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圳举办,四川圣融达容阻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荣获“十大电子元件杰出品牌”称号,这是“江阳制造”向“江阳智造”转型发展的生动注脚。

江浦到南工大科技产业园(从江阳制造到)(1)

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江潮 摄)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积极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以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技术改造,正成为企业破冰变革的有力手段,汇聚起江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转型 机器换人

实施一个技改项目重塑一个企业,用好一个技改模式重塑一个产业。走进四川天植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药材清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设备,切片机、烘干机、粉粹机、煎药机、包装机,流水线作业无缝连接。

今年年初,天植中药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中药饮片厂投产运营,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仓储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煎药中心等一应俱全,预计今年销售额能达3亿元,同期增长65%,利税2000万元。

“一人可以操作多台机器,一按电钮就完成了原来几十个人的工作量。”天植中药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了全封闭、零扬尘,有效改善了职工生产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近年来,江阳区瞄准化工、药材、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大力实施“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减员、增效、提质”。

高科技企业的“节省”也是显而易见,四川都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型自动剪机片机每台可节省人工2人,自动超声波清洗机可节省4人,全自动镜片外观全检机每台机可节省4人,MTF机能测试机每台可节省2人,镜头自动组装线每条线可节省8人。

创新 装备升级

在泸州启航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电脑控制着生产全程的几百个指标飞快运转。技改升级后,所有的控制点都变成了精准的数字指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巨大飞跃。

江浦到南工大科技产业园(从江阳制造到)(2)

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江潮 摄)

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破题之举。鼓励企业建设(改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工厂(车间)的,分别给与企业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

“技术改造可以大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江南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章华高介绍,产业园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20余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为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发展插上了科技创新的“翅膀”。

这些年,江阳区坚持向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规模经营、品牌质量要效益,推动现代制造业升级发展,加快转型传统工业,促进长江机械、邦立重机等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聚才 剑指高端

人才,是制造业“剑指高端”的关键。今年11月,江南科技产业园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泸州首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江浦到南工大科技产业园(从江阳制造到)(3)

中国·泸州众创智慧港借助孵化器基地(江潮 摄)

江阳区整合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四川省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科技众创空间等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性人才和企业家,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中国·泸州众创智慧港借助孵化器基地,培育科技创新,成为科研成果转化辐射为新经济增长源的基地。

用好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利好政策,拓展产学研融合通道,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江阳区不断加大技改扶持力度,企业创新力持续增长。

你负责阳光雨露,我负责茁壮成长。四川圣融达容阻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电子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20余类多种规格的电容器精彩亮相慕尼黑2021年上海电子展会;四川都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重点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光学重点实验室、研发测试中心、产学研基地。

智能化,正在释放更多的发展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从“江阳制造”向“江阳智造”飞跃,江阳区工业经济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的新优势也将加速形成。(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张红 吴朝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