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敏
潘凤英回忆往事
今年58岁的潘凤英,家住开发区御润财富城小区,是一位退休教师。有30多年教龄的她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心里。
今年33岁的许士盛,上初中时调皮,也有些许叛逆,是让老师感到十分头疼的学生。
十七八年前,他当过她的学生;后来,他喊她一声妈。
原来,许士盛中考落榜后,潘凤英送他去上了一所民办高中。然后,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现在生活美满。
在他人生选择的重要时刻,潘老师一直都在他身边。在他心里,潘老师就是“妈”。
潘凤英说,自己当年所做的,都是老师该做的。那个曾经调皮的孩子能喊她一声“妈”,感觉这一辈子值了。
多些耐心叛逆少年中考落榜
老师有操不完的心
潘凤英的老家,在高新区许营镇民王屯村。
1984年,她成为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小时候家庭困难,当上教师后,潘凤英心里就一个念头:好好教书。
工作之余,潘凤英不断自学,1995年通过了民办教师转正考试。当老师多年,潘凤英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对那些调皮的孩子,要多一份耐心”。
潘凤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多了这样一份耐心,调皮的学生许士盛才向她敞开了心扉。
从民王屯小学,到许营一中,再到许营联校,潘凤英在农村执教33年。遇到许士盛时,潘凤英正教初中。
如今,33岁的许士盛在济南工作,事业有成。“上初中时,因为调皮,别的老师管不了。”回想起以往,许士盛感慨万千。十七八年前的他是一个叛逆少年,潘老师教他时间并不长。
“因为父母做生意,对孩子的事也不太了解。”潘凤英说,她就经常找许士盛谈心,后来,她的话这个孩子都能听得进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许士盛有所转变,不过,因为在初中时成绩差,他没能考上高中。
但在潘凤英心里,许士盛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不继续上学有些可惜。
潘凤英表示,中考之前,孩子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想要奋起直追时,时间已经不允许了。
许士盛中考落榜后,潘凤英帮他在聊城城区找了一所民办高中。后来,潘凤英多次到学校找老师交流,希望老师能多给予这个孩子关注和鼓励。
遭遇过落榜的挫折后,许士盛用功学习,于2009年迈入大学的校门。如今,许士盛还清楚地记得,高考前,潘老师带着好吃的去学校看他、开导他,给他减压。
感念师恩记不清从何时起
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变成了“妈”
如果没遇到潘老师,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许士盛无法想象。
上了大学,许士盛每周都会给潘老师写一封信,诉说他的开心或不开心。在信中,许士盛称她为“老师妈妈”。
在大学,许士盛学的是物流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前景怎么样,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潘凤英关心地问他,当时,她对这个专业也不太了解。但是,她告诉许士盛,在大学一定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潘凤英的想法很简单,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时,不能再跟不上别人的脚步。
许士盛也没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大学,他是班长,也是学生会副主席,还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潘老师的鼓励下,许士盛在大学期间就入了党。
如今,许士盛在济南工作,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不过,只要在聊城过年,许士盛都会回家陪潘凤英吃年夜饭。
以前在农村住时,大年三十,许士盛在院门口挂灯笼,潘凤英就开始下水饺。那种场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
而且,记不清从何时起,许士盛对潘老师的称呼变成了“妈”。
“每当听到孩子喊妈时,我一方面感到高兴,同时又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更觉得,自己当时的付出是值得的。”看到如今十分优秀的孩子,潘凤英感到十分欣慰。
现在,许士盛已然成了这个家中的一员。“有心里话,都愿意跟‘我妈’说。”许士盛说,有时间,他就想多陪陪“妈”。父母对他的做法也十分支持,两家关系越走越近,如今已经成了一家人。
许士盛说,这么多年,多亏了“妈妈”的用心引导。潘凤英说,她为学生操点心是分内的事,也是老师的责任。
爱生如子“只有用心感化,老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我‘妈’做得比较好,很多学生跟她的关系也很好。”许士盛说,逢年过节,来看望她的学生很多。
潘凤英觉得,对于有些孩子,要多些耐心。只有用心感化,老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对于家庭特殊的孩子,潘凤英也总会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她班中有一个叫乐乐(化名)的女生,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乐乐小时候,她的母亲离家出走了。了解到乐乐的家庭情况,潘凤英对她多了一份疼惜。
乐乐上高中后,潘凤英经常对乐乐说的一句话是:“孩子,自信一点”。
那时候,为了不让周围的同学感觉乐乐是没妈的孩子,潘凤英每周都会带着好吃的去学校看她。
高中毕业后,潘凤英陪着她去找过工作。她甚至想过这件事:帮乐乐去寻找亲妈。
现在,乐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很幸福。看着乐乐一切都好,潘凤英也放下了这个曾经的念头。
可是,提起一个叫小涛的孩子,潘凤英心里总有很多放不下。
原来,潘凤英在许营一中教书时,一天,上完课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一个男孩独自在路上走,心里很疑惑。
经过询问,潘凤英得知,这个叫小涛的孩子老家在莘县,辍学后到东阿打工。因为被骗,身无分文,他只能走着回家。
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许营有22路公交车。潘凤英用自行车把小涛送到公交站牌,又掏出20块钱塞到他手中。
“十块钱买车票,十块钱留着吃饭。”当时,潘凤英叮嘱小涛到聊城汽车站坐车直接回家,别乱跑。
现在,潘凤英和家人提起小涛,她总是说:“小涛这孩子,不知道干啥去了”。
女儿孙雪,常笑言“母亲是母爱泛滥”。但潘凤英说,如果自己的孩子能遇见这样的老师,她作为家长也会十分感激。
事实上,潘凤英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热心人。小区门前的一条路,全线禁停。停车超过3分钟,车主就会收到罚单。看到有车在此处停下,潘凤英看见都会去敲敲车窗,提醒一下。
潘凤英觉得,这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