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提到《心居》里童瑶跟海清演对手戏接不住。
评论区的反馈基本达成统一:海清演家庭剧基本是免检水平。
夸再多,都抵不过一个感同身受。
我后来仔细想了想,童瑶接不住海清的戏,全是她的问题吗?
也不一定,毕竟海清骂起人来,谁能顶得住啊?
现有冯晓琴,前有童文洁,再古早还有郭海萍,都是个顶个的吵架高手。
让我们来稍微微回顾一下,海清老师这些年,线下掰头难逢敌手的名场面。
《蜗居》那会儿海萍为了攒钱买房,抠到了骨头缝里。为了一块钱,要苏淳找超市经理理论,小小的事儿话赶话直接上升到羞辱人格。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场景吗?
“你自己看看你,你像个男人嘛,要能力没能力要本事没本事,你为什么家到底贡献过什么!”句句在人心里扎刀子。
童文洁这一声“方一凡”,谁听了不虎躯一震。“你别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同款妈妈带入上头了有没有!
当然海师傅的这个巅峰对线技能的好处是,可以瞬间把对手戏演员的情绪吊起来,基本不用怎么酝酿,只要这女的在你面前横挑鼻子竖挑眼一通之后,就会不由地火冒三丈。
方一凡那时候被童文洁疯狂逼着上补习课,最后终于爆发当众对妈妈撂狠话。周奇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他的表演,他那会儿才18岁,虽然小时候也演过几部戏吧,但演的角色戏份都少也不算太重要,加上毕竟还没接受过正统的表演训练,能有这番表现,背地里海师傅有一份功劳。
包括这次在《心居》里,海师傅的儿子小老虎有一段是考试成绩退步,妈妈回家一顿批评,上来就是“大学考不上,妈妈十几年的学费就白交了”,压迫感超级强。
看现场,小老虎一开始情绪不够,海师傅就很耐心教他调动。
小演员好灵光,开始暴哭嘤嘤嘤,等这一波发泄完了,就刚好是抽抽嗒嗒的委屈效果。
那抽抽嗒嗒比哭唧唧更好在哪里呢?
大概是如果只是哭唧唧,可能只有被妈妈训的难过,而抽抽嗒嗒就会让观众更能代入并且脑补出一个小孩丧父之后,在母亲高压下的委屈。
我们作为观众,虽然不懂表演,但演员的感染力的不同,我们还是看得出来的。
反正在我眼里,海师傅演戏是真卖力气,嚷嚷不行的时候,还撸袖子带动手的,那是拦都拦不住啊。
海清在《心居》里演的冯晓琴是个外地媳妇。
以前海清演的多数还是独立女性,靠自己的多,说话自然硬气。
而大城市的外地媳妇,毕竟吃人家的住人家的,多少是要看人家脸色的。免不了要受窝囊气,这个角色很多时候就得收着演。
冯晓琴个性格坚韧,不服输,遇到自己亲戚,也会上赶着张罗事儿。
顾磊算不上条件太好,好在是个上海户口,至少能让冯晓琴在这座城市有落脚之处。顾磊有个龙凤胎姐姐,也就是童瑶演的顾清俞。所谓阿姐,也就是比他早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几分钟而已。
这姐弟俩是两个极端,姐姐白瘦美能干,弟弟矮胖懒蠢钝还没上进心。
而嫁给这样一个人,也注定冯晓琴的日子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结婚8年,当了8年的全职保姆。冯晓琴要照顾顾家一家老小,他们一家有5口人,老公、儿子、公公、奶奶。
冯晓琴从早到晚脚不沾地。
听起来就是一句轻飘飘的“脚不沾地”,可实际上,光早上冯晓琴要干的活儿就有:
天刚亮就要去菜场买菜
回家做适合每个人口味的早餐
操心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做汤药
