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祥

今天继续米芾行书中反犬旁的写法。翻遍米芾《蜀素帖》和《苕溪诗帖》两帖,包含反犬旁的字总共也就“畏”、“独”两字。但在我们自己平常的创作和书写中,反犬旁却是相当常用的偏旁。所以有必要对米芾反犬旁的写法也做一下总结。

断连

观察《蜀素帖》中“畏”和“独”这两字,我们不难发现,反犬旁的写法中体现了“短与连”的特征。

10到40数字教学(亦断亦连反犬旁)(1)

10到40数字教学(亦断亦连反犬旁)(2)

“独”字的上一撇和下一笔的弯钩断开,但笔意相连呼应。第二撇收笔后折锋返回上提,类似“木字旁”的写法。仔细观察上面这两个“独”字的反犬旁写法,我们也能发现粗细、大小、空间布局的变化和异同。

10到40数字教学(亦断亦连反犬旁)(3)

“畏”字的第一撇和下一笔相连,且上部分空间较大,体现上松下紧的特征。米芾行书中的这种连,有多种方式,如“牵带式”的连,“缠绕式”的连,“跳跃式”的连,不一而足。上面“畏”字反犬旁的连,就是属于苦藤形态的“缠绕式”的连接方法。

可以进一步注意的是,这种断与连,就像音乐的节奏,也像节律的休止符,充满了动感。这使得我们在欣赏和临写这些笔画和线条的时候,能体会到米芾书写时在抑扬顿挫方面的节奏感和情感宣泄的外化。

笔画之间的断与连,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很多的技术细节。实连虚连,似断非断,露锋藏锋,纵横交错,空中动作,牵丝映带,起伏变化等等,需要我们在临习时,时加注意和留心。

避让穿插

从以上反犬旁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引申出行书结构中另一个概念:避让与穿插。

我们知道,左右结构的字体中,左让右,右让左,左右两个偏旁或部首接触的地方,就会出现各自避让的情况。在这里,反犬旁一般写得比较窄,是明显的左让右状态。

同时,避让一般和穿插相关联。这一点和楷书的法则基本一致,那就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避让,笔画于空白之间相互穿插,从而达到虚实相间,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独”、“畏”字的右半部都在尽量往左边穿插,尤其是“畏”字更加明显,反犬旁向右斜、畏字向左靠,中间一横穿进左边反犬旁的下半部,整个字通过避让穿插,不仅使得字的整体结构显得敦实紧凑、而且还充满了动感,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