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烹饪,羊肉汤方向?莫笑,这才是职业教育该干的正事

关于中职教育的定位问题,国家已经给了明确的说法,即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属于类型教育。这个定位,其实更确切地说,算是教育范畴内的定位。但是在行业范畴,它的定位一直都很模糊,也正是由于其定位不清晰,出现了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脱离实际,不适应企业需求的现实情况。

水煮杏鲍菇减脂(中餐烹饪羊肉汤方向)(1)

一、为什么我要为“羊肉汤方向”点赞

其实最初看到这个信息时,我还是忍不住笑的,有一种很奇葩的感觉。但是,当我认真了解了这所学校的所有情况,以及这个羊肉汤在当地的重要性之后,我内心只有深深地敬佩。这才是中职学校应该干的事情。

我们先了解一下单县的羊肉汤。

单县羊肉汤是单县的金字招牌,被誉为“中华第一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获誉众多,广受认可,当地政府将羊肉汤文化产业纳入产业布局,打造羊肉汤全产业链,力求把羊肉汤文化创业做大做强,推向全国。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把握住了机遇,为学校的烹饪专业找到了适合的定位。学校将中餐烹饪专业增设羊肉汤方向,实施学徒制试点,同当地行业内知名企业单养千秋、三义春等公司共同开展羊肉汤熬制技术培训,培养非遗传承人。既满足了当地羊肉汤文化传承的需要,也让中餐烹饪专业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中职专业里,中餐烹饪也算是一个热门专业。我也去过很多相关学校,走访得多了,你会发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大家教的都一样,同质化非常严重。有些学校为了让自己更具特色,都是拼着命地向高大上的方向发展,你教孔雀雕刻拼盘,我就来个更高难度的。学校的对专业的定位,就像大厨头上的帽子,越来越高,很少能沉下身子,找到真正适合本地发展需求的切入点。

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非常聪明,他们找到了一个集当地特色、非遗传承为一体的行业,并且这个行业更看重技术而非学历。同时,学校也抓住了当地政策方向,采用时下职业教育中最流行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育人,可谓一举两得。

水煮杏鲍菇减脂(中餐烹饪羊肉汤方向)(2)

我们再来来了解下该校是怎么做的。

其实最初该校的中餐烹饪专业,也面临着专业办学目标不清晰,办学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完善、理实一体化“空间”教学不衔接等问题。找到行业切入点,突出地方非遗文化特色之后,学校提出“非遗传承育人、双元文化育人、师徒课店育人”人才培养理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趋于完善,办学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

2013 年,蕴藏数百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淀了深厚的“单县羊肉汤”文化底蕴。我校依托政、企、校三方 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优势,将“单县羊肉汤”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有机嵌入餐饮服务集群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单县羊肉汤”非遗传人与中餐烹饪专业人才一体化培养理念。在技艺传授、文化传承、师徒育人三个 方面中的进行中餐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培养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厘清了中餐烹饪专业技能标准、核心素养标准、地方名吃结构化标准与传承人培养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了烹饪专业四维十六项核心素养,针对“单县羊肉汤”的技艺传承培养非遗传承人。

水煮杏鲍菇减脂(中餐烹饪羊肉汤方向)(3)

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其实就是学校所想所做,并非企业所求。

我们经常听到网上评论,中职教育出来的学生都去拧螺丝了。这话虽然很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目前中职教育的现实问题,即部分学校的育人目标缺乏精准的行业定位,学生所学过于空、泛、杂,貌似什么都学了,其实什么都不精,更不清楚自己将来的岗位定位,学无所长,以至于就业时无法接受对应岗位,或者无法适应目标岗位。

举一个现实例子:

学校开设包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我们去企业调研,希望能够寻求校企合作。我们对专业的定位是重设计轻制作,但是跟企业沟通中就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矛盾。

第一,企业对设计人员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中职生的美术素养,文化素养、学历都比较低,很难符合企业需求。设计不是技术,是灵感,素养,技术综合以后的能力。而中职生最欠缺的就是文化、美术素养。

第二,企业最缺操作技术人员,而非设计人员。也就是把设计产品制作出来的操作人员。这样的人员,不看重学历,更看重技术,而且还不是随便招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但是这样的岗位,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工作时间都不如设计岗。

第三,技术型企业都存在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即,一方面缺人,一方面又在裁人。“缺人”,其实缺的是技术人员;而“裁人”,则是不需要那么多普工。只要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实都存在这个矛盾问题,他们不缺人,缺人才。

通过调研,包装设计与制作这个专业的定位问题,基本就明确了,我们就进一步确立培养目标。原本学校想象的高大上的设计岗位,学生能力上根本就够不到;学校还是需要下沉到一线实际,找到适合中职生的岗位——那就是制作岗位。

水煮杏鲍菇减脂(中餐烹饪羊肉汤方向)(4)

三、中职教育需要的是“适合”而不是“高大上”

中职教育其实没有必要追求高大全,没有必要必须美轮美奂,关键是适用。育人目标适用于行业需求,目标岗位适用于学生实际能力,那些看似光鲜靓丽、多金高福利的岗位,需要匹配的能力、学历也更高,并不一定都适合中职生。因此,学校要找到自己的育人定位,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从而摆正心态,这非常重要。

我们开篇说的电子厂,其实有些是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里面有普工、技术工、工程师、研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看似都是电子厂,有中职学生,也有985、211的毕业生。他们都在拧螺丝么?不是呀,还是看你的定位。有些中职学生进入到了技术岗位,有些进入到设备维护岗位,有些则沦为普工。这跟专业相关、学校相关,更跟个人努力相关。如果你觉得你不想当普工,那就通过职教高考考大专,考本科,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如果你不想当普工,那你就选择一个技术类专业,好好学习你的技术,进入到技术岗位。改变的方法很多,在于你的选择。

水煮杏鲍菇减脂(中餐烹饪羊肉汤方向)(5)

总之,中职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找到自己的行业定位,岗位定位,认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获得平和的心态。否则,你永远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岗位,心态永远都是失衡的状态;而对于学校来说,学校也永远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因为你的育人目标有问题,学生不满意,企业不满意,最后只能面临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