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一直都算是口腔问题中比较难解决的一项毛病,经常会看到很多关于没有及时去解决牙齿小问题而导致患上牙周炎的案例。

牙周炎严重先掉哪里的牙齿(牙周炎有多可怕)(1)

掉牙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出现过一次以上刷牙流血的经历,建议及时就医。即便口腔没有任何问题,也建议定期给牙齿做个体检。还有,定期洗牙也能够有效预防牙周炎。有些号称可以消炎的牙膏不建议使用,这些牙膏只具备止血功能,反而掩盖疾病。

俗话说,老掉牙,老掉牙,好像都是老了才可能掉光牙啊?

怎么年纪轻轻的90后也开始掉牙了呢?一掉还是半口牙?

看着风雨飘摇的牙齿,不禁让人陷入了沉思,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了怎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今天就【恒伦口腔】为大家揭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它就是牙周病!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所发生的病变。它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

让我们看看牙周病到底长什么样子吧,刚刚出现的是牙周病的前身:牙龈炎,它的到来意味着我们会时不时牙龈出血,慢慢地牙龈会出现轻微的红肿。

还觉得不碍事?没错,当你认为牙龈炎还不碍事的时候,它就悄悄地进化进化,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狂风暴雨之后牙周病闪亮登场。你来不及躲,牙周病带来的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牙龈出血了。

随后,长期的牙龈红肿,出血,牙龈萎缩(显得牙齿变长了哦),牙槽骨吸收,牙龈溢脓(想想都可怕),牙齿松动......故事的结尾,就是完好无缺的牙齿,却慢慢脱落了。

瞧,风华正茂的你就有了不属于你的成熟,脱发解释成了聪明绝顶,脱牙呢?从此告别山珍海味,五谷杂粮做成粥,成了一日三餐,对于吃货的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牙周病10大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想尽早发现牙周炎,就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十大症状:

1.牙龈出血:刷牙、吸吮、咬硬食物时出血,出血量通常很少,漱口后停止,所以往往被忽视。有人还主诉晨起唾液呈深褐色,这也是牙龈出血的表现之一。

2.牙齿遇冷热敏感: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的牙根外露可出现冷热敏感的现象,当牙根面有大量菌斑堆积时,可加重牙齿敏感的症状。

3.牙龈红肿:牙龈在炎症的作用下,血管扩张导致牙龈由健康时的粉红色变成鲜红色或暗红色。

4.牙龈发痒:该症状比较少见,但可能提示您牙周出现了问题。

5.食物嵌塞: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很多,牙龈退缩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牙周炎严重先掉哪里的牙齿(牙周炎有多可怕)(2)

6.牙周肿胀:伴有牙龈形态的改变,中重度牙周炎者可出现牙周脓肿。经常有人认为牙周肿胀是“上火”的缘故,其实只说对了一半。首先肿胀一定有潜伏的牙周问题,“上火”时免疫力降低,结果导致了肿胀症状表现出来。

7.口气重:口气重也有多种原因,牙周炎症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8.牙缝变大、牙齿变长:牙周组织破坏向根方迁移出现间隙后的伴随症状。

9.牙齿松动、移位:是牙周炎的晚期症状,说明牙根周围的支持组织已丧失到严重的程度。

10.牙齿脱落:牙周疾病的过程是一个骨肉分离的过程,当牙根与牙床间的联系完全被割断后,则牙齿就会自动脱落。

请您对照检查一下,看自己中了几招。假如您无法确认,请找医生接受检查

爱与被爱永远是相互的,您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您。人和牙间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味地使用而不注意保养,再坚强的牙齿也会离您而去。

导致牙周病的原因有哪些?

简单打个比方,我们的牙齿就像一棵棵大树,而我们的牙槽骨,就是赖以生存的土壤,牙周病就像一把铲子,慢慢挖走树木周围的土壤。随着土壤的流失,参天大树也会轰然倒塌。故事就是这么简单,那这吸血鬼一样的牙周病,从何而来?

列举如下: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以及全身因素如内分泌失调、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

很难懂吧?是的,要不是背了那么厚的书,我也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但是,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么多,记住一点:菌斑和牙结石是大多数牙周病患者的罪魁祸首。简而言之,就像是茶杯里的茶垢,牙结石就是我们牙齿上的水垢。

如何预防和治疗牙周炎?

然而,即使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刷牙漱口,可是还是患上了牙周炎,肿么办肿么办?是不是我离掉牙就不远了?No No No,不能放弃治疗啊。

预防牙周病是预防口腔疾病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牙周病呢?

1.有效刷牙,定期做口腔洁治:坚持饭后、正确刷牙,建议每年接受1-2次专业的全口洁治,由专业牙医帮您清除牙齿上的菌斑和结石,令牙周组织健康,防治牙周病,同时,给牙齿做“体检”,如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2.问题牙齿需尽早修复或拔除:已经无可挽救的牙齿要尽早拔掉,不良修复体和残根残冠要及时拆除,免除后患。

3.缺失的牙齿尽早修复:避免长时间缺失牙引起的牙床变化,造成邻牙松动、歪斜。

4.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口腔健康预防意识,选择合适的预防健康产品,能够有效预防或防止牙周病。

5.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结构要营养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