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地区,从古到今一共出现了十四个达赖喇嘛,他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是很多藏民的精神寄托。
在这些达赖喇嘛中,名头最为响亮的一定要数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不仅是一位僧人,更是一位民歌诗人,他创作的很多诗歌至今都在传唱。
再加上他的身世具有一定的悲剧性,也就给他的作品《仓央嘉措情歌》赋予了一定的悲剧意义。
但是,在这十多个达赖喇嘛中,历经的变故最多,执政后的经历最曲折的应该要数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
那么,土登嘉措在位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呢?他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藏传佛教中的达赖喇嘛1875年,也就是清朝光绪元年,当时西藏是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在位。
但是,在当年的三月四日傍晚,成烈嘉措突然身体不适,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病势来势汹汹,很快就陷入了药石无医的境况当中。
1875年的3月20日,十二师达赖喇嘛成烈嘉措突然在布达拉宫毫无征兆地去世了。
从查出患病,到去世,中间只经历了短短16天的时间。
而这位英年早逝的达赖喇嘛当时才20岁,这不得不让当时的藏民们非常遗憾和痛心。
成烈嘉措去世之后,藏传佛教格鲁派不得不使出寻找他的转世灵童。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之一,达赖喇嘛也是藏传佛教中活佛转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格鲁派的僧人普遍戴着黄色的僧帽,所以他们又被称之为黄教。
格鲁派在西藏地区的影响非常广大而深远,它的清规戒律也比较多,很受当地藏民的信奉。
而转世灵童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传承方式,也得到了无数藏民的信任。
当前一任喇嘛去世之后,僧人们就会去民间寻找年岁相当的幼童,再通过特殊的方式进行考核。
成功通过考核的,就会被人们看成是已经圆寂了的达赖喇嘛的转世。
他们会拥护这个幼童成为新一任的达赖喇嘛,重新掌握西藏地区的部分军政事务和宗教事务。
这种活佛转世,幼童继承的制度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很多教派都会采用这种办法。
而在公元十四世纪末期、十五世纪初期,格鲁派正式成立了。
随后,格鲁派形成了自己的活佛转世系统,并逐渐走上正轨。
在格鲁派中,能够转世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作为格鲁派首领的达赖喇嘛,另外一类是班禅额尔德尼。
通常情况下,确定这个幼童是不是达赖喇嘛的转世,依据的是一种名叫金瓶制掣签的方式。
金瓶掣签又叫做金瓶鉴别,虽然这种方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到1792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才得到清政府的官方认证。
自清朝建立以来,为了更好地掌控西藏地区,中央政府要求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都需要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再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进行选择。
当然,规矩之外,总有人情存在的地方,也有一些达赖喇嘛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
比如,第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被中央政府特别批准免除了金瓶掣签这个环节的。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出生于1876年的6月27日,也就是清朝光绪二年,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去世的后一年。
土登嘉措本来的名字是罗布藏塔布克甲木措,他出生在西藏自治区加查县的郎敦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家中。
土登嘉措的父亲名叫贡嘎仁青,母亲名叫洛桑卓玛,他们都是这个村子中的普普通通的村民。
土登嘉措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一家人都为他的到来感到欢欣雀跃。
土登嘉措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所以对土登嘉措疼爱有加。
从孩子出生时起,他们就已经在为孩子的未来做打算,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一辈子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可惜的是,土登嘉措并没有按照父母的规划去生活,他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了争议的道路。
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7年, 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年,土登嘉措刚刚三岁。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群陌生的人,他们头戴黄色的僧帽,身披红色的僧衣,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对他们格外地尊敬。
很快,村子里未满两岁的男孩都被各自的父母抱到了一个开阔的场合中集合。
在场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注视在这群孩子身上,有些带着审视,有些带着艳羡,还有些带着一丝丝考验的味道。
土登嘉措当时什么都不懂,他在父亲的怀中哈哈大笑,把这场考验当做了一场游戏来对待。
但就是这样的巧合,土登嘉措就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的转世灵童。
本来,按照规定,转世灵童的选取应该进行一场较为严格,有清朝政府的官员在旁监督的金瓶掣签考验。