回答数不尽的“xxx在哪里”这种没心的问题
把每个人都伺候得舒舒服服,可不容易。连牙膏都是要给老公挤好的。
吃完早饭,送孩子上学,回家,收拾早餐剩下的残局,这还只是早上。
这头刚收完,就要准备午饭给公公跟奶奶吃,以及具体的擦洗吸扫拖都是下午的活儿。
好,下午孩子放学,又要送去学琴,陪玩带回来,开始做晚饭,尽管公公有时候也会搭把手,但只要她回家,就会主动干活。辅导孩子功课,也都是她的事。
买汰烧的日子,日复一日。
更别说,这家每2个礼拜要家族聚会一次,十几个人,别说烧这一桌子菜了,光是买菜都得用小车运。
所以冯晓琴想买房,是私心,也是情理之中。
关键顾家这一家子做事的风格,就没把这个儿媳妇当自己人,动不动就开小会背着人商量事儿。主要张罗开会的都是姐姐顾清俞。
顾磊呢,也是个搅屎棍,没脑子,只图现在安稳,能力差也没别的欲望,就是根本不管老婆死活这点挺招人恨。
顾清俞总说冯晓琴能算计。
可事实上,把人当保姆,难道不是打好的算盘吗?对于优秀的女成功人士,家里少个保姆完全可以花钱再请一个,不过就是一件衬衫的事儿。可是在阿姐眼里,做免费保姆,就是冯晓琴留在上海的代价。
不过,阿姐跟初恋结婚。婆婆也瞧不上她,终于是被嫌弃了一把,算是跟冯晓琴吃了同款的苦。
顾清俞还没找到初恋那会儿,两个女人表面上温声细语,实际上都在暗自较劲。
冯晓琴买房,催着老公上进,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
刚结婚,老公就让她辞职了。那我不工作,你倒是努力啊。结果老公的工作还是姐姐托关系找的,就那么一直混着。
冯晓琴想过好日子,她自己有念想,可没那个时间跟精力。只能去逼老公。拿小鞭子抽着赶着也打不动。
可老公又靠不住,让考个财会证,上课都不去偷偷去网吧,要么就是偷摸看电影。是没干什么太缺德的大离谱事,但顾磊是一部分本地孩子长大之后的写照,随便找份工作,有事靠家里,摆烂本人。跟老婆反正不是一条心。
她图什么呢?就是怕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老公每天一点压力都没有,混吃等死,给孩子树立的榜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冯晓琴连个鸡娃的理由都找不到。
上海人家看不起外地媳妇到什么程度呢?
动不动就作妖的大伯母甚至能想出让人家亲妹妹去自己家当保姆这种馊主意。
越是这样,冯晓琴在上海扎根的念头就越凶。厚着脸皮到处借钱被拒,求着算计鬼阿姐,求着公公借钱,她都试了。
只是没想到房子还没买上,老公领饭盒,魂飞魄散。她跟这座城市最坚固的连接都断了。
背后层层的矛盾需要她自己处理,以及瞬间被敌对的内耗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买房是壳,故事从买房开始,大多时候还是在写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从疏离嫌隙到亲密无间。人情世故跟女主的百折不挠才是内核。
冯晓琴,一个不愿意屈服于命运的女人,再辛苦也要为自己为儿子,为自己的家人创造安心的居所。
海清在《心居》里换了造型,以前她都是精神小伙头,这回是长发,恰好跟她没空收拾自己的生活节奏契合。
虽然也不是故意去迎合角色,但随手一扎的长发,跟脸上呈现的疲惫,也恰到好处。
这是海清跟滕华涛导演的第4次合作。
冯晓琴这个角色,动不动就有很长的台词,拍摄花絮里,海清展示自己的台词,满满当当。别人的都短短几句,她就得大段大段,滕华涛还在旁边嘻嘻哈哈:这不是你长项吗?
