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诛杀,掌控了朝局。此时,李世民让人把魏征叫了进来。李世民问魏征:“你之前效力于李建成的时候,为什么要劝他对付我?”魏征回答:“太子(指李建成)要是听我的,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觉得魏征为人耿直,便赦免了魏征,留作重用。接下来,在李世民的帝王生涯中,魏征屡屡发挥重要作用,名留青史。其中,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魏征和李世民的一次对话,更是名流千古。
长孙皇后是隋朝名将长孙晟的女儿,因为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哥哥长孙无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13岁时,长孙皇后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李渊和李世民起兵反隋,长孙皇后和他的哥哥、舅舅一路跟随李世民,她和李世民可以称得上是患难夫妻。
李世民登基后,册封妻子为皇后。长孙皇后贤良淑德,一方面教育子女,另一方面劝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不要贪恋权力,并且阻止李世民封赏他的娘家人。李世民虽然是一位明君,但他性格急躁,长孙皇后多次劝谏。长孙皇后也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贤后之一。
然而,情深不寿,长孙皇后只做了10年的皇后,便因病去世,享年36岁。李世民痛哭不已,将皇后葬在了昭陵,从此不再立皇后。昭陵是李世民为自己和皇后修的陵寝,位于现在的咸阳市礼泉县,离长安城并不远。为了能够每天看到长孙皇后的陵寝,李世民让人在太极宫中建了一座高高的观,李世民几乎每天都要登上去遥远的看看昭陵,以寄哀思。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经常让皇子、大臣陪同自己登观遥看昭陵,皇子、大臣们都表现的非常伤心。但有一天,李世民请来了魏征,魏征和别人表现的十分不同。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
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视曰:“臣眊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帝泣,为毁观。
上文的意思是:李世民请魏征登观,一同来望向昭陵。李世民问魏征:“你看到皇后的陵寝了吗?”魏征说:“我看不见!”李世民急了,指着昭陵的方向,又问了魏征一遍。魏征说:“我以为陛下是要我看献陵呢!昭陵离这么近,我当然能看见。”李世民听完魏征的话,哭了,让人把观拆掉。
这里提到两个陵寝,第一个是埋葬长孙皇后的昭陵,另一个是埋葬李渊的献陵。李世民日夜思念长孙皇后,搞得天下皆知。但却很少怀念自己的父亲,魏征是在提醒李世民,作为一个君王,不仅要想念自己的老婆,也要表达对父亲的诚孝之心,只有这样,天下人才能敬服。李世民显然是理解了魏征的意思,立即下令将观拆掉。
类似于这样的劝谏,在李世民和魏征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每次魏征都能用他独有的方式,来将李世民拉回“正途”。可以说,在贞观年间,魏征的作用是别的大臣无法取代的。魏征病逝后,李世民因为侯君集谋反的事情,将魏征的纪念碑砸掉。两年后,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因为无人劝谏自己,没有取得预想的战绩,李世民叹曰:“若是魏征还在,也不至于如此!”于是命人去祭祀魏征,为其重新立碑。
笔者曰:君王常有,而魏征不常有。自古以来,明知有魏征而不用者,亦常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