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练习反馈检测探究

关键词

反馈检测 提高效率

摘要

  在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首先老师带着学生复习知识点,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练习相应的习题。高中生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很有必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许多同学整天题海战,到最后还是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所以高三复习过程中复习效果很重要,如果只是大量地做题,学生对每一道题都是模棱两可,时间久了,慢慢学生就学迷糊了,付出了却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为了获得练习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应对复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检测,至于如何反馈,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做过的练习题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检测一下。

  第一,使用反馈检测的优点

  一般在练习题做过一周左右,对这些练习进行检测效果最好。对于掌握住并且真正理解这些练习题的同学,一周左右应该还可以做出来,再做一遍还可以加深印象,而且我们的反馈检测并不全部是原题,还有很多同类型的变形题,更有助于已经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同学拓展知识面。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之前做题的时候就没有理解全面或者是就不怎么理解,题目再现时印象就会加深,并且能够引起该生的重视,再次对该类题目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在高三复习中很多学生完全成为了一个做题的工具,可能很多题都是一知半解,完全都嚼不碎,消化不了,更不用说总结题目特点.做题思路和做题方法了。下次再遇到一模一样的题估计很多同学还是不会做。反馈测试题目的使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之前做的题型稍加变化,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考虑这些题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全面,更到位。

第二 反馈不及时的后果 

   高三阶段让学生刷题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和一些题 ,高考不会出原题的,记题是没有用的。所以高三应注重题型归纳与总结,知识结构的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混概念的深入理解等等,盲目大量做题,不进行总结和概括,只会让学生做无用功,可谓学而不思则罔。而很多教师也只追求量,为了完成学校进度,不停往前赶,不管学生会还是不会,懂还是不懂。下次再出现同类型的题学生该错还是错,完全没有达到一轮或者二轮复习的目的。

第三 反馈检测的操作尝试

  反馈测试考完之后只收学生的答题卡,把试卷原卷留给学生,并且及时公布答案,学生刚考完试时,对答案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一考完就把答案公布给他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很多同学可能就会抽时间看看自己的答案错哪了、为什么错了、应该怎么做,这样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就可以把不清楚的题目弄明白,我们在课堂上讲评的时候就只需要讲个别题目并且进行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时间。当然我们给学生的答案不能太详尽,根据我们对学生学情的掌握,答案上只是提示,关键易错的地方给出解释,剩下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加深印象。

  其次,让学生找到与这次反馈练习的习题相近或者同类型的题,在评讲这份反馈练习之前,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出这些题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思考。所以讲评之前还要给学生分配任务,任务要具体到小组,每一个小组承担一个类型的题目,课堂上给他们10到20分钟的时间去讨论,然后选出本组的优秀代表去展示该类型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思路等。利用6 1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使授课效率更高效。所以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在讲评习题时要注意讲求实效,把课堂还给学生,之前已经把答案给学生了,学生可以根据答案提示,对反馈练习题和之前所见的同类题进行比较,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学生展示,最后老师对中间展示时遇到的难点易错点进行再次讲解,做题方法思路再次进行总结强调即可。所以老师提前设计好一节课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 反馈测试题目的研究  

反馈测试题一般是根据学生这周所学的内容和掌握情况而出的。尤其是针对学生易错和难理解的典型题目进行重点考查。通过做反馈测试使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这些知识点,并能够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程度。常用的出题方向:  

1、 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互换。表面上看,内容没怎么变,事实上,可以使学生对该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更熟练。

例如 :客车以速度v1前进,在同一轨道正前方有一辆货车以速度v2同向行驶,v2<v1,货车车尾距客车的距离为x0 ,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刹车,使客车以加速度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原速前进,问:

v1=20 m/s,v2=16 m/s,a大小为0.2 m/s2,要求不相碰,x0至少多大?

此题反馈练习题可以把问题变成: 若v1=20 m/s,v2=16 m/s,x0大小为500m,要求不相碰,a至少多大?

2、 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问题,即同一情景,不同方向设问。  

3、 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延伸,在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立一二三问,甚至四问,五问。每一问的难度逐渐深入,层层递进。例如之前练习题是这样的:

(多选)(2014·全国卷Ⅰ)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实验题总结高三网(高三物理练习反馈检测探究)(1)

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

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ω=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反馈练习题在两个物体之间连一个绳子,在原有习题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用原题的思路慢慢把这道题解决掉。

(多选)(2019·株洲模拟)如图所示,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放有质量分别为2 kg和3 kg的小物体ABAB间用细线沿半径方向相连。它们到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A=0.2 m、rB=0.3 m。AB与盘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重力的0.4倍。g取10 m/s2,现极其缓慢地增大圆盘的角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实验题总结高三网(高三物理练习反馈检测探究)(2)

A.当A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2 N

B.当A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圆盘的角速度约为4 rad/s

C.当细线上开始有弹力时,圆盘的角速度为 rad/s

D.在细线上有弹力后的某时刻剪断细线,A将做向心运动,B将做离心运动

4、关键性物理条件的变化,有些类型的题目数字稍微一变化,解题思路就会大不一样,多做这样的练习题,有利于防止学生思维定势。例如 :刹车类问题

[刹车问题]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末的速度为()

反馈练习可以变为 [刹车问题]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5s末的速度为(  )

5、模型法,有些习题看似是截然不同的物理问题,但他们所用的解题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可以说这类题都是一个模型的,例如: “人船模型”问题

1.特点

2.方程

m1v1-m2v2=0(v1、v2为速度大小)

3.结论

m1x1=m2x2(x1、x2为位移大小)

  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和空气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气球下挂着长为L的绳梯,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绳梯的下端,人和气球静止在空中,人从绳梯的下端往上爬到顶端时,人和气球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高中物理实验题总结高三网(高三物理练习反馈检测探究)(3)

上面的两道题看似毫无关系,事实上,他们属于同一个模型,就是人船模型。如:人

船模型理解透彻的话就直接可以看出来,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根据上述的出题方向给学生制定反馈检测,可以花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

充分掌握住高三复习策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在不降低学习效率的前提下给学生减负,使学生爱上学习,从而慢慢提高成绩。

高中物理实验题总结高三网(高三物理练习反馈检测探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