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唐长安城晋昌坊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这样的佛塔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我国,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大雁塔的夜景也展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
大雁塔是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
大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它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我国,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
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共进行了四次改建。第一次是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建筑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比起来有些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第二次是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另一说,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捐资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
第三次是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复到7层。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第四次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