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市民舌尖上安全(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1)

对食品市场进行突击检查

守护市民舌尖上安全(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2)

对食堂食品进行抽样检测

守护市民舌尖上安全(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3)

开展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演练

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构筑食药安全“防火墙”

“食药监体制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也必然到来,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不做新生婴儿,要尽早尽快让食药安全直立行走!”黔江区食药监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莫元明至今对当初将原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时的紧迫感记忆犹新。

据了解,正是在食药监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莫元明,副局长、纪检组长刘永平,副局长王雪松的带领下,黔江食药监人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扎实开展工作,逐步推动着区域内食药监管体制走向方向明晰,工作开展有序,监督管理到位。黔江食药监系统在2014年4月便完成了“监管队伍和技术资源整合、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管理体系”关键三步。

监管队伍和技术资源整合,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黔江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了工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确定了质监部门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相关经费,保证了新机构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重组一年的黔江分局,以卓有成效的业绩,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考核中获得优秀。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根本。黔江在整合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基础上,建立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吸纳了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并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增加食品药品监管投入,改善监管执法条件,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加强基层监管体系,能有效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该局将小作坊登记备案管理、小摊贩、小副食许可下放乡镇街道,日常监管举报投诉交由乡镇街道负责,对职责权限作了明确,在植物油监管中乡镇街道承担了27个不合格产品的案件处理,全区日均接受投诉举报在1件以上,办理结果比较满意。重心下移后,加快形成了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黔江在全区各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城区街道设立食药监所,充实基层监管力量,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填补基层监管执法空白,确保食品和药品监管能力在监管资源整合中都得到加强。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要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此外,该分局还坚持创新,强调监管中帮扶改进。2014年,在摸底过程中,发现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获证率不高,民族习惯、地方特色的食品在群众中有旺盛的生命力,小作坊、小摊贩食品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经过探索和调研,制定出台了《小作坊登记备案管理指导意见》,施行备案登记管理制度。帮扶“绿豆粉”等多种民族产品解决了长期无标准、生产工艺的难题,取得市级食品企业标准备案登记,为民族特色食品做大做强并走向广阔市场做好了保障,实现了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

注重食药安全宣传

重拳打击违法行为

打开“黔江区政府公开信息重点专题”网站页面,黔江食药安全和法制宣传、工作落实、责任划分等各项工作稳步有序、井然推进、紧锣密鼓,让你一目了然。翻开食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日记,记者仿佛看到了他们奔走在山间小道,为群众宣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身影……

家住黄溪镇共林村的陈大叔,六点多天还没亮,他就早早起床,今天是赶场的日子,春分还有5天,他想到镇上去转一转,买点蔬菜种子,顺便看看有没有家里需要添置的,这是农村人几十年的习惯,也是对这个季节的敬重。

这时候起床的,还有黄溪镇食药监办的工作人员,着装统一整齐,在七点之前集合到办公室,一起计划好当天要做的事情,他们要趁赶场天人员密集天时地利,与街上的商贩一样,抢一个有利的位置,上午宣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下午到最远的共林村卫生所去看看。春天乍寒还暖,是感冒高发季节,卫生所的监管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

九点多,热闹的赶场天拉开序幕,黄溪镇街道上熙熙攘攘,陈大叔从人群中走到食药监办临时搭建的宣传台前,看着工作人员的热情宣传,很是好奇,上前搭话咨询,又拿着宣传资料认真阅读起来,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或许是他今天的第一份收获。

下午两点多,陈大叔满载而归回到家中。或许因为赶路出汗太急的缘故,出现感冒的征兆,他准备去卫生所弄点药。

而此时,黄溪镇食药监办的工作人员在云山雾绕的山间公路穿行,山花随着春风一路摇曳陪伴。

当陈大叔走进卫生所时,食药监办的工作人员已经在与卫生所的唯一一位医生交谈着,讨论着卫生所的规范、职责和最近要注意的事情。一天中的第二次相遇,使他们相视一笑……

3月2日,全区学校开学,区委常委、副区长粟永特开学当日即带区食药监分局、教委等部门专题监查学校食品安全,集中力量,全面开展学校食堂、超市、小卖部、饮品部及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检查。

3月10日,黔江区城东食药监所召开了学校、机关食堂及大中型餐饮食品安全培训会,黔江区食药分局主要领导、城东街道办分管领导及辖区学校、机关食堂及大中型餐饮单位负责人、伙食团长、采购人员、库管人员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与相关单位签订《黔江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黔江区食药监分局展示了2014年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食品药品执法成果,销毁了一批“红牛”、“海娜花”、含铝泡打粉、甜蜜素、咖啡豆等300多个品规500余件80余吨15万余元的掺杂使假、非法添加、过期霉变、假冒的问题食品药品。

……

两年来,黔江区食药监分局多次在各街道、乡、镇、三个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站及学校进行宣传。共计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常见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物品识别方法、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十余万份,接受市民咨询服务数万人次,出动执法人员千余人次,与各食品药品安全成员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近200份,查处食药品安全隐患125件,移交司法机关46件,共处理违法违规食品药品总价值80万余元。在严查重处的高压态势下,而今的黔江食品药品安全步入稳定阶段。

多方合力共治锐意进取

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6月2日,黔江区召开2015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部署下一步工作。区委常委、副区长粟永特要求,要以打造食品药品放心区为目标,捍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区人大常委会、区公安局、区政协相关领导、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食药监所(办)负责人,食药监分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要求,要把握重点难点,大力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区建设,认真落实书记在中央政治局23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了“四个最严”的要求,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健全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健全乡镇监管主体体系,健全村(居)协管体系三大体系。各监管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落实企业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无缝监管;夯实监管机制,找好基础信息管理,抓好信息平台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安全意识,增强安全常识;硬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地生根,捍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会上还提出,要坚定固体制改革成果,促进新体系规范高效运作,要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的食药监队伍,加强快检体系等建设,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监管工作效能;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保持严查重处高压态势,要做好政策法规宣传,提升舆论引导应对能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将工作重心前移,变事后查处、被动救火式监管模式为主动排查、预防为主的模式,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会后,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与区政府签订了《2015年度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印发了《黔江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实施细则》,食药安办就《黔江区村(居)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考核管理指导意见》和《2015年黔江区食品药品监管考核实施细则》征求了修改意见。

食品药品,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身心安全,不得有须臾的懈怠和马虎。一直以来,黔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的工作人员坚守和奋战在食品安全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行使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履行监管为民新使命作出了新的贡献。

记者 孙洪波 谈云才 通讯员 徐普 赵红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