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揪眼皮的痛

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一次体罚,也是读书生涯的唯一一次体罚,是在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上。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

语文老师是新学期刚调来的,一个头发苍白的清瘦老头,白发往后梳着没有一丝凌乱,精神矍铄,高高的个子,背有点驼。额头布满抬头纹,鼻翼上架着一副黑框老花眼镜,常常从耷拉下来的眼镜框上方扫视着我们,面容沉稳眼光柔和,像是武打小说中仙风道骨的高人。

高人脚踩船型纳底黑布鞋,走路轻盈无声。他从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拿起一支笔,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大大的三个字:于买山。

我们惊诧地脑虫出洞,教室开始嘈杂起来,交头接耳,讨论着:买山?山可以买吗?买山干嘛?怎么买?怎么运?放在哪里?要是放在我们这里多好!十万个为什么牵着我们的脑神经……

老师清咳一声咂了一口清茶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这是我的姓名,以后就叫我于老师,这学期由我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语文,好不好?

“好”教室里里面震耳欲聋。反正我这个语文班委挺喜欢这个老头课的,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好奇。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

79年那时的我们,简单快乐,书包里只有语文数学两本书,没有现在的图书室和课外阅读资料之类的。

回家后我问外地工作回来的爸爸,老师的名子买山太奇怪了,爸爸思索片刻挠了一下头:你们的老师是个有水平的人,你要好好跟他学嘞!(爸爸生于1927年只读过四年级)

过两天我发现我们家了多了一本新华字典。哦,形容有才德的人!原来买山如此深奥,简短的两个字可以概括这么美好的含义。从此,我就慢慢喜欢上了文字。

渐渐发现,用文字组成的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能把环境描绘的身临其境,还能把人物的喜怒哀乐表达得惟妙惟肖,还能把打斗场面渲染成惊心动魄!原来文字有这么多神奇的魔力……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于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时不时传出哄堂大笑,我尤其是喜欢上他的作文课。

有一次,学校布置一节劳动课,在家带扁担和萝框从河沟边挖泥回填学校新场地。干活场地热火朝天,有两人抬泥土的,有男孩子逞能挑泥土的。

作文课上,于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记一次劳动》,我心有成竹,作业早早地交上去了。作文是当堂改的。

“喻爱群”老师叫我,我诧异地站起来。

“你过来”老师的语气带着威严,我的心扑通扑通伴随着小碎步跑到讲台面前。

打开的作文本子铺开在我眼前,然后他弯着腰,用枯树枝似的手指划着一字一顿的读:我们争先恐后,有的同学抬的抬,跳的跳,他故意把“跳”拉成了很长………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4)

“哄”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

我伸过头去,睁大眼睛盯住他指着的字“跳的跳”,不知道他在哪伸出另一只手,不等我反应过来,冷不丁地右眼皮被一拎一转“叫你下次再不认真!”

妈呀!眼皮痛得火辣辣的!顿时感觉耳朵火辣辣的!脸皮火辣辣的!浑身都火辣辣的!我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走回座位上去的。

(二)锁碎的小傲娇

以后的每一次作业,每个字我都不敢大意一丝一毫,上课也不敢分心。初中在联办中学时,一阶段把新华字典拿在手里,来回学校的路上背字词,可惜后来没有坚持到底。

有时脑海里会窜出来一丝奇思妙想,和好词好句,总有一种冲动想把它写出来,总之作文感觉有话可说。中考前一段时间,有的作文被杨盛浩老师用红笔批注:“传阅”,心里有点点沾沾自喜的小傲娇。语文课代表的我自然而然地对语文情有独钟。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5)

80年代的中期,中考的第一志愿,老师竭力推荐我们填当地的一所师范中专,这是农村孩子跳农门的最好出路,第一是一毕业就是国家户口,第二是一毕业就有教师的工作。中专考不上了的读高中上大学。

我中考所有课程成绩当中,依然是语文的分数最高。当时法律常识没考好,以8分之差无缘中专,与县城最好高中一分之差擦肩而过。后来准备复读,然后几天后政策不让复读,就直接上了原来初中学校的高中。

高中阶段,做过文娱班委,团支部书记。曾经被政治老师要求上黑板讲一段课本(政治经济学)现在想一想还挺冲动愣青的。当时我们男生和女生同学几年都不说话的。也不知道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态,反正感觉无所畏,大概就是享受拿起粉笔在黑板书写的那种感觉吧。

学校运动会写过通讯报道,操场上喇叭里传来我的文稿心里还蛮激动的,觉得文字不仅可以抒胸达意,还可以催人奋进,可以激发人的动能和力量!