她也不拿导演当外人,会闹一闹开玩笑让导演改剧本。
他们上一部合作的戏是08年拍的《蜗居》,也是以买房为主线铺展开的。
跟冯晓琴不一样,郭海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化工专业。可跟本地人能搭人脉找工作不一样,她只能从1千多块的工作开始干。几年过去了,还是只能做文员,拿死工资。
海萍跟老公苏淳两个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只能租房蜗居在楼龄几十年的一居室里,买房是他们最大的目标。
老筒子楼里的条件有多糟呢?
楼里有一户老上海,十几平的房子,最多的时候住过7个人,人挤人,人摞人。以至于自己老伴儿走的时候,老太太一点儿都不难过,因为她可算能伸直腿睡觉了。
海萍为了买房,买菜要纠结菜价。给家里打个电话,都得掐着表。可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因为要买房,所以两口子都得拼命工作,2岁的女儿由外婆外公带,跟她一点都不亲。
这当妈的哪受得了啊?
越是不亲,她越是要发起狠买房,海萍进入了死循环。
跟所有能借钱的人借,海藻刚工作积蓄只有8000,那就让妹妹把小贝的钱先拿来。
跟苏淳妈妈借,能拿多少拿多少。
借高利贷,每一步都被房子套得死死的。所以逼急了,就有文章开头海萍跟苏淳吵架那一幕。
买房对于海萍来说是执念,她急功近利,不惜代价。甚至在发现妹妹破坏别人家庭也不阻拦,还帮着妹妹骗小贝,说到底贪图人脉资源财力上的便利。
直到妹妹怀孕,宋思明甩屁股走人,这才反过头来劝,很两面人。
海萍的角色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她不嫌贫爱富,算是嫁给爱情,再者又是自力更生的,敢打敢拼;可另一方面海藻从懵懂天真的小妹妹,到迷失这段路,也有海萍的助力。
既要演出执念、自私,又要诠释对家人的关心,对孩子的爱,让人能共情,是不容易。海清呢,把海萍诠释得很饱满,所以才能不断咂摸出新味道。
海清算是书香门第出身,当然家族后期没落,她们家也就过了好几年家里连一把雨伞都没有的日子。
她从小学舞,后来考学。他妈陪她一起到上海区考。
复试的时候,看到前面范冰冰站在那,那会儿范冰冰也才十六七岁。大概是这样
他妈就说,这个女孩真漂亮,而且是那种漂亮到觉得自己女儿铁定没戏的地步。
他妈还特别逗,因为考艺的孩子们确实长得漂亮的非常多。你们看范冰冰漂亮吧,但是即便这样,刚出来还是要被赵薇压一头,靓绝五台山的人总会有的。
海师傅上学第一天,老师就告诉他们,演艺事业如履薄冰,也如过眼云烟。全班这25个孩子,肯定会有红和不红的,这是逃不出的规律。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记在心里。
后来黄磊教他们,哪怕她现在这么大了,看到黄磊还是怯生生的,她是真拿黄磊当师傅。切个黄瓜丝,都要三番两次确认。
师傅也是真不搭理。
你说这么小的事儿,一般人就唬弄唬弄过去了,自己也不是干这个的。可海清不这样,她就会解释一下自己是第一次切,但她觉得自己可以。然后再来,尽可能符合要求。
很多事儿看着不起眼,可细节见真章。譬如接戏之前,要考虑体验生活的时间够不够,再考虑接不接,这是演员本身就该做的功课。而不是对着镜头瞎说八道我就是值这钱,也不是成天被粉丝一口一个“好绝”哄得美滋滋。
当演员这事儿挺残酷的,每年这么多孩子考学,真的录取的就百来号人,他们在未来的道路里,要比天赋、拼外形、表演功底,更要拼运气。即便是家庭剧一把手,海清也会在大会上说没戏拍,请导演制片人多看看自己。我们活儿好,价格还便宜。
可喜的是,哪怕在巅峰,真正的演员依然保有感恩的心,而不是自负地觉得就单凭自己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