但是,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十世济咙呼图克图阿旺班丹·却吉坚赞却向清朝中央政府递来了一道申请书。
他请求光绪皇帝免除对土登嘉措的金瓶掣签考验,直接认定他为第十三世的达赖喇嘛。
当时,这个请求得到了西藏地区一大批本土官员的认同和支持。
出于政治原因的考虑,光绪皇帝同意了这个请求,就这样,土登嘉措被钦定为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成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
1877年10月14日,清朝政府的批文抵达了当时的摄政王手中,他们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跟土登嘉措一样跳过金瓶掣签环节,直接被任命为达赖喇嘛的还有第九世达赖喇嘛,所以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按照就第九世达赖喇嘛留下来的惯例,土登嘉措被请到了蔡贡塘寺。
在一众僧侣的拥护之下,土登嘉措站在人群之中,听代表中央政府的驻藏大臣宣读了圣旨。
读完圣旨之后,土登嘉措在旁人的引导下面向东边,做出了把哈达献给皇帝的举动,来表示对皇帝的感激。
当然,土登嘉措和光绪皇帝相隔万里之遥,这条哈达肯定没有办法直接到光绪皇帝手里,只能由驻藏大臣代为传送。
1878年正月十一日,在西藏摄政王的主持下,八世班禅额尔德尼为土登嘉措举行了削发剃度仪式。
之后,八世班禅额尔德尼还给他取了法名,“吉尊·阿旺洛桑·土登嘉措·鸠差旺觉·却勒南巴加娃·巴桑布”,也被后人简称为“土登嘉措”。
之后,年仅两岁的土登嘉措就告别了父母,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因为要四岁才能举行坐床典礼,所以土登嘉措只能暂时跟着寺庙中的众多僧侣学习。
1879年6月13日,在得到清王朝的授意之后,土登嘉措被众多的僧侣和随从拥簇着来到了布达拉宫。
在正式地坐上达赖喇嘛的宝座之前,土登嘉措不得不在驻藏大臣的带领下,先对着乾隆皇帝的画像三跪九叩,以示对清政府的服从,表明自己的忠心。
第二天,在众人的见证下,土登嘉措在布达拉宫的一个恢弘的大殿中举行了隆重的坐床仪式。
之后,为了庆祝土登嘉措登上达赖喇嘛之位,西藏地区的很多寺庙都连续好几天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按照当时的惯例,在举行了坐床仪式之后不久,清朝政府又颁布了一道圣旨。
在这道圣旨当中,土登嘉措的亲生父亲被封为了公爵,成为了一个大贵族。
既然中央政府有所表示了,那么负责西藏部分军政事务的摄政王当然也不能落后。
随后,西藏摄政王第十世济咙呼图克图阿旺班丹·却吉坚赞给了土登嘉措的父亲很多的庄园和农奴,让他们能够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与前几任达赖喇嘛相比,土登嘉措面临的局势更加危险和错综复杂,因为当时已经处于清政府灭亡的前夕了。
两次逃出西藏,跑到外国避难十九世纪末期,因为清朝政府的式微,英国资本主义渐渐对西藏地区起了觊觎之心,想要把西藏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之后,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察团来到西藏进行所谓的考察。
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1886年,也就是光绪十二年,英国的军队突然露出了他们的爪牙,派遣军队对西藏进行武力入侵。
虽然西藏地区的军民奋起抵抗,但由于各方面的实力落后太多,他们只能节节败退。
1888年的3月份,英国的军队攻入了西藏管辖地区的隆吐山。
迫于无奈,土登嘉措只能派遣代表与英国的军队谈判,最后签署了《藏印条约》。
这份条约签订之后,英国的军队就吞并了中国的一个名为哲孟雄的藩属地区,还拿到了很多的特权。
之后,西藏地区终于有了一段时间的苟延残喘之机,一些乐观派还天真地认为,这场危机会就此过去。
但在1903年,也就是签订了《藏印条约》后的第15年,英国又开始有所动作了。
英国驻印度的总督寇松两次写信给土登嘉措,在信中多次劝说土登嘉措抛开清政府的桎梏,直接代表西藏和英国进行谈判。
在这两次致信之中,寇松还许诺了土登嘉措很多的好处。
但是,土登嘉措并没有被诱惑到,他坚定地拒绝了寇松的要求,态度非常坚决。
因为土登嘉措的“不听劝”,寇松恼羞成怒,再次集结军队,想要以武力逼迫土登嘉措屈服。
当时的驻藏大臣名叫有泰,他是一位非常懦弱且无能的官员。
英国这种种举动都是在有泰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的,但他就是当做没看到,对这些举动毫无作为。
不仅如此,有泰在驻守西藏地区也没有任何的建树和贡献。
面对英国军队的威胁和后来的入侵的时候,他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有效手段和行动。
因为已经看清楚了有泰的为人,1899年,也就是西藏和英国矛盾激化的第二年,土登嘉措不得不越过有泰,直接上书给清政府。
土登嘉措通过外蒙古的官员给清政府转奏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能够清政府直接对话,从而得到有效的帮助。
但令土登嘉措再次失望的是,清朝政府不仅没有通过他的要求,而且还认为他有僭越之嫌。
1903年年底,英国的一个军官率领着三千名英军再次入侵西藏。
在先进的武器和炮火的攻击下,西藏军民的抵抗显得不堪一击。
1904年8月份,英国军队即将抵达布达拉宫,土登嘉措见势不妙,只能带着少量的随从逃到了外蒙古古库伦地区。
之所以要往这个地方逃亡,是因为土登嘉措跟外蒙古的官员关系友好,他在这里可以得到庇护。
而且,外蒙古有很多人都信奉藏传佛教,土登嘉措自然能够在这里混得如鱼得水。
外蒙古还靠近俄罗斯,俄罗斯对西藏也是势在必得,他刚好可以借力打力。
1908年,土登嘉措终于等来了光绪皇帝的圣旨,得以进京觐见,和当时的领导人面对面地商议西藏地区的事情。
但不凑巧的是,没过多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土登嘉措只能返回西藏。
1909年,新一任的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各项改革,引起了当地很多人的不满。
为了镇压西藏报告的小规模的动乱,在得到上级同意之后,川军进入了拉萨。
这样一来,冲突剧烈的升级,加上当时川军的名声并不好,所以西藏变得更加动乱了。
无奈之下,土登嘉措只能再次出逃,这一次他逃到了印度,因为他与英国的关系已经有些许缓和了。
一直到1912年,土登嘉措才重新回到了西藏地区。
1919年,土登嘉措表示愿意服从当时的民国政府,并赞成了五族共和的观点。
1933年,时年58岁的土登嘉措圆寂,他的圆寂房是自己设计修建的,直到今天,还有一只藏獒在外面日夜守护。
-完-
文 | 不误小星星
编辑丨书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