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国学启蒙论语小故事学而时习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学启蒙论语小故事学而时习之(论语学习笔记267)

国学启蒙论语小故事学而时习之

【原文】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行为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和你讲的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也就在里面了。”

前面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叶公在楚国的一个偏远小城做城主,叶地周边就是多国壤之地,还接近吴楚征战的前线地带,想必他难得见到一个有学问的人,更别说孔子这个级别的闻名天下的圣人了。按照孔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如果不是等着楚王的召见,他造就带着门人弟子离开了。有机会跟孔圣人聊天,叶公问完政事,还要解决自己的理论困惑,看来叶公也是个不错的爱思考的地方长官。利用地主的便宜,就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与孔子进行亲切会谈。

叶公对孔子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党:乡党,老乡。直躬者:直身而行者,指正直的人。攘羊:偷羊。证:告发。我的家乡有个行为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叶公对这件事一直很困惑。他的话并未显露出对这个举报者的褒贬之意,只是想听听孔子的看法。孔子不紧不慢地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在我们那里诚实不是这样的。父亲经常隐瞒儿子的过错,儿子也经常隐瞒父亲的过错。诚实在相互的隐瞒之中就体现出来了。

先秦文献中对“楚有直躬者”的评论

“楚有直躬者”的典故在先秦时代已广为流传。先秦文献里提到和论述这个典故的还有《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当务》、《庄子•盗跖》等,汉代的《淮南子》也论及此事,各种表述和观点不尽相同。我们也辑录于此,看看古人们都是如何评价这个困惑的。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吕氏春秋·当务》)

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淮南子·汜论训》)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庄子·盗跖》)

“父子相隐”的道德、伦理、法律问题

朱熹说:“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谢良佐是二程的弟子,他在《论语解》中说:“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直”的品格。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在孔子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都有规可循,不得逾越。虽然包庇对方的罪行是不对的,但在父子之间就该另当别论。伦理道德的亲情远比法律的包庇罪重要得多!这个世界如果失去了纲常,失去了父子亲情,互相揭发以表现自己的正直诚实,就会搞乱家庭这个社会的基础,那人间就无异于地狱了。就像我们曾经的文革,父子互相揭发,夫妻同窗异梦,兄弟越墙,社会自然混乱到了极致。在中国社会,保证家庭的健康稳定跟西方承认人的自私是资本主义的基础一样重要。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我国刑法的进步,前些年修法时确立了亲人之间没有举报的义务。这可能是现代法律制定者们受到了孔子这一思想影响的结果。

“叶公好龙”的真实含义

我们在第133讲《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里叶公第一次出场时就介绍过他。《论语》中与叶公相关的内容一共有三章。叶公也算得上是《论语》中重要的配角了。要理解叶公相关的内容,也不得不提到广为人知的“叶公好龙”的典故。

楚王自称为王,拔高自己跟周朝的最高统治者评级。楚国地方官称“公”。这完全不同于周天子分封的公侯伯子男的公,不是封建主的身份等级,是楚国官员的职级。楚国占领叶地后,封沈诸梁为叶地的行政长官,所以被称为“叶公”。叶公还兼任“负函”的长官,也就是现在的信阳市长。

楚吴两国在陈国开战,孔子到负函等待楚昭王接见时认识了叶公,叶公经常请先生和他的弟子们去家里喝茶聊天,请教政治及城市治理的问题。叶公从小喜欢龙,还经常梦见龙,所以将家里屋顶都装上了龙,还拿出很多雕了龙的器具给先生欣赏。叶公治理城市很敬业,为人很幽默。叶公对先生说:我喜欢龙,老百姓就编排我,说真龙被我感动了,从窗口探进头来张望,我看到真龙就吓得一命呜呼了!先生和弟子都哈哈大笑,叶公接着说:流言就是这样,对一个官员来说,不管是有的事情还是没有的事情,都要准备被别人议论。所以与老百姓搞好关系,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随后叶公与孔子就负函这样的国际化城市管理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双方就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亲近者,招远者”的为政之道达成共识。叶公好龙的真实意义是:为政者要能接受百姓的非议,即使是像叶公好龙这样无中生有的诽谤。与身边的人搞好关系,他们都能亲近你,自然就会有很多远处的人才来投奔你。

道客村曰:

楚直躬者证父罪,叶公难断是非直;

孔子责其不循礼,父子相隐才合情。

,