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开国上将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镇彭家村,14岁便在家乡参加了红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到了1947年冬月,身为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陈锡联率部转战到大别山的湖北麻城,准备平汉战役的军事行动。部队驻地距离司令员老家不足百里,但他无法抽身回去看上一眼。身边工作人员便将司令员的母亲接到部队驻地,安排他们母子见上一面。

开国上将陈锡联回忆鏖战双堆集(陈锡联上将的故事)(1)

陈锡联上将

陈锡联的母亲一来到司令部门前,战士们都知道司令员14岁就离开了家乡,一群人便将老妈妈围在中间,开起玩笑说:“老妈妈,您仔细瞧瞧,我们哪个像您的儿子啊?”

“我认得,我认得,你们都不是......"老妈妈笑着将战士们一个个推开。

战士们笑着将老妈妈拥进司令部院里,“娘!”已经是32岁的陈锡联快步迎上前来。

老妈妈双臂紧紧地抱住儿子,眼泪不住的流淌,声音有些哽咽:”儿啊,娘记得你的样子,还是没变。“

陈锡联将母亲抚进屋里坐在椅子上,蹲在母亲膝下。老妈妈心情开始慢慢平静,从上到下细细打量着儿子,并不时用手抚摸儿子的额头。

”娘,我样子变了么?“

”模样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就是长高了些。“母亲答道。

将军沉思一会儿,对母亲说:”是啊,十九年没有见到娘了,只有在梦里才想起娘的样子。“

”不止啊,整整20年。“母亲纠正说。

将军心里默默计算着离家的时间,心想也许是母亲年龄大记错了。

”20年,一点都不会错,这20年,我是一天天数着熬过来的,这20年来,一年年受的苦,我还能记得......"母亲便向儿子讲述着儿子离家后的事,自陈锡联参加红军后,敌人便对苏区开始清剿,陈锡联家被抄,房子也烧毁,他的母亲被迫四处躲避,生活过的十分艰苦。

那天晚上,母子见面聊到深夜,说不完的贴心话,道不完的母子情。

第二天部队又要出发,将军送别母亲时,问:“娘,您看还需要什么不?”

这位革命的老妈妈爽快地对儿子说:“看到了你,娘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你们将敌人消灭光,让老百姓能过上太平的日子就行了。”

陈锡联拥抱母亲,顺手将两块银元悄悄放进母亲的衣袋中,然后又统领部队血战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