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在和林小娘的战斗中,她的身边人刘坤家的起了决定性作用。

知否刘贵妃娘娘的儿子(知否原著刘妈妈)(1)

王老夫人怕林小娘生了儿子后,占了上风,王氏和孩子受欺负,才把刘坤家派到王氏身边。

刘坤家来了后,确实起了作用,王氏说:“多亏你来,日日劝我,我这才收拾了倔脾气,与老爷和了好。你又教我给老爷纳妾,挫挫林姨娘的气焰”。

刘坤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师,王氏有了她,才能打败林小娘,在盛家站稳,若她能多听听刘坤家的,她的生活会更幸福。

刘坤家的比王氏会看人脸色,心眼比王氏多。

明兰有了自己的院子后,王氏给明兰送了两个丫头,其中的九儿就是刘坤家的小女儿,在家很受宠。

知否刘贵妃娘娘的儿子(知否原著刘妈妈)(2)

按说九儿应该去如兰那,但是因为如兰脾气不好,九儿也很个性,若受了处罚,刘坤家的心疼,若得罪了如兰,王氏又不高兴,又不能让九儿去林小娘那,所以来明兰这是最好的去处。做几年,到时给她找个婆家,就出去了。

在惩罚明兰下头的丫鬟后,尽管九儿在明兰那做的不好,明兰当着老太太、王氏和刘坤家的面,反而是夸奖了九儿,这样做刘坤家的很高兴,王氏也很有面子。

明兰是故意这么说的,老太太看出来了,刘坤家的也看出来了,只有王氏觉得是真的。刘坤家的因此事,看出了明兰的不简单和老太太的厉害,但是她没告诉王氏。

毕竟这件事她是理亏,若告诉了王氏,就好像欠了她一个人情。

刘坤家的不仅对自己家的孩子有谋略,也确实帮助了王氏。

知否刘贵妃娘娘的儿子(知否原著刘妈妈)(3)

王氏是个直脾气,不会算计,在和林小娘的多次交手中,都会被林小娘激怒,以自己暴躁发火结束,在盛紘那总是落下埋怨。

卫姨娘死后,盛紘因还没等到时机,所以没有立马处置林小娘,王氏很生气,她想着盛紘若不处罚林小娘,她就打算不要面子,把事情捅出去,让那些言官参了盛紘,不让他做官了。

刘坤家及时制止了她这种愚蠢的行为。原因是第一,这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若这样做了,她和盛紘就做不成夫妻了,长柏的前程可能就毁了,她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第二,她打听了,盛紘把林小娘打发了的人,又找回仔细审问了,所以盛紘可能要整治林小娘。

知否刘贵妃娘娘的儿子(知否原著刘妈妈)(4)

王氏总是生林小娘的气,刘坤家劝她要摆正思想:“太太慈悲为怀,这才是正理。太太只管好好理家教子就是。”

这就是要让王氏做好自己的工作,工作做好了,盛紘挑不出错,她的地位就稳固。

就像《清平乐》中的皇后一样,若男人对自己没有爱情,那就拼事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于不是昏庸的男人,即使他再宠爱小妾,也是有底线。

而盛紘不会真的宠妾灭妻。

王老太太总结了王氏之前的三个错误,刘坤家的很有条理的讲给了王氏,王氏听后很是感激她,之后还给出了王氏现在面临的问题应对方法:“您当前要紧的呀,就是贤惠和顺。对上您要好好孝敬老太太,我瞧着老爷对老太太极敬重,您就算不能晨昏定省,也得隔三岔两地去给老太太问个安,就是摆样子也得像模像样;这对下嘛,您要好好抚育六姑娘,老爷对卫姨娘多有歉疚,您对六姑娘越好,就越能让他想起卫姨娘是怎么死的,还显得您贤惠慈爱。日子长了,老爷的心也就拢回来了。”

知否刘贵妃娘娘的儿子(知否原著刘妈妈)(5)

刘坤家的总是能在王氏刹不住火时,及时提醒她,可以肯定,要不是有刘坤家的在,王氏在和林小娘的这场斗争中,多半会是输的一方,她不是林小娘的对手。

王氏后来和她的姐姐康姨母走的很近时,刘坤家的劝过她,可是王氏没有听进去,甚至还把刘坤家的关在门外,自己和姐姐在屋里密谋。

王氏被罚去酉阳老家时,刘坤家的主动去陪她,到那时王氏才意识到刘坤家的重要性。

知否刘贵妃娘娘的儿子(知否原著刘妈妈)(6)

人可以不聪明,但是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小桃就是知道自己笨,明兰聪明,才会事事禀告明兰,事事听明兰的安排。

王氏若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多听刘坤家的意见,她的后半生肯定会很幸福,而不是要独自在老家受罚十年。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