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面临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对象日趋复杂,在社会结构变迁、意识形态观念变迁当中,共青团原有的组织存在及工作模式已经开始受到很大的冲击,团干部定位和角色面临着根本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如何定位角色、怎样确立工作领域和重点,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出路在哪里,这些都是当前共青团组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这次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团的纲领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是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从此,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吸引凝聚广大青年,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组织引领广大青年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青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团员人数和基层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共青团的成长发展历程(共青团从历史中走来)(1)

1922—1949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不但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发展成为具有明确纲领和奋斗目标的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而且在中国青年运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协助党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跟随党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英勇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用战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1978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在跟随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带领广大青年建设和保卫新中国,站在巩固人民政权的前列,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奋斗,协助党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为工业化建设贡献青春,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1978—2012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努力开创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新局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各方面工作,组织动员全国各族青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引领凝聚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成才,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带领广大青年扎根基层一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蔚然成风,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特别是贯彻党中央要求,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狠抓从严治团,团干部团员面貌呈现新气象。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新时代,共青团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广泛地为党的事业团结凝聚青年,为党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新时代,共青团始终坚持不懈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掀起“青年大学习”的热潮,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始终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部署,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带领团员青年创造青春建功新时代的崭新业绩。始终扎实推动和服务青年发展,帮助青年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困难青少年群体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维护青少年发展权益,不断把党的温暖传递给青年。始终努力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基层落地,坚持从严治团,让共青团同青年的联系更加紧密,让青年的获得感更加切实,让各级团组织更加坚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共青团工作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广大团干部要按照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和对团干部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的重要要求,强化政治锻造,强化工作历练,强化作风锤炼,努力做到政治、思想、能力、作风全面过硬,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新时代优秀团干部必修课》

共青团的成长发展历程(共青团从历史中走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