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1)

文 │ 特约评论员 蔡小马

编辑/阿Po

最近在关注新剧上线的情况时,发现了两部很尴尬的网剧。

《玄门大师》和《钟馗捉妖记》,这两部网剧有着极其相似的基因和遭遇。都是大公司投资,大平台加持,由香港导演执导,香港班底制作,都是玄幻题材。看似来势汹汹,然而上映多日,除了播放量日渐萎缩之外,在豆瓣上,连个评分都没有。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2)

姑且不说豆瓣的评分能证明什么,但是评分不显示,就说明打分人数不够,反推之,就是观看人数不够多,看完之后连评价这两部剧的心情都没有。

为了不冤枉任何一部作品,我特地去看了这两部剧……

“行活”的诞生?

《玄门大师》是一部看了5分钟就想弃剧的作品。开头它用了手绘的方式描述整个世界观,但是叙述的口吻完全没有古装的风格,用的都是现代化的词语。之后的神魔大战完全是网游动画的水准,甚至还不如某些网游动画做的好。进入到主线剧情后,几乎所有人都在用一种低幼的思维方式对话,整个场景彷如写真影棚一般,毫无质感,“演戏”的痕迹非常明显。

《钟馗捉妖记》稍微好点,世界观套用了九州的设定,除了人物叫钟馗以外,和民间的钟馗故事基本没什么关系。开头它也用了手绘加旁白的方式描述世界观,台词方面比《玄门大师》要好。特效一如既往的五颜六色,主打喜剧内容,更像是一部偶像剧。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3)

但是二者都存在的问题,是完全构建不起来一个让人信服的玄幻世界,俗套的剧情和俗套的表达,都让观众对后面的剧情没有任何期待,也无法和主角建立什么共鸣。

当主角对观众失去了吸引力,整部剧的存在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关心,还不如每周一次pick的101小姐姐强。

回望早几年,甚至十余年左右,香港主创班底一直都是内地影视剧的香饽饽,无论是创造了一代人回忆的《少年包青天》,还是内地仙侠剧的开山鼻祖《仙剑奇侠传》,到近几年大热的《古剑奇谭》《楚乔传》等,基本都是由香港导演把持的,最终呈现的结果,要么口碑良好,要么收视爆棚,鱼和熊掌总有一得。

价低活快,北上港派

随着内地影视行业的资本越来越壮大,香港导演不断北上。

眼看着市场越来越好,结果,制作的剧集水平没有蒸蒸日上,反而一再创造新低,多少也有些令人心寒。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现在突然爆发的,而是一直以来,都有一些有迹可循的苗头,只不过在强大的资本下,这些细微末节的东西被冲刷稀释,让人们转移了焦点,最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在2000年之前,内地剧和港剧的区别非常明显:

内地剧以时代转变、军旅、战争、乡村生活题材居多,而港剧以警匪、武侠、都市言情居多。

在风格上,香港影视行业工业流程较为成熟,制作的剧集以精彩的剧情和快速的节奏为主要吸引点,而内地则节奏较缓,主打细腻考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样的时代就会需要什么样的作品,2000年之后,内地观众的口味开始改变,而制作方也开始尝试将香港导演嵌入内地剧组。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4)

比如在2003年的《男才女貌》,由蒋家骏指导;2005年非常火爆的《八大豪侠》,由王晶指导;2006年的《天下第一》,由邓衍成指导。

在当时来说,香港导演的加入,是真正意义上的给内地影视行业增添了“新鲜血液”。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更时尚的人物外形,更快速的叙事节奏和更具张力的剧情设计,让人们更愿意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下一集的到来。

以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被香港影视工业锻炼过的导演们,可以更快速的掌控全场,对于片场的灯光摄影美术他们无所不晓,也更懂得如何拍出观众喜欢的情节。

节约时间,节约成本,还能拍出更具娱乐性的作品,也就无怪乎香港导演快速抢占内地市场了。

但是,在香港导演集体得宠的同时,也有一些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早在TVB时期,观众就经常会吐槽,说TVB是见过的最穷的电视台,一套衣服可以跨越多年出现在N部剧集里。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5)

《神雕侠侣》中被吐槽的假瀑布

另外,对于道具和场景的应用,TVB也是能省则省。比如用塑料布冒充瀑布,用假石头假草拍摄外景剧情等。香港导演很善于利用手头的资源快速解决问题,但是同时也降低了很多质感。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6)

一套衣服在不同剧里反复出现几率高

在观众还不太挑剔的年代,这些问题或许还可以用“穷”掩盖过去,但是现如今的观众审美越来越高,这些简陋的操作就成了原罪。在现实题材的剧集里,这些都还只是凤毛麟角,但是到了玄幻武侠剧里,这些问题就完全遮不住了。

比如用了十几年不变的服装和妆容,过时的审美和俗套剧情,都是套招的动作戏,显而易见的动作替身,没有质感的吊威亚,永远抠不干净的人物毛边,葫芦娃一样五颜六色的神功特效等。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7)

2015年TVB剧《无双谱》“五分特效”被吐槽90年代审美

不可否认香港导演们在制作流程上行云流水,但是一旦深入到细节,就显得和庞大的资本投入格格不入,根本看不出钱花在哪里了。但是由于剧集整体水平不差,这些小补丁也就被观众勉强原谅了。

前车之鉴

然而资本越是追逐的厉害,问题就凸显的越明显。

在内地电视剧市场逐渐形成规模之后,IP改编成为热门,庞大的市场让制片方越来越压缩剧集的制作成本,转而把钱都花在了宣传和噱头上。香港导演们继续执行着他们擅长的快速工作模式,但是话语权却渐渐的不在导演手里了。连文戏都要替身完成的消极态度、主角都不在一个场景的强行抠图、演员带资进组随意改动剧本等,都在影响整部剧集的质量。

逐渐的剧集都变成了流水线作业,做出来的口碑也是一部不如一部。

三十而已这部剧为什么三观不正(特评行活剧)(8)

《幻城》“页游画面”开场

《幻城》《云之凡》《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这些所谓的大IP、大制作,一部接着一部的透支着观众的信任。就像前面说的两部剧,让你感觉不到是花了钱做出来的东西,廉价的彷如学生作品,看一眼就知道和之前的劣质玄幻剧没有区别。

香港影人给内地带来的新鲜血液,给内地的影视市场注射了短期的活力,但是这种活力在强行消耗了十多年后,却始终没有创造出更新鲜的血液进行迭代,反而逐渐榨干了曾经的营养,变成了僵而不死的流水线作业,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资本对于影视行业的介入,是一把强大的双刃剑,它在带来了更尽量的硬件设施之余,却忽略了软件力量的培养。

香港影人因为其超前的技术,体现享受到了资本带来的便利,但是也在资本的洗刷下忘记了技术需要更新和进步。虽然内地的影视人才在逐渐崛起,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那么几年后,内地影人的明天,很可能就是香港影人的今天。

—————— 618分割线 ——————

初夏端午,618年中大促,骨朵也来凑热闹!

骨朵出品《2017年网生内容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网剧、网综、网大、国漫白皮书全线折扣!

618当天七折特惠,前所未有,仅此一天!

“骨朵网络影视”微信后台回复“618”即刻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