曾记得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单元是诗词,《沁园春雪》《青纱帐甘蔗林》等篇章,我心血来潮写过一篇《在希望的田野上》,曾被学校广播课间诵读,具体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也没有保存,当时就感觉自己也可以这么文艺哈!

总之,我对文字的热爱不能说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说是出于文字本身的强大魅力所吸引。

白发买山老师的的循循善诱让我开启了文字如颗颗珍珠的串联,上面闪烁着我星星之火的光亮。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6)

参加1988年银行的招聘考试中,我在150人考生中有幸成为了30人中的一员,并列21名,我的成绩单上依然是语文分值最高。

在单位的三十年间,由于工作繁忙,又忙于家庭琐事孩子教育陪护,期间写过一些随笔工作报道之类的内部文章,随性的动动笔,似乎是不经意的喜欢和爱好吧。

(三)遇见简书幻想萌发

工作后多年以来,关注新闻关心天下大事成为我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庞杂: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教育的、养生保健的……这么说吧,可以说包罗万象。感觉如果有一天不关注新闻,就觉得自己是聋子瞎子那种感觉,闷得慌。看得多了,总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偶尔在文章下面评论感慨两句,大部分是关注点赞,精彩的文章也会转发分享给身边的人。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成长,学到了不少认知之外的东西,实在不懂的会去百度搜一下。觉得手机就是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门类齐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让我如饥似渴。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7)

直到半个月前在头条上遇到了齐齐老师,像是久闭的门窗豁然开朗,那株幻想的小芽苗开始悄悄地萌发,我开始在简书里试着公开写作。

一个农村14岁小女孩的成长逆袭的故事让我灵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敬佩和仰视,那股韧劲,那种倔犟!点燃了我的写作梦想。

齐老师是那样朴实善良,是那样的坚强和执着,是那样的温润和无私。她就像春天里的一缕散发着芬芳的春风扑面而来,清新得让人忍不住要拥抱整个春天……

当天一口气读完了齐老师发给我的210页《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感概万千,深夜近两点忍不住发信息给齐老师,齐老师被我的热情吓着了。在这里,我真诚地对齐老师说一声:对不起!我强调一点的是,我不曾有想通过写作实现对钱的奢望。只是源于对文字的热爱,源于对余生活得快乐自信从容的追求。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8)

心中时常有很多的碎碎念,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很想把它们写出来。有时脑子一闪窜出非常应景的话或者诗的时候,总想把它描绘出来。就是长期碍于自我否定的意识里:写出来谁会看呀!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固封在自己的认知里,裹足不前。

刚进简书,写了篇《记忆中的故乡梨园》,虽然点赞人数不多,但我感觉还是有收获的。感谢齐老师的指导鼓励和支持!感谢学友们的关注和点赞!我相信:爱好 坚持=天赋。

我是应该属于那种多愁善感的那一类人吧,秋天看到树叶飘落会心生悲凉,花儿凋零会莫名地伤感,看不得残弱老患迟暮艰难,见不得寡幼无助生计维艰,悲悯情怀泪点太低……

有时,我也属于那种血气方刚的大男子主义吧,看到街上打架,看到柔弱的一方被欺凌,恨不得自己会拳脚功夫上去狠狠揍一下狂徒。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拨打110,尽管围观的人告诉我已经报警了,我实在看不下去心里那个急呀!十万火急!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9)

生活中,脑子随时随地在思考,有认知、有感想、有反省、有总结、有计划……从别人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可以学习、借鉴、宣传……可以从老师身上学习,可以从学友们的佳作里学,可以从书本、经典当中学。

一位哲人说过:学做好的别人,做做好了自己。

(四)执子之手与 与子偕老

在齐齐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地遇见了《简书》。在这里我看到了优秀的前辈,他们的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鼓舞着我,让我满血复活,他们的文字给了我坚持写作下去的勇气,我更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我将一往无前。

文字可以和自己灵魂对话,让文字记录时光流逝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写作呈现世界里的芬繁生命,让易逝的时光镌刻成永固不朽的文字。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0)

文字中可以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情的喜怒哀乐,在文字的世界里放飞思想,在梦境中天马行空,穿越亘古与未来。

文字既可纵马豪情万丈,也可蹒跚嗟叹感伤。让文字呈现广度,让文字包裹温度,让文字承载厚度,让文字蕴含气度。

余生不长,时间珍贵。我愿付诸努力,享受写作的乐趣。

张爱玲说过: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在前进的路上不断突破自我限制。

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1)

我希望可以与文字和谐相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谨以此文献给喜欢文字的您,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