑君里让王洛宾穿上藏袍与扮牧羊女的卓玛一起放羊。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草原拍摄了3天。有回赶羊时王洛宾不留神对卓玛骑的马抽了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马一惊而狂奔。

卓玛惊呼着回头看了一眼,像是生气又是非常兴奋的样子,这一回眸击穿了王洛宾的心。不一会儿,卓玛策马跑回来,悄悄溜到王洛宾身后,甩起鞭子在他背上轻轻抽了一鞭,像是替她的马出一鞭之气。而这一鞭又抽在了王洛宾的灵魂上。

半个世纪后,台湾作家三毛采访王洛宾后写的文章标题为:中国“西北民歌之父”一鞭钟情。郑君里不可能想得到,他在拍摄一部珍贵的人类学纪录片的同时,还催生出一曲写给人类的情歌。

王洛宾演唱的全部歌曲(王洛宾的歌为何风行天下)(4)

青海人曾骄傲地把《在那遥远的地方》称作“青海民歌”。其实这首歌的创作是受了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启发,吸收了个别调式与音素,具有哈萨克民歌的旋律,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

所采用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是中国汉族民歌中很少有的。歌词朴素简洁讲叙了一个青春浪漫的爱情故事,诗与音乐展开优美的双翼,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同达至高的艺术境界。

洛宾尤其喜爱哈萨克族音乐,认为它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具个性与丰富性,融合了世界上重要的三种音乐体系(欧洲体系、波斯阿拉伯体系、东方中华体系)的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具有跨贯东西方音乐的歌唱性。

王洛宾演唱的全部歌曲(王洛宾的歌为何风行天下)(5)

他的很多歌曲创作灵感源于哈萨克民歌,如《玛依拉》《我等你到天明》《美丽的一朵玫瑰花》,直到1979年参加全国歌剧汇演,为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创作的大型歌剧《带血的项链》就是王洛宾用一生收集整理的哈萨克族民歌精华写成的旋律。

在王洛宾的手稿中有一首歌题目是:达坂城(马车夫的幻想)。他填写的原词是:“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呢,西瓜呀大又甜,那里的姑娘康巴尔汗的辫子能够拖地上。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哪一定要嫁给我,带上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歌谱最后还注有一句话:“自己记录下的第一首新疆民歌”。其实这“第一首”是指新疆的维吾尔族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改编自新疆喀什地区的一首古老的舞曲《依拉拉,沙依格》。

“沙依格”意指一种手工织的窄幅绸子。王洛宾的改编将原曲的短调舒展为慢板抒情曲,用歌词“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新奇妙想,使这首古曲焕发青春。

王洛宾演唱的全部歌曲(王洛宾的歌为何风行天下)(6)

其中“依拉拉,沙依格”,改成“依拉拉、爬上来”、“依拉拉、梳妆台”、“依拉拉、快打开”、“依拉拉,常春槐”、“依拉拉、莫徘徊”,更是把原来维吾尔族歌词化作汉语的新意,看似信手拈来,实为高度艺术化处理,词曲相配宛若天成,地域民族性扩展为民族的世界性,散发出人类天性的芳香。

这首歌曲后来还经作曲家蔡余文再度改编过。同样,王洛宾整理改编的民歌经流传后很多被认为是青海民歌、新疆民歌,经过再度改编,如作曲家陈田鹤改编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谢成功改编了《阿拉木汗》,江定仙于1947年把《康定情歌》进行配曲改编,署名为《溜溜调》1947年底王洛宾回到离开了10年的北平,带着他浪迹青海、甘肃的音乐作品满载而归。

正值母校北平师范大学45周年校庆,他与音乐系师生一起办了一场“老校友王洛宾新疆民歌音乐会”,随后组成“北师大歌咏团”在北大、清华、燕京、辅仁等大学巡回演出,轰动一时。当年12月《北平日报》还刊登一文《西北风刮来了王洛宾》。至此,王洛宾还没有到过新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