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1)

之前很多老外来北京旅游,随便看到一处长城,都会激动地指着对面说,那边是蒙古吧!而国人无奈地说,那边还是北京。然后就会有很多老外抬杠地说,你不懂历史,我们老师都教了...[震惊]

大概是翻译有问题,Great Wall,不是墙,长城是有效的防御堡垒。

中国的长城真不是一道,一道的是英国那个特别小的矮墙,他们也管那个叫长城。尽管他们也知道这个很迷你。英国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始建于122年,总共才长117.48公里,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用时6年左右。外面还有一条壕沟,为了掩护城墙。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2)

中国长城的历史要从公元前7世纪说起,那时候还是战国时代,诸侯国间互相锤对方用的,后来汉代才为了放匈奴,到了明代达到了顶峰。汉朝时期为了防匈奴,线路最长,最粗糙,材料就地取材,建了很多土墩子。到了明代,已经烧制了长城专用砖,并采取工匠负责制,即把名字都刻在砖上。

所以没人能说得清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底修了多少年。万里长城东起辽东的山海关,西到甘肃嘉峪关,史称“九镇”,长约5000公里,所以称万里。

因为技术在进步,明朝又要面对前朝元朝的骑兵,所以在修建长城上格外用心。匈奴骑兵厉害,我们擅长建造,自然不可能只建一道长城,明长城体系分为内三关和外三关,里三层,外三成保护大明,主要加固时间为:洪武和景泰初年。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3)

外关比较险要,因为要和蒙古部族交战,是边界的第一道防线,由总兵,副总兵守卫,而内关在外关保护之内,一般由参将守卫。北京长城有好几道,都是内关,主要集中在怀柔和延庆。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4)

八达岭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当年道路修得好,后来怀柔这边也开始搞建设,箭扣,黄花城比较有特色,也开始出名。下面说说黄花城吧。

黄花城长城在明代属昌镇黄花路管辖,建于永乐二年至万历二十年(1404-1592),号称“金汤长城”,一是因为这里是守卫皇陵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明代这里归昌镇黄花路(现昌平)明皇陵在昌平,和西边的居庸关梦幻联动。修了历时100多年,这一代大约有12000人把守,固若金汤。到隆庆末年,主体防线基本成型,万历收尾。此后,蒙古各部再也没能靠近。

二是因为这里有处金汤摩崖石刻十分珍贵。关于这个摩崖石刻,还有个故事。

明朝的蔡将军得令修造黄花城,大概是因为是武将,不善言辞,只管干活,结果用时太长,引起朝廷不满,有小人趁机以“工期过长,投资太大”告了蔡将军一状,导致可怜的蔡将军被斩首。后来,皇帝似乎又清醒了,派人调查,见这段长城地势险峻,修得却很坚固,用米汤粘合的砖石竟敲不出一丝裂纹(过去长城砖之间用米汤粘合)。才明白蔡将军不是拖延时间也不是贪墨。认识到冤枉了蔡将军,皇帝树碑立墓,在山下刻上了颜鲁公体的“金汤”二字。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5)

《日下旧闻考》记载,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夏四月驾幸此地,所以这个皇帝可能是爱玩的正德,他也的确宠信太监和八虎。

黄花城以长城入水闻名,很有特色。这也有个故事。

日寇侵华,怎么也破坏不了长城,最后用炸药炸毁了一段,导致一侧城墙落入湖中,成了“二龙戏珠”之势,湖也得名“金汤湖”。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6)

其实,长城入水是因为大坝截流,水位上升,因此把低段位置淹没了。而文人用诗句描写此景为:“城抱碧波涟,水没古城垣;城水相呼应,壮美自悠然。”

为什么要让外国人了解长城(为什么老外都以为万里长城只有一道)(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